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2017-05-17张云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交通运输桥梁施工施工技术

摘要: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各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工程建设单位加强了对于道路工程建设作业的开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章基于此,分析了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特点,并就该技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以及作用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桥梁施工;道路工程建设;交通运输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6-0047-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7.06.02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的增多,我国的道路交通压力日益严峻。为了缓解相关问题,我国的有关部门加强了对于道路工程建设作业的开展力度,并进一步加强了对于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构建,进而实现了各地区的连接,促进我国道路交通网络系统的构建以及完善。事实上,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建设在开展的过程中具有工程量大、工程构造复杂等状况,导致施工难度较大。为此,施工建设单位以及人員加强了对于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优化以及完善,促进工程建设的有效开展。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了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1 大跨径连续桥梁技术的难点

目前,我国的道路工程建设单位在构建道路交通网络的过程中加强了桥梁工程建设作业。在此过程中,为了促进桥梁工程建设的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作业人员逐步采用大跨径连续桥梁技术进行具体的操作。尽管该技术在建设的过程中具有操作简便、降低建设成本等优点,但是由于受到施工环境的限制,导致大跨径连续桥梁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点。关于大跨径连续桥梁技术的难点,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1 支架基底处理难度大

基于我国地形、地质状况复杂,故而导致桥梁工程多建设在坡度大、地形不稳的河面地段,进而导致工程建设的难度较大。基于此,在实际的施工操作过程中,施工建设人员需要加强对于支架基地的优化处理,确保工程建设的有效开展,促进各项效益得以提升。

1.2 支架搭设高度大

通过对于跨度桥梁工程施工案例进行调研分析可以得知:在进行该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团队所搭设的支架存在高度大、跨河道支架多的状况,进而导致了施工难度的进一步提升。

事实上,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桥梁工程的建设区域多为河道深、滑坡严重的地形区,故而导致施工建设单位在借助支架法进行桥梁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工程建设的状况进行支架高度的提升,促进工程建设的有效开展,而这也导致了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运用难度的加大。

1.3 梁体线形难控制

目前,在借助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进行桥梁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施工建设人员难以对预应力进行有效的管控,继而导致桥梁的挠度变化大,并最终使得施工技术人员无法对桥梁的线形进行科学、高效的控制。

1.4 管道长而曲线多

此外,桥梁工程建设作业在开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预应力体系复杂的状况,不利于工程建设作业的有序开展。不仅如此,部分桥梁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具有管道长度较大、曲线多的特点,进而导致工程建设复杂性进一步增强,导致施工难度加大,不利于施工管理作业的有效开展。

除此之外,随着桥梁施工作业过程中的管道增多,施工人员往往需要安装索道管,进而促进施工作业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但是索道管在安装的过程中存在着定位不精确的状况,故而导致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难度加大。

2 大跨径连续桥梁基本施工技术运用

2.1 工程案例

在论述大跨径连续桥梁基本施工技术运用的过程中,笔者以安徽省某桥梁建设状况为例进行相关叙述。据悉,该桥梁工程的类型为95+180+95+3*30的分布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其主桥上部结构为95+180+95,属于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梁。箱梁为单箱单室界面,顶宽为12.25m,底宽为6.5m。基于此,在实际的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以及效益的提升,作业人员采用大跨径连续桥梁基本施工技术进行具体的操作。

2.2 基础施工操作

在进行该桥梁施工建设作业的过程中,为了规避水流因素对于工程建设质量的影响,施工建设单位加强了对于深水承台施工技术的运用,确保工程建设作业的有效开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采取整体吊装法。为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技术人员借助钢吊箱进行承台的水下封底、安装施工作业。此外,由于工程建设区域的土层存在不同程度的松软问题,对工程建设的质量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施工人员在进行深水承台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在承台的筒顶处进行顶板的安装以及固定作业,进而促进施工建设质量的升。

2.3 主桥上部结构施工

在进行主桥上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需要作业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加强对于挂篮悬浇筑施工法的运用。此外,为了保障施工建设的安全性,作业人员往往在桥墩施工作业结束之后,再进行0号箱梁的浇筑作业,进而规避0号箱梁因为受力复杂而出现裂缝现象。

除此之外,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分层浇筑法进行操作,防止水化热现象的出现而导致的裂缝等质量问题。在上述的作业完成之后,需要施工人员进行悬浇挂蓝的设置操作。

基于该工程建设的规模较大,所以施工建设团队所选用的挂篮重量高达104t,而其工作距离为4.7m,拉力可达48.2t。在此过程中,为了确保相关操作的科学性以及施工建设质量的提升,施工人员在挂篮设置完毕之后应进行预压测试,确保其各项操作符合要求。

2.4 索塔施工

一般而言,我国桥梁施工建设团队以及人员在进行索塔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钢索塔以及混凝土施工这两大环节,关于这两大操作环节开展的关于具体操作,笔者进行了总结,具体见表1:

而在进行安徽省桥梁工程建设以及施工作业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促进施工建设质量的稳步提升,满足索塔结构、施工材料的要求,施工单位采取了劲性骨架挂模法进行具体的操作。不仅如此,在进行合拢梁施工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通过预埋连接钢构件的方法规避裂缝现象的出现,促进该项工作建设作业的稳步开展。

2.5 悬索桥施工

在进行悬索桥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作业人员需要优化管理吊装、锚道面架设等施工环节。在开展吊装作业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加强对于塔顶位移等状况进行调研,并依据施工设计方案,对安装顺序进行合理的安排,以进一步促进合拢段长度修正作业的顺利开展,进而带动工程质量的提升。

而在锚垫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进一步控制混凝土温度,并依照现拌现用的原则进行混凝土的使用以及保存,防止因为混凝土搅拌停放时间过长而出现的失效问题,阻碍相关效益的取得。

3 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在借助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进行桥梁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保障施工质量,作业人员还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3.1 加强线形控制

一般而言,桥梁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由于结构较为复杂,故而容易出现绕曲变形状况,进而导致桥梁结构的位置出现不同程度的位移,致使桥梁合拢等工作难以有效的开展。

基于此,需要施工人员加强线形控制,避免其施工过程中或者成桥之后线形达不到设计值。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各结构的集合处进行固定操作,并对伸缩变化较大的结构区域预留一定的缝隙,防止结构变形挤压导致的施工建设质量问题。

3.2 应力控制

在进行桥梁施工应力控制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在进行各结构的应力状况进行测试,并将测试到的数值与设计方案的数值进行对比,并对较大偏差的构件问题进行调整,确保偏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4 结语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桥梁工程建设作业的有效开展,需要施工建设人员以及团队加强对于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运用。本文基于此,主要分析了大跨径连续桥梁技术的难点,并就大跨径连续桥梁基本施工技术运用以及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控制要点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我国的桥梁工程建设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以及进步,并由此促进相关效益的取得,实现各地区的经济往来以及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雷.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10).

[2] 张高峰.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6,(6).

[3] 韩守勇.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38).

[4] 魏震宇,刘啟倬.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5,(11).

[5] 徐宝岩,王静.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11).

[6] 祖小寧.基于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

[7] Liu Jixin.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long span continuous bridge in bridge construction[J].low carbon world,2016,(23).

作者简介:张云(1975-),男,重庆人,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桥梁现场施工技术。

(责任编辑:黄银芳)

猜你喜欢

交通运输桥梁施工施工技术
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浅析市政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探析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公路交通运输节能降耗经济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