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7-05-17王蓉
王蓉
在教育部制订的初中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都提出了要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
力。所谓“历史信息”,就是各类的历史材料。我们通常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重要性
在历史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如果只是简单围绕历史课文进行探究,那只是一种对教科书的解读,难以使学生了解真正的历史,不知道如何面对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初中生要探究历史,就必须多运用反映历史情境的各种史料。
1.培养学生的历史感觉
没有历史感的人,是无法理解历史的。如果我们获得了对某个时代的历史感,那么,这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在我们的理解中都会是应有之事,是理所当然的。否则,许多历史现象都令人不可思议。而学生的历史感必须从大量真实的原始史料以及古往今来的史迹中去体验、想象和感悟才能获得。
2.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历史教材中,不少史料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源头。东汉末年,袁绍实力雄厚,为什么官渡之战曹操能够以少胜多呢?通过阅读相应史料就能找出曹操实力弱反而取胜的原因,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3.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
历史教学的目的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让他们单纯地背诵某种现成答案或某种权威观点。因为史料出现的时间不同,作者的立场不同,阅历不同,对历史上的同一件事,用不同的史料去解释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直接阅读史料,接触一些历史文献,并向学生介绍比较盛行的各种观点,让学生就同一事件通过分析不同的史料,思考这些史料是何时、何人、因何事而做的,对历史进行直接探索研究,从而使教材中的结论获得论证或者得出新的看法。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确实很重要,怎样将其教学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我认为史料在历史教学运用中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合理利用课本所选取的史料
如何运用历史教科书中的史料,是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从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看,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编排史料。
第一,引入适量的史料原文作为课文内容的一部分。这主要在课文的正文中,引用一些浅显、典型而又简短的史料,如历史运动中的口号、历史人物的原话、历史记载中对某一现象的概括等。例如,《五四运动》这一课中写道:“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响彻云霄;《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课: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体现出把史料原文与课文的结合为一体。
第二,插排一些史料,以印证课文的论述。主要是选用一些文献摘要、诗词段落等。如梁启超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写的“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反映了《马关条约》签订之后的民族覺醒。这种插排的史料,既与课文不同、相对独立,又与课文内容有紧密的联系,是对课文内容的印证和呼应,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容。
第三,在课文之后设材料阅读栏目,作为拓展阅读。比如,在《洋务运动》的课后引用李鸿章的话:“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选取较为完整的一段史料,来解释洋务运动的
失败。
在正文中、在版面中插排或在课后用材料阅读的方式加入史料,方便教师和学生即时地通过史料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教师教导学生找出课本中的史料,印证所学知识,养成论从史出的好习惯非常重要。
2.恰当补充部分课外史料
受到教材篇幅等因素的限制,有些重点或难点缺少相应的史料做支撑,只有抽象的结论而无具体的史料说明,这就给教师讲解和学生理解增加了难度。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恰当地补充一些课外史料,并指导学生借助对史料的分析得出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这就会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
如,在学习新文化运动时,引用毛泽东的日记:“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新文化运动激发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补充课外史料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帮助学生理解了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补充图片资料更直观,更能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待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去运用实践。
3.引导学生去寻找史料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量引用原始史料,让学生通过对史料的解读、探究,形成“论从史出”的思维方式,但史料的来源主要是教师,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尝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图书馆、上网等方式,主动就某些历史问题寻找相关的史料更能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的注意事项
1.把史料与思考历史结合起来
参观历史遗址,观察出土的陶瓶碎片,会使学生觉得很有趣。然而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朝历史本质的方面思考,决定着史料的运用是否成功。如果学生的兴趣仅仅是喜欢这些历史故事,这其实并不是史料运用的成功,引导学生阅读史料的同时思考历史才能充分发挥史料的作用。
对于教材中的史料,有些教师只是一带而过,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教材中现有的结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没有搭配思考题的史料,教师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从而达到史料运用的作用。
2.扎实的历史知识是学生自主运用史料的基础
在现实中,有些教师牺牲历史教学的内容,专注于单纯的史料教学,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实际上,史料与历史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拥有与史料有关的历史知识,才能处理史料证据相关的活动;如果没有历史知识做基础,鉴别史料,重建史实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应教授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去运用史料,因为只有通过运用史料的实际经验,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在教学中使用真实的历史材料,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的原貌,既活化了教材,又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的领悟能力。
参考文献:
[1]钟金贵.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10).
[2]叶小兵.历史教科书中对史料的运用[J].历史教学,2004(7).
[3]李晓琳.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