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和教育
2017-05-18黄碧云
黄碧云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当今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幸福是人的追求,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需要。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是人的本能。人的幸福与否与教育有关,但不是所有的教育都是幸福的,不是所有的教育都能够培养出幸福的人,那我们该如何让自己幸福地去教育,如何让幼儿教育更加幸福呢?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对我们的工作、生活还是有现实意义的。幸福不仅仅是整个教育的最终目的,但同时也贯穿于整个教育的过程。
【关键词】幸福 教育 评价 观察 幸福一生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28-02
幸福就是让我们穷其一身跌跌撞撞所追寻的最终目标吗?什么是幸福?衣食无忧、健康平安就是幸福吗?那么你幸福吗?幸福单单是一种感觉吗?还是说其更是一种态度?一种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那我们该如何幸福?
一、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我们不难看到身边有这样的状况:老师这个职业被社会赋予了圣人般的标准,且给予了挑剔的评价,在巨大的工作量的压力下同时要扮演好一个做為儿女、妻子、母亲等等的角色任务,当社会没有办法给老师相应回报时,老师在教育的面前常常感到疲惫不堪。诺丁斯说过:“一个幸福的教师才能教育出幸福的学生。”这话不无道理,如果老师不幸福,她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幸福,如何培养出幸福的孩子?
做为一个幼儿老师,该如何让自己更具幸福感?首先,我们应该善于捕捉平时身边的点滴幸福,并进行放大与迁移,净化自己的心灵,把幸福藏在自己的心底,通过良性循环让其形成一个光环并带给幼儿以及自己的家庭及孩子;其次,要保持一个知足常乐的心境,学会选择与放弃,知道有舍有得,我们不能改变天气却能改变心情、我们不能改变环境却能适应环境、我们不能改变他人却能改变自己、我们不能改变制度却能与时俱进,微笑、平和地面对周围的事物,让我们的今后更加幸福;再次,学会接纳与包容,容许孩子发展的个体差异性,用微笑、赞美、鼓励和宽容对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如果把每一个孩子都看成是天使,那么我们老师每天就是在天堂里幸福地生活,这也是一种艺术。
二、让幼儿教育更幸福。
(一)让孩子充分地体验幸福,感受幸福:可以营造更加轻松与温馨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在幼儿园里,温馨的娃娃家环境创设、多彩的自然角环境创设、小班门口的亲子互动墙、老师微笑中的轻声细语、不经意间的拥抱与鼓励都给了孩子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充分感受由环境带来的幸福感,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记得,曾经在一次拗九节活动结束后,一个孩子的爷爷和一孩子的奶奶不约而同地向我反馈一个问题,说孩子不怕我,在家里不乖,跟他说要给老师打电话时,孩子并不怕……孩子在家中不乖的现象无法得到制止,爷爷奶奶埋怨孩子的不听话,希望“某老师”这三个字可以起到恐吓的作用,但经尝试后,却不奏效,爷爷奶奶就问我,可不可以对待这样的孩子凶一点,太坏了。当下,我也思考了,我是不是做错了?
反思后,我想我是没有错的,做为一个幼儿老师,我应该走近孩子的心里,和孩子成为朋友,成为可以信任的朋友,试问,有谁会害怕自己信任的朋友?我要成为孩子的玩伴,也像孩子一样与孩子一起欢快地活动、玩耍,从不知不觉的游戏活动中去观察引导孩子,让孩子懂得如何分享、如何交流、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当看到孩子那张纯真无邪的脸蛋,我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喜爱地情感,我想没有必要用太多的严肃让孩子的眼里看到些许的不安与紧张,让我们的教育过程充满幸福不是很好么?
