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上新商机
2017-05-17董莉
董莉
在连接商户与支付商的二维码支付的生态链上,存在很多商业机会。
过去的三年里,微信和支付宝大力教育了C端用户和B端商户,用户很快接受了二维码这种简单方便的支付方式,越来越习惯不带钱包出门,商户也节省了收现金和刷卡的时间成本。
对于细微的小个体商户来说,收款码的主扫方式最方便和经济实惠,可以在接入移动支付初期节约成本。但用户在扫码后还要自己输入金额、密码,手机信号的好坏直接影响支付顺畅度;对收银员来说,能否实时确认用户付完款也很麻煩,利用偷换商户二维码方式的诈骗也常被爆出。所以当商户跨过了接入移动支付的初级阶段后,就不满足于只放个二维码了,而是希望有更方便宜用美观且能叠加增值服务的产品来使用。
移动支付服务商多是擅长做软件产品型或具有很多商户资源的销售型公司,大家一直在寻找适合二维码支付的硬件产品,来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各行各业的商户。因此,在二维码支付的生态链上存在很多的商业机会,这其中,二维码领域的“老司机”,2002年成立,2008年起自主研发并生产二维码读取设备的意锐新创找到自己坚持的新动力。
升级
从去年开始,在好利来、真功夫、711、朝阳大悦城、翠微百货、周黑鸭等很多地方都开始使用一种自助式的二维码支付设备。这种产品直接接在收银台上,用户自己将手机的付款码在上面轻轻一扫就完成了支付动作,提高了收银员的工作效率。
“一开始用户对把手机上的付款码扣到派派小盒上的支付行为感到新奇,但大部分人很快就理解了这个动作,因为这个动作在使用很多自助式设备的时候会用到,只是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了。”意锐新创COO关恒说。
意锐的创始人王越在二维码领域沉浸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对二维码支付趋势的提前预判,让意锐能快速地推出二维码支付专用设备。
早在2014年,已经在二维码行业耕耘十多年的王越意识到虚拟卡代替实体卡的时代到来了,二维码将广泛地应用到移动支付,而安全性则是及其重要的一点。经历了六代二维码技术演进升级的王越决定把全部注意力投入到金融级的安全二维码支付研发上。
在研发过程中,团队发现,即便意锐从2008年就开始研发制造硬件产品,仍然需要进一步地升级科技制造能力,于是王越决定再做一件让业内人士觉得逆潮流的事——在北京自己投资升级工厂。这样一来,提升了的科技制造能力更有助于软硬件研发团队快速试错,在二维码支付推广的初级阶段,很多客户也在摸索各行业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新工厂的生产制造能力可以快速地满足各种客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任何新生事物能否普及,都涉及到一个成本的拐点,2016年之前的二维码识读设备售价都十分昂贵。意锐的研发团队通过升级产品开发方案,生产工艺等手段在保证产品品质的情况下极大幅度地降低了产品成本,将二维码产品价格降到了接地气的程度,为二维码支付机具的普及打下了基础。
开放
基于团队对于人机互动体验的多年的深入研究,意锐的白色小盒子可以在不改动收银台的情况下帮助商家实现移动支付,对于收银员来说免去了操作POS机的麻烦,用户也不再担心把自己的付款二维码暴露给别人看而带来的潜在风险。“我们十分关注用户在支付那一秒的体验,用户的付款码被商户扫比用户自己去扫一个二维码更安全。”王越说:“这种用户自助式被扫的方式也节省了收银员的时间,保证安全的同时提高了收银效率。而且语音提示,也更好地与用户和收银员互动,机具不再仅仅是冷冰冰的一个支付工具了。”
其实,刚进入移动支付领域的时候,很多人建议关恒做硬件+支付系统的垂直解决方案,但关恒认定,要跟广大的服务商合作,“只有服务好了服务商,我们的产品才能得到商户和消费者的认可”。
因此,派派小盒甫一面市,关恒就去找很多已经在做微信支付服务商的公司,让他们试用,并给出意见。亚博松的CEO柯岩觉得,这个产品跟他们的收银软件搭配的十分自然,由此建立了深度合作,并通过手续费返佣来补贴硬件成本。微城市CEO齐楠当时正在寻找合适的二维码支付产品,一拍即合之后便在自己的玛莎拉蒂车里塞满了小白盒,到处去给商户讲如何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体验。
不仅仅是在一线城市,2015年就有内蒙的服务商开车到意锐公司门口等着出货。“甚至有河北的服务商来公司说,我要转型做互联网,就在你们这附近租房子学一个月怎么做移动支付。”关恒回忆道,“来自新疆的服务商钟鑫跟我说,希望当他小孩长大时,到哪里都能用移动支付了,他会很自豪地告诉孩子‘爸爸在普及移动支付上也有一份功劳,我现在也深有同感。”
微信支付、百度钱包、美团、银联、支付宝等,意锐正在跟这些巨头们积极合作,与众多的服务商们一起拓展扫码支付的覆盖面,同时推动自助式二维码支付产品的普及。
如今,移动支付商都在想办法拓展海外市场,韩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寻着小白盒上的联系方式找到了意锐。“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让我们帮忙开通微信支付的时候,我觉得中国二维码支付技术与产品是时候大踏步地向国外进军了。”关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