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中学开展口述历史课程的实践
2017-05-18陆永琍
陆永琍
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什么样的教育能更有效地开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品德。新课程改革基于“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为达成这一目标,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以研究性学习课程为载体,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參与、探究发现、合作完成任务。口述历史课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学校确定以黔东南苗族侗族社区为研究对象,对苗族侗族社区文化进行访谈记录,旨在增进师生对苗乡社区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发展学生与苗族社区的紧密联系,以及对多元文化和共同人性的理解。同时,也期望以此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信息技术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一、以社区为中心,推广口述历史课程
蒙大拿文化遗产项目创始人迈克尔·阿弗雷(Michael Umphrey)在《以社区为中心的教学——八项核心实践》中有这样的论述:学校教育和学生的个人生活之间缺少一个叙事上的合拍;由于很多学生尚未发展出抽象的思维能力,因此学校里的说教对他们来说往往毫无意义。传统的教育方式的确令学生生厌,且效果甚微,而以社区为中心的教育之所以深受学生喜爱,是因为学生可以通过在社区场景中的切身经验,形成对社会历史文化各个主题的观念和理解。如让学生通过参加小型项目“苗族锡绣”,从龙女三九身上,感受她那种执着、锲而不舍的可贵品质与精神,从而向她学习,为梦想而努力。
社区口述历史项目有益于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哈佛心理学家罗伯特·凯根(Robert Kegan)指出,年轻人自12岁到约20岁最大的教育需求不是别的,正是了解社区。青少年正处于一个社会性和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社区探究让他们参与更多的社会交互,对他们的社会经历和情感成长将产生正面影响。参加访谈的学生都是15~16岁的青少年,他们通过和村民面对面的交流获得了难忘的经历。如参加小型项目“苗族锡绣”,让学生到村里对村民行进访谈。学生在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和淳朴,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同时,村民耕田种地、织布绣衣、自给自足,体现的是一种农耕文明,这种生活虽不富裕,但他们感到很满足,这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是学生从未感受到的,使他们体会到了文化多元的含义。通过访谈和观察,学生体会到了苗族妇女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的民族性格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这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有很大的启发。
每个生命都有价值。尽管名流更引人注目,但是通过研究普通人的生活来理解世界也越来越有意义。当学生们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被他们的生活方式所感动时,学生的生命就更接近完整。如果每年邀请每位高中生将一个“故事”存入社区档案,那么很多现在面临的问题将会开始一个“安静”的自愈过程。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生的视野改变了,而随着每个人的改变,世界也改变了。如今,学生经历的那些真实的“故事”正在使他们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正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社区和学生们的影响是相互的。师生的到来和访谈,也使村民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自豪感。如教师带领学生在展留村进行小型项目“苗族锡绣”访谈时,遇见了两位在剑河民族中学读书、刚好回家过周末的女生,她们对这个项目表现了极大的兴趣,主动穿上锡绣苗衣跟学生们交流,接受访谈,并要求加入项目组。学生对社区的这种正面影响,又反过来给了学生信心,使他们认识到虽然自己做的事情很小,但仍能为社区带来美好的变化,并得到社区的欢迎和尊重。
二、在口述历史项目中了解过去洞察现实
在口述历史项目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历史的时间和空间中理解事物,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变化、发展和冲突,以洞察现实问题。在对民族文化传承人和村民的采访中,学生们看到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复杂性。一方面,传承民族文化的生态环境还存在,使民族文化能够以传统方式传承。另一方面,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这种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社会政治结构变化导致族群认同需求减弱;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使民族文化功能减弱;现代教育同民族文化传承的矛盾;流动就业大潮和民族融合对传承的影响等。这使苗民们处于坚持传统还是放弃传统的两难境地。通过访谈和观察,学生们看到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机遇和挑战,也促使他们对民族文化传承产生进一步的思考。
如在参加小型项目“苗族锡绣”时,参与学生在对两位高中生的访谈中,感受到她们的矛盾、困惑:想多读书,考医学院,以后当医生,又想跟母亲学习锡绣,传承锡绣文化;现在只有假期才能回到村里学做锡绣苗衣,她们担心这样下去锡绣文化是否会得到传承发展。学生对现实复杂性的理解和对个人困境的感同身受在同一个起点,他们由此出发,继续探索,以期为民族文化传承作出贡献。
三、从口述历史的实际生活中学习技能
欠发达地区中学目前采用的还是传统教育模式,即过分强调记忆和反复练习,忽视分析、应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以灌输式传授知识,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德育采用较多的说教方式,未在尊重学生心理和情感发展的基础上去塑造他们的品格。而口述历史项目是探究性学习在人文社科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它不仅给学生带来探索社区文化遗产、历史和日常生活的机会,而且成为很多实际技能的训练场。在口述历史课程教学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构建团队,如何确定研究对象,如何确定访谈对象,如何制订访谈提纲,如何进行访谈,如何录音、摄像,如何做抄本、写作。通过共同完成任务,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研究技能和信息技术技能;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管理,也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性合作学习能力。
如通过参加小型项目“苗族锡绣”,学生们深刻感受到这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学习方式,在他们一生中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学习经历。而一直在一旁观察的学生家长也深切地感受到在展留村的访谈对于保护、传承、宣传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意义。可见,口述历史课程区别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它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都有不寻常的收获,这将是学生一生中宝贵的经历和感受。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