(二)创造机会,让孩子充分感受与同伴交往、交流的美好,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幼儿园里,都可以通过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给孩子创造与他人的交流与交往活动,让孩子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活动体验幸福,从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三)正确评价孩子的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与尊重幼儿在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学会纵向地评价孩子发展,避免横向地比较。让孩子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优点,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全面发展中享受幸福地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同样灿烂的阳光。
我遇到过这么一个孩子——楠楠,从小班入园至中班他都保持着他独特的存在方式:集中活动时,他或是坐在老师的椅子上、或是坐在教室的某一个角落、或是走动在班级里……就是不会坚持在自己的位置上;早操活动时,他或是沉醉于旁边的大型器械、或是在队伍附近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或是推推这个小朋友扯扯那个小朋友……就是不会在队伍中参与正常的早操活动;用餐与用点心时,他或是动不动离开位置去玩玩具、或是拿着个包子一会儿站着,一会趴着,一会走着、或是翘着椅子自言自语着……就是不会坐在位置上安静地用餐……总之,他是一个比较让大家“头疼”的孩子,他总是在添乱、他总是在破坏、他总是在影响每一个活动的正常进行,导致老师们觉得在他请假没有来幼儿园的日子里,我们都好像少了很多烦心事。
但我知道,每一个孩子发展的速度和到达某一个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同时,他也是一个孩子,也和其他的孩子一样需要关爱、需要游戏、需要朋友、需要一个让他健康成长的身理与心理环境!所以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我也像对待其他孩子一样地去对待他,但总是要花大部分的时间来引导与提醒他,我也一直相信他会与其他的孩子一样,会慢慢形成自己的一个好习惯!
我观察发现着他的闪光点,作为一个中班上期的孩子,当我和他同看一本书时,他会将里面80%的文字念出来;当我在和他交流时,他还时不时冒出一些英文单词来;当我给孩子们看绘本故事时,他会很快地记住故事里的情节;当请孩子们参加表演游戏时,他偶然间表现出来的动物角色通常比他人更加形象、生动,语言与动作都很有趣……
记得在一次的集中活动中,孩子们都已用完点心坐下来听故事,而他却拿着个馒头漫步在活动室里,纵使你万般引导与提醒,他依然用他的龟速完成自己的点心,为不耽误大多数孩子的活动时间,我们在提醒楠楠尽快吃点心的同时,正常的教学活动依然准时开始,但你去观察我们的楠楠,他吃点心的同时,依然被活动吸引,拿着蛋糕,走到最前排,专注地盯着老师,听着故事,可见他还是喜欢参与活动的,乐意参与游戏的,在活动过程中与老师的互动也是自然的,并且都有较好的观察、理解能力……我们对待这样的特殊孩子,也应该放慢我们的脚步,孩子没有停止进步的脚步,他在一直成长着,只是在有一些方面的步伐慢了一点,既然孩子在这一方面没办法有正常的前进速度,那就慢一些吧,他们有成长的权利,他们需要进步的空间,我们该允许他在发展中的个体差异。
(四)给孩子能够“幸福一生”的本领,重视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1.习惯的养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将受益终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文明礼仪习惯等,这都将给孩子“幸福一生”奠定基础。
2.坚持、不怕困难等品质的形成,俗话说:“温室里育不出参天树,马圈里跑不出千里马”,孩子的成长,不能只是一路洒满鲜花。磨练坚强的意志,是孩子“幸福一生”的必修课,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的良好品質是必不可少的,将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才是一个幸福的人。
3.学会分享,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都比较霸道,比较自我中心,殊不知,幸福也是人与人之间“分享”的一种体验,学会“分享”,学会“给予”,个体才能趋向于身心的完美。人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幸福,人还被赋予了各种社会责任,幸福是一个人的主观体验,但是这种感受也是建立在普遍幸福的基础上的,只有让他人幸福了,才是幸福的真谛。
在一次的角色游戏中,澄澄和汐汐小朋友同是银行的工作人员,澄澄发现自己的保险柜里没有什么钱,而汐汐的保险柜里有很多钱,于是就把汐汐保险柜里的钱直接抓到自己的柜子里,娆汐自然就不乐意了,后来经过跟澄澄简单勾通后,她还是非常理直气壮地告诉我,这不需要跟汐汐说,直接拿就可以。经过了解,澄澄告诉我原因:“在家里,我妈妈就是这样的,都没有跟我说,直接把我的钱拿去市场买鸭子。”澄澄表示,妈妈直接把她的压岁钱拿去买鸭子,她不高兴了,但妈妈说这样做可以,那她认为直接去别人那里拿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是可以的。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人的言行,无形中给孩子产生了影响,生活即教育,教育不仅只存在于幼儿园或学校,也存在家庭中与社会中,我们当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一起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学习品质,为“幸福一生”做充分的准备。
总之,我们要将“幸福”做为教育的理想和追求,把人的幸福做为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走进孩子,走进幸福教育,将幸福感与专业成长融为一体,用心去体会幸福、感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