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结构与多样需求下的高职畜牧类专业人才培养

2017-05-17邓继辉

四川畜牧兽医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源畜牧育人

邓继辉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温江611130)

多元结构与多样需求下的高职畜牧类专业人才培养

邓继辉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温江611130)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和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时期,高职畜牧类专业教育面临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生源结构多元化与社会需求多样化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与挑战,高级职业学校应与时俱进,有序深化高职畜牧类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产教深度融合,有效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协调,实现高职畜牧类专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畜牧类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由于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的区域对畜牧类专业人才需求与职业特点的要求也不同。以四川省为例,畜牧业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畜牧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量大,特别是从事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紧缺。

经济发展、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迫切需要高职教育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信息化、智能化、设施化和标准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专业发展既高度分离又高度融合,跨界跨专业综合化培养人才成为主要趋势,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适应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接“一带一路”和脱贫攻坚战略,是高职畜牧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任务。

2 畜牧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畜牧类专业属于涉农专业,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生源数量不多,绝大多数学生家住农村,生源构成复杂,层次多样,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一,学习习惯差异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用汉语交流尚存在一定困难,给高职阶段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与难度。因为畜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跨领域跨专业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各畜牧企业定位不同,所从事的生产加工经营领域方向与发展重点不一,对专业人才技术技能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由于生源结构多元化、质量不均衡及社会需求多样化,如何为高职畜牧类专业学生搭建成长平台,打造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涉农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育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

3 高职畜牧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举措

3.1 分层组建班级,培养个性需求人才随着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的倾斜,学生升学渠道增多,生源结构出现多元化,生源质量差异增大,学生个性化需求增多,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校的畜牧类专业作为四川省省级示范专业,吸引了省内部分地区特别是“三州”地区的高职生源。

由于生源结构与质量不同,学校在学生进校前,充分调研,实地走访对口中职校和职业中学,以及民族地区的行业主管部门和毕业生用人单位,针对生源的实际情况与行业企事业单位要求,结合多年来高职教育教学实践,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来源,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进行分类组班,结合教学资源、学生个性化需求,制定专门的个性化高职畜牧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分层培养,培育了一批扎根畜牧生产一线的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新型家庭牧场主,以及企业技术人员和基层畜牧兽医站技术管理人员。

3.2 狠抓入学教育,增强专业认知信心在学生入学之初,学校应加强入学教育与专业教育,对于国家相关政策的解读也是非常必要的。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宣传与教育活动,聘请行业专家作“理想、信念、责任”专题讲座,就“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畜牧人”,各专业负责人与专业教师进行了专业介绍和经验案例交流,邀请优秀毕业学生进行现身说法和学习工作心得分享。畜牧业涉及民生问题,立德树人是首要任务,因此应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职业与行业的关系,增强对专业和行业的认知与信心,从而立志成为畜牧行业接班人。

3.3 培养工匠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畜牧类专业是为畜牧行业生产一线培养技术人才的专业,应着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守正创新的工匠精神,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使其具有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工匠后备人才培养给实现人才培养任务的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必将导致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引起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形成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竞赛育人、校企一体化育人等多种育人格局。应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和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科学确定高职畜牧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培养,与知名畜牧企业合作共建教学科研实训平台和研发中心,积极推动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和产教融合试点,在创新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现代畜牧业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新型牧场主。

3.4 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供给应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重点,以教改项目为突破口,加强与行业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合作,举办产教对话活动,强化产教对接合作育人,开展产学良性互动,促进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学徒、招生与招工等融合。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对接生产企业需求、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改造调整专业设置,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培养现代畜牧产业急需人才。

针对畜牧行业的生产和不同企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应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量身订制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试行“一对一”的师傅带徒弟,老师带学生。教学模式实行工学结合、产教融合,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与评价考核标准,实施个性化培养,培养“适销对路”的产业急需人才,更好地为畜牧事业服务,同时也发挥了高职畜牧类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积极作用。

4 结束语

人才成就未来,教育成就梦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永恒的主题。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与改革,高职畜牧类专业人才培养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与矛盾,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与育人环境有待完善,产教融合协调培养机制尚未健全,教师队伍素质和结构不能得到有效提升。为此,在畜牧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脚踏实地,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再上新台阶。

G712

C

1001-8964(2017)05-0014-02

2017-03-22

猜你喜欢

生源畜牧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