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州壮族山歌的功能及保护传承

2017-05-17王克永

艺术评鉴 2017年4期
关键词:功能

王克永

摘要:本文将从宜州壮族民歌的特点、各种功能等方面对宜州壮族山歌进行保护和传承发展进行分析与探究。加大对其的传播力度,努力向外推广宜州壮族山歌文化,传承的同时也要牢记创新,与时俱进。

关键词:宜州 壮族山歌 功能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5-0041-03

一、宜州壮族山歌的概况

宜州属于亚热带气候,拥有丰富的本土资源,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北的龙江中游,是文化古城,“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山歌,属于民间口头文学,是人们反映生活,赞美劳动、抒发情感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拥有清新的意境、多彩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反映着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文化风俗、审美意象等。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亦是桂西北少数民族构成的主体民族,壮族亦称为“布壮”“布土”“布侬”“布曼”“布雅依”等。自新中国成立后,又统一称作“僮族”,壮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壮剧,壮族铜鼓成为中国极具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壮锦也位列“中国四大名锦”之一。

宜州壮族山歌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是人们日常生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的精神食粮。田间地头,人们为了解除疲劳、抒发自己的感情,自发的唱山歌,各种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也离不开山歌。壮族山歌在形式和种类上浩如烟海、千差万别。其形式有勒脚歌、排歌、散歌、对歌等分类;内容体裁有生活歌、仪式歌、劳动歌、童谣、爱情歌等分类;时间上有春歌、秋歌之分。壮族传统音乐“山歌调”因地区方言的不同,有欢、西、加、比、论等的区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调子,如北牙拉利调、洛东调等等。同一地区也有几个不同的调子。如叙事用的平调、抒发欢快情绪的喜调等。

宜州壮族山歌歌词非常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耕地、插秧、采茶、打鱼、建房、天气变化、满月、结婚、礼仪、动植物、故事等。演唱形式也非常多样,有独唱、对唱、合唱等。

二、宜州壮族山歌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宜州壮族山歌已经呈现衰微的趋势。人们对于山歌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减少。劳动方式现在也在发生变化,人们也就逐渐摒弃一些歌曲,如布洛陀古歌、劝世歌、勒脚歌、逃婚歌、劳动歌等。就礼俗来看,请神等方式在当今社会基本很少存在,敬酒歌、拦门歌、拦路歌、上轿歌、婚礼、丧礼等仪式虽还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的地区存在着, 在以往有以歌传情、以歌择友、以歌为煤,现在已经基本不存在了,在一起传统的节日、民族礼俗中还会有一些传唱,但是也是很少了。随着我国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流行音乐家和演唱歌手。他们的歌曲被现代技术保存下来并且刻录成光盘,大街小巷随处可以听见。年轻一辈的人们都更喜欢去听流行音乐而非是民族音乐。宜州壮族山歌在现代化、多元化冲击下的处境,它正在被逐渐遗忘。

(一)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

在科学技术还没有那么发达的以前,人们并没有太多的娱乐方式,茶余饭后,人们会习惯性的坐在一起,打开仅有的收音机收听固定的那么几个频道,边听着那时流行着的民歌边聊天或者跟着唱歌来打发时间,天黑了之后只能早早的睡去,并不像现在,除了电视机,还可以上网,或者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约上亲朋好友一起去听音乐会。

(二)民族之间同化现象越发严重

在民族风情浓厚的地方,也并不止居住着同一个民族,特别是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局面下。像宜州也并不仅仅居住着壮族人,它还住着众多的汉族人,以及苗族人、瑶族人、仫佬族人、毛南族人等。在这个相互影响的世界里,人与人不可能没有交流,这就必定形成一种文化的融合,也就难免的有些内在的文化会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同化,而且这种情况还愈演愈烈。

(三)传统歌手艺人老龄化现象严重

宜州壮族山歌父传子,母传女,即使这是一种千年不变的习惯,也正在随着传承人的老化以及年轻一代的漠视而逐渐走向衰落。人们的思想在进步,不再会局限于习惯,人人都想要去接触新奇的东西。传统的歌手艺人并没有太多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也会相应的出现断层的现象。

三、宜州壮族山歌的功能

(一)和谐社会的功能

地處桂西北宜州壮族人们不像广西其他城市一样那么发达,但是,它也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魅力。各种丰富的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不说,和谐的自然人文文化更是广为人知。宜州由于地理环境、语言和当地人民习惯等其他因素形成的特殊性原因,该地区的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民族团结问题成为宜州山歌和民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山歌在宜州各少数民族中起到了一种特殊的共同语言和沟通交流的纽带作用,为各民族之间交流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现如今随着宜州的经济发展和人们对歌仙刘三姐山歌的关注,已经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探索与旅游,在此住宿消费,带动宜州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宜州壮族是山歌的历史文化功能。

