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提升之路

2017-05-16陈卓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校园文化人文

陈卓

摘 要:“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人文素质教育始终应该是高校教育中的应有之义,高校可以从重视传统文化、加强感恩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切实提升高校学生人文素质,始终应该坚持和牢固树立成为代表先进文化的最前沿阵地。

科学、人文、艺术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科学求真,给人以理性和智慧;人文求善,给人以信仰和关怀;艺术求美,给人以感性和激情。[1]所以,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校教育,始终应该坚持和牢固树立成为代表先进文化的最前沿阵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人文素质教育始终应该是高校教育中的应有之义,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途径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自身修养,并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心理品质。[2]

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改善的意义

我们可以从心理活动的四方面,即知、情、意、行来剖析当代大学生在人文素质缺失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人文知识缺乏、人文情感淡漠、人文意志薄弱、忽略人文行为,缺乏远大理想信念,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深陷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泥潭,在学习上没有勤奋刻苦、你追我赶的劲头,但在生活上却无视自身家庭条件,过度追求高消费,相互攀比,校园网络借贷、甚至裸贷早已不在少数;对于知识的理解局限于“科学”知识,高分低能在大学校园中并不少见,对于最基本的礼仪早已抛之脑后,无视师长、藐视课堂、考试失信等屡见不鲜;热衷于各种考级、考证,对于国家的历史了解不足,盲目跟风,“崇洋媚外”,情人节、圣诞节在学生中大受追捧,而对于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既不了解也不关心;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父母、老师为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不关心他人的同时,也有漠视自己生命的情况。对于人文素质的提升所具有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于国,季羡林老先生曾在他的文章中指出:“只抓物质,只抓科技,而能兴国者,未之有也。[3]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当代大学生正是生力军,他们需要拥有强大的人文素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推动中国梦的发展和前行,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理应有这样的情怀和使命,我们需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四化建设者;(二)于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教育的投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家庭教育在个体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质的形成上有很大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并不是要指责我们的父辈,而是应该从中吸取养分,做出修正,得以发展。作为高校教育者,我们始终要严格要求自己,并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引导,使其内化为学生行事、处世之发,这正是民族发展的内驱力;(三)于己:随着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的学习及践行,他们会拥有更加健全的心理状态,更加理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做人与做事、学业与修养的统一。据研究显示,大学生人文素质与幸福感存在正相关,人文素质高的大学生可能会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同时,大学生幸福感的提升可能也会相应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4]

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提升之对策

(一)重视传统文化,强化民族认同

随着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热,东西方观念碰撞日益增强,加之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出现了一些社会变革中的阵痛,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稳定阶段的大学生,如果不能适时、适当引导势必会造成深远的影响;这个时代也赋予90后学生新的特征,他们喜欢追求新鲜刺激的东西,善于接受新事物,享受着“快餐文化”、“碎片文化”,却也陷入了“读书有用论”的功力主义中,在选择专业时、选择所学科目时、选择所看书籍时都以对我有什么用处为主要检验标准,而社会针对学校、学院、老师的考核标准也是这个大学、这个专业、这个老师所带班级的就业率怎么样。诚然大学生是需要走向社会面对就业问题的,但是大学不应该仅仅是职业练习所,这里应该是培养和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传统文化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诵读、抄写经典传统文化体会其中蕴含着的修身、做人的态度,交友、处事的方法,恰恰能给我们的学生提供发展的强大后劲,即所谓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同时注意结合传统节日开展能促动学生心弦的活动,增强当代大學生的民族文化根基,强化民族认同,即所谓的“有国才有家,我爱我国家”。

(二)加强感恩教育,提升发展内驱

如前所述,当代学生知恩、报恩的意识淡漠,而通过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能逐步唤起学生中人性本善的部分,通过观看电影、歌剧并发起讨论,让他们懂得“惜福”,所拥有的一切并不是理所应当的,而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如前段时间热映的电影《湄公河行动》很多网友都跟帖表示没有所谓的岁月静好,只是其他人在帮我们负重前行,许多同学还是深受触动;通过热点、热搜话题讨论,如漫谈网络谩骂、校园欺凌等热点问题,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地去构建他们心目中的仁义观让他们体味“不忍”,所以会积极地关注生活和学习,学会关心关怀,更不会去伤害,在不幸遭受到伤害时也能拥有强大的心理资源去化解,正是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发展的内驱力。

(三)注重校园文化,促使习惯养成

人文素质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化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5]。在自我体悟的过程中,校园文化的熏陶具有强大的作用。通过各种标语的制作及张贴让学生了解具有现代公民素质,高校应始终担负起先进文化引导人的使命,试问高校学生中尚不清楚垃圾应该怎样分类丢弃、哪些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怎样说明我们的学生已经具有现代环保意识呢?又怎样作为拥有先进文化的实践者继而在产生辐射示范作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精神文化建设同样要抓牢,注重社团联盟、社团活动的引导,注重突出社团活动的高品位及创新性,净化社团活动的氛围,重视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审美能力、现代学习能力,从而使人文社科知识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促成习惯的养成。

高校人文素质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在这条道路上勤奋求索,不断创新,找寻突破口及着力点。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学生有强烈地提升意识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自身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 汪青松.《加强大学生人文艺术修养》[N].光明日报,2009.3.25.

[2] 徐风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与个性培养[J].文教资料,2007(11)40-42.

[3] 季羡林.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和可能[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 叶稳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人文素质与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4.6,36卷.

[5] 王彩凤.关于“以人为本”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2.5,168.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校园文化人文
人文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人文绍兴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人文社科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