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乡村城镇化背景下桂林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2017-05-16高业林邵帅帅白辰王瑶韩金江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城镇化

高业林+邵帅帅+白辰+王瑶+韩金江

摘要:我国的乡村正处于迅速城镇化发展的时期,人民物质需求不断上升,但是文化素质的缺少和文化消失的情况正在发生。古村落是人类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科学有效的开发旅游业是继承利用和保护古村落文化资源的重要形式,本文以长岗岭村为例分析桂林古村落的保护和旅游基础上,分析了桂林古村落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要以保护文化资源为首要目的,要适量的进行旅游业开发,并且要加强规划,完善古村落发展制度的建设,创新的经济模式,要打造旅游精品特色,形成自身的品牌,推动桂林古村落科学合理的开发旅游业,要让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古村落;保护;发展;长岗岭村

[引言]

古村落是村民和文化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古村落承载了中国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作为桂林文化的载体之一,桂林古村落的自然风景,山川,文化,道德转成,民族建筑和美学融为一体,这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建筑、旅游等价值,桂林古村落的旅游业发展与带来的社会经济提成和环境效益,对古村落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极高的促进作用。

一、城镇化背景下桂林长岗岭村面临的困境

(一)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不协调

桂林民居文化不仅是广西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整个文化的中心领域,它有着极高的影响力。但是现在随着乡村人口人数的增加,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不断的提高,传统的风格建筑房屋经过长时间的变动,就会产生建筑的凋敝,而现在得居民尤其是年轻一代追求现代感的建筑房屋,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如今,长岗岭村的居民非常希望改善村子的生活环境,在建筑房屋的高度上会更高,大部分是高层或者多层,而且还是混凝提和砖墙结构的现代性建筑,有一些新兴的现代居民的建筑虽然质量达标,但是没有配备完整的生活设施。在建造的过程中对传统建筑周围的现代性建筑缺乏针对性的管理制度,还有一部分村民建筑没有统一的分配,或者有规划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去建设,村民们自行建造房屋的实例太多太多,如此一来,现在就形成了现代性建筑和村民自行搭建的房屋在一起,两种风格风格不同,互相穿插,高低不齐,表现出了强烈的对比感。

(二)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桂林的传统部落包含很多,有苗、瑶、汉、满、傣等多个少数民族的村落,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是经过千年的历史沉淀留下来的民俗文化的净化,这些文化具有不可衡量的研究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等等。现在,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在长岗岭村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纷纷走出村子,到城市里面打工挣钱,想过上更好的生活,常年不回家,身上的习俗文化就在这个过程中被现代城市所侵蚀。

(三)传统农业盲目向旅游业转变

長长岗岭村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他们的产业基本上是以农业、林业、畜牧业、捕鱼业等为主,村民的收入比较低,结合桂林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传统产业不可能常年的维持下去,他们都必将走向旅游产业的道路。村子的产业发生了转型,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村子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带动了村子的经济发展,在10年前,长岗岭的村民们,人均收入只有不到800元,在这10年之间的转型,村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村民们也都响应政府号召,办农家乐,把自己的民房整改成旅馆,传统的产品由水稻、玉米变成了绿色蔬菜等多种职务,还有特色的农家菜和旅游工艺品等等。就这样经过了10年的时间,村子的旅游业发展迅速,进村游玩的旅客达到30万人次,村民的收入增加到了7600元左右。在长岗村转型后发展如此迅速的同时,我们也能看出来村子产业转型后,会迎来越来越多的游客,这就对村落的环境和当地村民来说是喜还是忧,喜的是旅游在产业真正的带动了经济发展,优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对村落的环境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对环境造成了超负荷的影响,这样不利于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四)村落公共空间不足及荒废化

从功能性和空间上划分,古村落的公共空间可以分为宅间公共空间、邻里空间、院落空间3种类型。长岗岭村的公共空间的构成大部分是自发组织,没有顺序扩张的特点,村落长期以来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部署,大部分都是村民的自建房,建筑的风格、方向不同意,宅间公共空间大部分是三角形态,面积不大,只能作为仓库使用,还有的已经荒废,造成土地没有有效的利用和浪费。

二、城镇化背景下桂林长岗岭村优化策略

(一)产业空间的整合与优化

长岗村由于特殊的位置和地理环境,村子的现状都保存的相对完整,村落以传统的农业为基础,当地的村民种地、养殖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自然环境是村落的最大宝藏,积极发展当地的农业,绿色生态业等创新性农业,引导转型,通过招商引资转型发展旅游产业,要以保护村落的文化和环境为前提,带领村民们进行转型。要严格控制游客流量,限制接待数量,最大程度保持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以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创新性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三种产业互相结合,促进良性循环的产业链。

(二)传统建筑空间的整合与优化

传统的居民建筑要坚持以保护为前提,要保护、修整、改善、保留进行可持续利用,要对居民建筑空间进行优化,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建筑,较差或者不完整的建筑要进行修缮和看管。对于建筑的风格要延续下去,在建筑内部可以去进行改善和更新,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对于那些与传统风格不协调或者质量比较差的建筑,就要政治、改造,让其符合大环境的特点。

(三)传统街巷空间的整合与优化

应该对传统的道路保留名字,不改名,不拓宽道路,要对街巷的网络系统进行修缮和改建,新建的道路应该与传统街巷保持统一。应该增加十字路口来连接新建的道路和传统街巷,满足道路的通畅,要在总体上延续传承传统街巷,保持其原来的风格和真实性,又要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四)公共空间的整合与优化

针对荒废的宅间公共空间,有关部门可以采取回收再利用的方案,要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对宅间公共空间进行责任制管理,要每隔一段时间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并且利用道路对各个公共空间进行连接,形成一种开放的空间系统。除此之外,还可以将这些空间改造成人们饭后活动的场所,增加公共设备,如:座椅等基础设施,要综合全面的考虑现代性建筑和传统型相结合产生的化学效应,要从规划,建设,用料等等科学正确的去实施,要以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方式,改造成舒适的,大众可接受的公共空间。

三、结论

桂林的古村落类型是非常多的,他们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等,村落在现在中国城镇化发展下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希望通过对长岗岭村的村落研究,可以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共同参与到桂林村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之中,为中国其他的村落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慧璇,赵航,柳庆英. 城镇化背景下贵州民族古村落发展保护探讨[J]. 山西建筑,2016,(31):5-7.

[2]张红,何璘,杨跃华. 城镇化背景下贵州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探索——开阳县布依族村寨马头村为例[J]. 建筑知识,2016,(07):129-132.

[3]曾汉鹏. 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对策[J]. 建材与装饰,2016,(22):103-104.

[4]王忠霞.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J]. 山西建筑,2016,(08):17-19.

[5]童成林.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探讨[J]. 建筑与文化,2014,(02):109-110.

猜你喜欢

古村落保护城镇化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火焰山下古村落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