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做法
2017-05-18廖美娜
廖美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50-02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有的人生中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个体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落实课堂教学变革,既是学校变革中的“突破口”、“落脚点”,又是判断学校变革成功与否的“标尺”。传统上,教学是以教师“教书”为主的教育活动,每节课的要求是把知识讲清楚、讲完,让学生明白;课堂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主阵地”,更是应对考试的“主战场”。
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让课堂换发出生命活力,这是许多教师的梦想,也是许多教师一直努力的方向。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针对“新基础教育”提出的在课堂教学领域的改革中常见问题的反思,根据本人在十几年的一线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积累,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课堂教学应为全体学生上课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没有主体的课堂必然是失败的课堂。所以,吸引学生这个主体是上好课的前提。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自控力、专注力都比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应多尝试有趣地、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当中来。
在导入新课和讲评作业时我常会采用“接龙游戏”或“随机抽学生座位号”的教学方式,这种大面积地铺开式提问方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案剧”的表演,而是“为全体学生上课”。
二、课堂教学应提倡小组合作
如何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国际教育界日益关注的问题。专家们指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求知、做事、共处、发展这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新基础教育”的时代新人,合作学习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已逐步深入进入到课堂教学,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团体意识,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合作精神及合作技能的提高。
小组之间的互助可以减轻教师课堂的教学工作负担,把学习任务转接到各个小组中,让问题个个击破,从而更到位、更有效。在给学生上《数轴》这一节课时,我教完学生如何画数轴以后,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画数轴;等整个班大部分学生都画好数轴时,我要求组长召集组里的所有组员拿出自己画的数轴进行评比,看组里哪个组员画的数轴既美观又符合要求,同时也让大家互相指出画得不准确或不到位的地方;接着让组长把自己画的数轴拿过来给我批改,批改完毕的组长回組里批改组员的,同时要求组长对批改后画得不好的组员要督促其订正完毕。
这样的小组合作不但能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而且能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通过对成员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和成员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使学生不断反省、自我提高。
三、课堂教学应有评价制度的约束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这种“大众数学”就要教师不能一味的看重数学成绩,应该从不同的方面来评价学生学习数学。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亦说:“一个常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如果能制定一个评价制度,相信在一定的约束下每一个学生将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一定会自发地高效地和老师一起来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
评价制度可以从学生的每一个学习任务、学习情境的操作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评,将每节数学课的课前准备、课堂纪律、课堂小测、课后作业等都计入考评中,同时让学生参与到自己、小组成员的评分当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将研究全面渗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及时开展反思总结,主动地与自己原有经验进行比较,从而实现对经验的理性重构,这是一个“自主发展型”的教师所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自我更新,与时俱进,认真研究新时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努力找到适合学生适应教师的符合“新时代”的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