(二)经济功能

宜州壮族山歌有诸多的社会功能,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经济功能了。宜州壮族山歌作为桂西北的文化品牌之一,发展好它对于当地经济效益来说太有必要。只要我们敢于突破传统,改良运作方式,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转变为“文化精品搭台,创意产业唱戏”,现如今刚过去的广西“三月三”,宜州的八桂嘉年华、拉浪生态风景区、怀远古镇,还有桑蚕的养殖等吸引了广西卫视,上海卫视,中央电视台纷纷来报道宜州的风土人情,这就充分证明了宜州山歌的经济功能的强大。

(三)教育功能

恩格斯在《德国民间故事书》[1]一文中对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做过十分精辟的论述:“民间故事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宜州壮族山歌是宜州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们通过山歌传唱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和谐社会,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传授生产生活经验、教育人们要洁身自爱,热爱生活。宜州壮族山歌本身就朗朗上口,好记又好听,歌词也通俗易懂。像生活歌中的一些教化歌,母亲会唱给自己的儿女听。歌词可以由自己现场编入曲子里,内容大多数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多用心读书,四海把名扬,切莫要偷懒。

四、宜州壮族山歌的保护途径

(一)政府积极正面调配与扶持

政府应对宜州山歌文化传承发展做出贡献的民间艺术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使得他们生活有基本的保障。政府组织各种传统的歌圩、歌节,举办民歌比赛,开办少数民族歌手班培养年轻歌手等活动。如宜州举办的“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宜州刘三姐杯山歌邀请赛等推出了不少的年轻歌唱演员,使得传承队伍不断壮大。

(二)从教育力度着手

现在的音乐教科书并不完全是以民族音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科书这一方面我们应该增加课本中的民歌的覆盖量,让学生不仅仅只是浅尝辄止,还要让他们得到关于民歌的美的感受。同时要增加教育的覆盖面,加大对家庭、社区和学校这三者的宣传力度,使它们形成长效的互补机制,能够更好保护和传播宜州壮族山歌。除此之外,一些关于民族音乐这块的培训机构,也应该得到教育部相应的支持。

(三)加大宜州壮族山歌研究与保护的力度

第一,对宜州壮族山歌进行收集,加强对它的研究。宜州壮族山歌有它特有的调式调性,散布在宜州大地的田间地头,村村落落。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摄像、摄影、录音、刻录光盘等)把原汁原味的音乐一一记录下来,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留、流传。

第二,对宜州壮族山歌进行整理。运用现代化技术对宜州壮族山歌进行保存,并使其有较大的保存价值,出版一些类似于《宜州民歌集成》《宜州山歌精选》的书籍和电子书刊。

第三,对宜州壮族山歌进行创新。在对其创新的同时我们应注重质量上的要求,要精益求精,要把那些广泛流传的、具有时代精神、具有深远的民歌生命力的优秀民歌进行一定的创编,使得更加通俗易懂,并对其重视起来。

(四)从提高全民创作开发意识,加强山歌宣传

保护宜州壮族山歌并不只是某一时期或者某一个人的历史任务,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把保护宜州壮族民歌作为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同时加强宣传和保护力度,使宜州这座会唱歌的城市永葆青春。宜州壮族山歌的开发与利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宜州地区的发展,对保护与抢救宜州壮族山歌有很大的影响。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提高宣传力度让更多人关注宜州壮族山歌、爱上宜州壮族山歌,这样人们才会去积极开发、发展、保存、传播。宜州壮族山歌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宣传,举办丰富多彩的山歌演唱活动,山歌演唱比赛,山歌合唱比赛,组织宜州壮族山歌业余演唱队,使宜州壮族山歌进课堂、走进学校、进山头、进田间、进千家万户。加大对宜州壮族山歌的宣传力度,我们还需要与该地区的旅游经济结合起来。通过宜州壮族山歌的宣传从而带动宜州地区的旅游,在促进旅游的同時也促进山歌的宣传,相互联系相互发展。同时也需要政府、专家、媒体、学校应通力合作,为宜州壮族山歌的传承与发展营造一个更加宽松的空间,发展宜州壮族山歌,这一珍贵文化需要一代代人共同保护共同传承下去。

五、结语

宜州壮族山歌这一珍惜文化资源,需要我们一代代人传承发展,要想完成民族文化的伟大事业,需要大家团结携起手来,共同去保护、保存好这一民族文化,才能保证继承与发展。宜州壮族山歌不仅是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一种精神,是地区的形象,是重要的文化依据,也彰显着他们的文化特质。其以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浓厚的群众基础、民族特征、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人们的高度关注。大力弘扬宜州壮族山歌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推动宜州民族团结合作、平等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恩格斯.德国民间故事书[A].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覃桂清.刘三姐纵横[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

[3]陈蔚.原生态民歌的美学探讨[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Marvelous mural 神奇的壁画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一种电磁炉的功能设置方法
2IN1厨房漏斗
作为一种文化的校庆:本质、功能及其发挥
我有特异功能
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如何激活手机里面的Doze模式功能
户外也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