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悲悯之心待病患
2017-05-18杨桂青
杨桂青
1①1984年大学毕业,朱军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990年就晋升为主治医生。②在事业上不容易满足的朱军开始寻思:“再往下发展,要么读研究生读博士,要么出国深造。”③他选择了出国。第一次走出国门,他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自卑:“跟以色列这样的小国家比,我们的医疗科技差距太大了。”④以色列哈达萨医学院是中东最大的医学中心,水平跟欧美齐平。他下决心要把自卑变为自信。⑤“别人都不上班的时候,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在实验室。有时候这是精神上的折磨,但何尝不是对人的磨练。”
2①三年的海外留学,让朱军“开了眼界,掌握了一些知识,自信心也增强了”。②回国一年后,朱军转业到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开始拓展新的事业。③在这里,朱军把北大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带到了国家的领先水平。
3①美国诗人惠特曼曾说:“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他看见的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也就成了他的一部分。”②朱军从医,看见的“最初的东西”是什么呢?
4①1979年,他毅然报考了第三军医大学。②那时候,军医是令人尊敬的职业。③至今,他还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感到高兴。④“我喜欢这个职业,因为我的工作是不断地在帮别人减轻痛苦,帮别人减轻心理压力,从而也实现了我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5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主动选择学医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甚至出现了“医生的后代不学医”的现象。②对此,朱军持乐观而谨慎的态度。③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医学教育是必需品,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医生这种职业应该处于受人尊敬的地位,只要人类存在,这一点不会改变。④一定会有优秀的人来接班,把医学的精华传递下去 。
6①不可否认,医学教育也面临压力和挑战。②“我们要去除过去那种盲目的优越性,也要去除那种因医患纠纷等产生的自怨自艾。”③现在有的人觉得医生就像祥林嫂,天天抱怨患者“怎么不喜欢我们了,怎么污蔑我们了”。④对此,朱军很不以为然。“医院里一直都有好大夫、差大夫,但是目前的社会氛围,可能会惯坏一部分大夫,让他们养成一些毛病。”⑤朱军感慨地说,“现在医生为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自身还有问题,需要自我调整,改变高高在上的心态,在为病人服务的过程中赢得社会的尊敬。”⑥他认为,现代医学教育,首先就是要给准备从医的人补上人文这一课。
7①下医治病,上医治心。在朱军看来,无论肿瘤还是其他疾病的产生,决不是受哪一个因素单独影响,而是综合因素的结果。②“现代社会压力大,要有好的身体,首先要有健康的生活理念,重要的是要心安。让病人心安,考验的是医生的心胸和情怀。”
8①在同事眼中,朱军最让人感动的是他有慈悲之心。②他曾说,慈悲心是与医术水平同等重要甚至比医术水平更重要的东西。③他很细心,无论对小孩、老人还是别的患者,都很注意他们接受治疗时的感受,并希望用自己的言语举止尽量去抚平他们内心的焦虑、痛苦。
9①朱军也希望科里的医生都能够平等对待每一个患者,给每个生命送去可触及的、活泼的希望。②“患者是来找我们看病的,不是来结仇的。他长得丑还是美,有钱还是没钱,都是病人。他来看病,我们就给他服务。”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6年12月21日)
4.下列对材料的有关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三年海外留学让朱军受益匪浅,回国后他转业到北大肿瘤医院,在这里,他带出了一个处于国家领先水平的医疗团队。
B.以色列哈达萨医学院的医疗科技水平跟欧美齐平,远远超出中国的水平,朱军对此感到自卑,但他自卑却并不自弃。
C.第三军医大学就是朱军看到的“最初的东西”,他毅然报考这所学校,成为一名医生,借此实现了他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D.医生的后代不学医,主动选择学医的人似乎越来越少,其中原因比较复杂,这些引发了朱军对中国医学教育的思考。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当上主治医生后,朱军选择出国深造,为改变祖国医疗科技落后的局面,他勤奋学习,表现出积极进取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B.朱军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重要原因是,他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自觉地以“不断帮别人减轻痛苦,帮别人减轻心理压力”为己任。
C.在朱军看来,医患纠纷出现的原因,有不少是在医生这一面,有些医生天天抱怨患者不满意、不喜欢自己,对患者缺乏人文关怀。
D.朱军是一个有心胸和情怀的医生,他认为慈悲心比医术水平更重要,他细心观察患者,理解患者,通过自己的言行让患者心安。
E.朱军坚持服务患者的宗旨,无论患者是何种身份,他和他的团队都友善公平地对待,给每个患者“送去可触及的、活泼的希望”。
6.对中国医学教育的未来发展,朱军为何持“乐观而谨慎”的态度?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5分)
文中段落和句子的序号,由本作者添加。
《朱军:悲悯之心待病患》这个选文只有1219字,共九段三十一句。其中第6题是一个主观题,着力考查第5、6段共十句话,其中第5段的①②句是题干涉及的内容,③④段是朱军乐观的原因,而第6段中的六句话则是其“谨慎”的原因。“乐观”的原因是:医学教育始终是现代社会的必需品,社会的发展将鼓励优秀人才选择这个职业。“谨慎”的原因是:中国医学教育要有一个美好的前景,还面临压力和挑战,目前的社会氛围有待改变,某些医生的心态需要调整。
剩下二十一句话则由另外两道客观题共九个选项进行考查。
其中第4题A项是对第1段第①句和第2段②③句的理解和概括。B项是对第1段第③④⑤句的理解和概括。C项是对第3段第①②句和第4段①~③句的理解和概括。D项是对第5段①②句理解和概括。对照选项句和文本句,我们发现“最初的东西”在朱军那里具体所指的相对模糊性,或者是医学这一职业受尊敬,或者是医学就是为病人服务……无论是什么,应该不是“第三军医大学”。
第5题A项是对第1段②⑤句的分析和概括。B项是对第1段第①句和第②段②③句的分析和概括。C项是对第6段第③④句的分析和概括。D項是对第8段第①②③句的分析和概括。E项是对第9段第①②句的分析和概括。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在对传主语言进行理解的基础上采用由具体到概括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概括。我们发现C项“在朱军看来……”不合文意;E项“他和他的团队都……”不合文意。
2016年及其之前的高考,如此高密度地考查阅读理解,只有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篇,现在又增加一篇,从这个意义上,文本细读这一高考阅读的特点将会更加突出。这样突出的特点,将会对那些缺乏文本细读习惯或能力的考生带来一定的挑战。特此,我们希望所有考生能借助以往实用类文本高考真题材料,进行文本细读的专项训练。就如下面的示范。
如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2 ⑶ 题(有人说袁隆平送出去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短见浅识”。为什么?请简要分析)。该题牵涉到的文本如下:
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去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你们不要短见浅识。①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②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世界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转引自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
文段中我们所标示的三句话,都是目标答案句。其中第①③句,可以直接摘录而为答案。需要理解加工的是第②句。该句是针对有人指责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而言的,显然要讲出国留学的意义(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也是理解题干所得。所以加工的结果是: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必要性),而外国一流的研究条件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长(重要性)。
综观上述例举,我们可见,表述答案也有学问,或直接摘录,或适当变换,而适当变换,或节录加局部变换,或干脆换一个新说法,采用何种方式,则看题干的要求和文本句的实际状况,做到灵活机动,智慧取舍。
(编辑: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