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17-05-17张映芬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粮食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

摘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的兴衰、农村的稳定发展与水利的兴衰有紧密的联系,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注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产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水利工程;粮食生产;农民收入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6-016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7.06.085

1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必要性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的一项根本性基础事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田基本建设的兴衰,决定着整个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水利建设发展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才有保证,所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始终处于农业基础的重要地位,起着根本保证的作用,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1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基础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首先必须解决衣食住用等基本的生活消费资料,其次重要的是食物问题。尤其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吃饭穿衣问题是亿万人民生计的大事,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是第一件大事,如没有大量的丰富的生活消费资料,特别是粮食、油料蔬菜等的供应,人们为生存而奔波,那么社会就不会安定,生产也不能发展,这样,不但经济建设上不去,国家在政治上也不会稳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逐步发生变化,人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需要有丰富的肉类、奶类、蛋类、鱼类等食品的供应,这些都要有发达的农业来保证,此外,人们不但要吃饭,还要穿衣、居住,还需要其他生活资料的供应。在我国,农业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靠其他哪个国家也解决不了这么多人口的吃、穿、用等问题,退一步说,倘若可以解决的话,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其他国家,因为那样就等于把民族的生存权利交给了其他国家,不利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壮大。

我们必须发展本国的农业,这将有利于我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见农业是解决十三亿人口吃饭穿衣等基本生存条件的基础,所以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就必须加大对农业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只要农业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民才能增加收入,有粮吃、有衣穿,农村稳定就有全国的稳定,农民的小康就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1.2 社会稳定與农田水利建设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改革与建设的根本问题,农业发展事关社会稳定,多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农业发展了,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受到影响,正如邓小平所说:“看中国是否稳定,主要看农村形势,工业越发展,越要把农业放在第一位。”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要求:“全党要高度重视农业,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重点保护农业。”这表明党和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把农业发展问题放在党的工作和国家发展战略地位,越要加快改革开放,越要重视农业,保护农业,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基础地位的再认识,切实把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加强农村基础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想要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从最基础的农业着手,保障农产品正常供给,只有农业作为基础,才有动力推进工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另外,中国务农人口所占比重非常之大,只有促进农业促进经济发展,确保农民逐步富裕,才能让稳定、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越来越强烈。所以说,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农业的发展是关系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决不能忽视或低估,应确确实实把农业基础建设摆到重要位置上去。

1.3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都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标配内容。但是首要问题是要先满足中国13亿人口的口粮问题,让粮食生产保质保量,让农业发展成为社会生产力持续向前的基础保障。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做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粮食得到了充分的灌溉才会有更好的收成,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4 水资源安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我国农业用水所占比重在总用水量的70%以上,而总体的农业用水量中用于灌溉的就占到了90%以上。所以说农业用水事关国家水资源安全。现在,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工业用水量和城市生态环境用水量也会日益增加。为了防止水资源严重危机的出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我国农业的发展将立足于灌溉用水总量的零增长,以便将新增水源全部用于非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提高作物多种指数和提高粮食作物单产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科技建设和改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以确保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让农业发展和工业发展尽量少的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影响。

2 农田水利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是地方政府和群众自筹资金,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告别农村饮水难问题,使广大农民吃上安全、清洁自来水;二是蔬菜保护基地建设配套灌溉设施,提高了农业综全生产能力;三是防汛抗旱能力显著增强,有效减少灾害损失,防汛抗旱减灾效益明显,所有这些成绩对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根本的保证作用。按照发展“大农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加速发展农村经济。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2.1 农业投入不足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基本上是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许多地方还是靠天吃饭,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不快,致使农业抗灾能力较弱。

2.2 水资源短缺

我国总体来说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少,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区域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在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减少、污染加剧、水质恶化、许多地方水资利用率已达极限。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农业在与工业城市的争水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工业生活,环境保护用水比例不断提高,农业用水比例大幅度减少。

2.3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

我国有很多举世瞩目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是这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所需的农田水利设施数量而言,还是微不足道的,也与满足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的目标的基础设施要求有很大差距。部分农田水利项目甚至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年代久远,由于那时候的技术限制和现阶段管理维修工作的缺乏,不少工程已老化、报废,不能有效利用,农田水利基础条件差主要原因是国家投入不足。

2.4 人地关系比例日趋紧张

人多地少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基本矛盾,加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成本高,近年来,我国虽然在缓解这一矛盾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人口增长的趋势,势必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2.5 农民负担重,农业效率低

农民负担重,农业效率低,丧失了扩大再生产的能力,由于农田水利基础条件差,农业分散经营,技术落后,多数农产品依然沿袭传统落后的生产手段,主要靠手工劳动为主,发挥不了群体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业种植规模化生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存在许多困难。

上述的制约因素是我国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制定正确的政策,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调动广大农民和干部的积极性,努力克服这些制约因素,以便实现农村经济工作的目标,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由温饱达到小康。

3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措施

3.1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与农业的兴衰紧密联系

农村的稳定发展与水利的兴衰有紧密的联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的一项根本性基础事业,农业要发展就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就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注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就需要增加对农业投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植树种草,实行封山育林,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提高防御风沙能力切实改变江河泥沙严重淤积,依法保护森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发展。

3.2 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

解决三农问题,就是为建设生态、和谐、发展的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与物质基础。一是在保障农村粮食产量的前提下,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支持水资源向生态环境、城市和工业转移,最终受益还是国家;二是国家财政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因为要实现推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和人民富裕,最终所依靠的主体人群还是农民;三是基于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农民只是使用者而非所有者,因此要求农民自己投入很多的资金修建农田水利基礎设施并不现实,修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重任各级政府责无旁贷。

3.3 注重农田水利科学研究

国家应加大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示范与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不但要研究有效、适用的技术,还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农田水利研究人才,重视和加强农田水利科学研究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

4 结语

总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突出解决“三农”问题,各级政府加强对农业的基础设施的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一定会得到加强,一定能开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不断增强农业经济发展活力,迎接世界的挑战。

作者简介:张映芬(1966-),女,云南大理人,供职于云龙县水务局,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责任编辑:小 燕)

猜你喜欢

粮食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中原经济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