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比”出来的

2017-05-18刘发玉

东方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责备家长孩子

刘发玉

(山东省蒙阴县桃墟镇中心小学)

大家知道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时段主要有婴儿期(0-6周岁)、童蒙期(6-12周岁)、少年期(12-18周岁)。各个时段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方式是不同的。

家庭的熏陶,社会的影响,学校的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非常重要三个方面。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家庭中成员的言行,直接也是最早影响孩子的。现在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家长的初衷是好的,想以此来激励自己的孩子做得好,但往往事与愿违。

据调查,咱们中国有六成以上的家长,经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较,然而不但没有使孩子进步,反而导致了不良的结果,这首先是伤了孩子的自尊,导致了孩子的自卑,造成了孩子的反感。

有些家长习惯于拿自己孩子的缺点跟别的孩子有点比,习惯于拿自己孩子的弱项跟别的孩子的强项比。这样比来比去,把自己的孩子逼的一无是处,让孩子感觉无论自己多么努力都赶不上别人;感觉自己无论怎么做都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心里产生自我否定,认为自己干什么事都干不好,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自信心也受到严重打击。

再就是导致了孩子的逆反,孩子对父母经常拿自己与别人比较时很反感的,也是最不能接受的,他们在心里往往会很不服气,最终导致了对父母的消极抵抗。严重的离家出走、自杀!

那么现实中家长应怎样做比较好呢?

一、要正視孩子之间的差异

由于每个孩子先天遗传因素各不相同,后天生活与成长的环境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孩子之间个体差异也是很大的,每个孩子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比如有的孩子是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强;有的孩子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有的孩子擅长与人交际;有的孩子具有表演天赋等等不一。其实没一种个性都有成功的可能,“行行出状元”,家长只有承认孩子间的差异,积极的去发掘和利用孩子的特长,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二、要把心态放平和一些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自己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有些家长总认为别的孩子能行的自己孩子也能行,而且要超过别人,也不管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天赋,有没有兴趣,有没有精力,因此强迫孩子干这干那,去学着学那,俗话说“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孩子各方面非常优秀,做父母的固然高兴,可孩子要是在某些地方落后一点家长就埋怨,责备甚至打骂,结果搞得孩子心力交瘁,自信心、自尊心严重受挫,本来原有的一些兴趣爱好也丧失了,对学习也产生了畏惧,这样的结果会怎样呢?大家可想而知

作为家长重视孩子成长,与别人比较一下也正常,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决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孩子,要学会科学的比较,要容忍孩子的暂时落后与成绩的普通,不要太功利,不要期望其太高,更不能不切实际的去追求虚荣。

三、要多鼓励少责备

俗话说得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刀快是磨出来的”孩子是需要不断的鼓励的,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承认与表扬,作为父母不能常对孩子说“你是怎样做的,真笨,怎么考得这么差,”这样久了,孩子心理必然会溜溜的,会感到自己的存在很渺小,看不到自己的力量,认为自己很无能,没有出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负面心理,不仅学习上不去,甚至还会失去对生活的信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越明显。因此希望做父母的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学会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多鼓励,少责备,自然就可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一定要牢记语言是可以塑造孩子的。

猜你喜欢

责备家长孩子
家长错了
Self Check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犯错误找家长
责备
词汇“for短语”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