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律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应对

2017-05-16胡创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2期
关键词:自律大学生

胡创

摘 要:大学时光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活动丰富、学习能力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外来的众多诱惑,在相对自由的大学环境下,能否对自己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自律;道德约束

一、大学生自律能力现状

(一)大学学习生活的变化显露出自律能力的短缺

在同学们的眼中,大学里除了基本的日常学习作业外,還有丰富的社团活动和自己大把的时间。在充裕的时间里,有的同学能充分利用好,把时间和自己的事情安排得有条不紊,能过上充实而快乐的大学生活,这也是作为一名辅导员想要看到的结果。同学们能在大学自由开放的天空下,发挥自我的水平,塑造自我,不断提高自已的能力,这当然是很好的。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在面对如此充足的时间时,乱了方寸,不知该如何利用好时间,于是在没有任何考试和学习的压力时,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把曾经高中时代所压抑的能量在大学里暴发,把课外大量的时间用在了上网、玩游戏、看电影等娱乐的事情上,不能很好的克制自己。久而久之,这些娱乐的时间就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一连串连锁反应,如:参加活动不积极,学习没动力,学习成绩差,注意力不集中等。当考试来临,需要去努力的时候,他们也只有通过突击的方式去复习备考。

(二)功利心和个性张扬反映了大学生自我约束的短板

目前同学们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们渴望成功,渴望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但在探索的过程中又不愿意付出太多的努力。自制力普遍较差,不能很好地自律和克制自己,经不起诱惑。面对需要长时间努力的才能得到的果实时,不能沉下心来去日积月累,缺乏挑战自我的勇气,和面对挫折的勇气,当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逃避和推辞成了主要的解决办法。他们的个性更加的自由开放,不喜欢被人管着学,但自己又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会陷入一种自我矛盾当中。对待学习不够积极,将知识本身和就业联系得过于紧密,发现知识本身对以后工作有用的,会更加用心一些,如果以后的工作中可能不会用到,那就会松懈不少,忘记了学习本身最重要的不一定是知识,而是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大部分同学参加活动比较积极,对于官方组织的活动,他们也表现出了比较高的热情,他们不喜欢说教式的教育,更加喜欢能够亲身参与体验的教育方式。他们喜欢被他人关注,有些个人主义,在集体生活中包容和相互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三)道德约束的效果在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中暴露出不足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我们所崇尚的是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的文化心理,讲究的是仁义礼智信。而西方的文化与我们不同,对于自我的道德约束是比较欠缺的,相比影响更大的是法律的约束,因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依靠法律的准绳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外国商品涌入国内还有他们的文化。这种开放自由的文化在国内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从某种程度上讲,同学们的自我约束和自制力的欠缺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随着网络的普及化,年轻人在虚拟世界里花费的时间更多,在网络环境交往的过程中,大家彼此的身份信息都是虚拟,说话不一定要负责任,因此都比较胆大豪放,没有克制,一些同学在实际生活中将虚拟世界的处世态度带到了现在世界,也会缺少自我约束。

二、大学生自律能力不足的应对

(一)加强大学生认知教育,增强自律意识。

大学生自律认知教育就是专门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进行的自律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在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抉择、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行为的教育活动。 大学生自律教育这种教育活动是高校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及人生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进行自律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对自律的认识,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情感调控自我,就是增强其自律意志,就是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引导大学生自我监督、自我调控自己的行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有着许多优点,也有不少缺点。一方面他们已趋于成熟,对现实有独立的思考,不习惯事无巨细的受别人控制和限制,另一方面,受年龄、心理、生理影响,又往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容易出现盲动、盲然、盲从现象,这就决定了其自律教育有其特殊性,即不需要过多地控制,但需恰当引导、教育、约束、提醒。

(二)加强大学生受挫能力,增强自律毅力。

绝大部分大学生年龄都在18岁以上。我国的法律已经确定他们的成人地位。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具备了承担刑事和民事以及校纪校规等法律责任的能力。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他们应该知道自己的言行准则和法律约束力。学生家长也普遍认为,子女一进入大学,就等于将子女包给了学校,大学就成了高级幼儿园,学生的衣、食、住、行全由学校包办,导致学生的依赖思想增强。况且,目前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依靠父母,在外靠学校,对自己的言行缺乏责任感,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修正的能力。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三)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增强自律品质。

大学生生理特点中喜欢接受容易接受的事物的特点,很多大学生对一些目标和成绩的追求很容易陷入自律弱化甚至缺失的误区。表现在自律能力方面就是急功近利,认为对自律能力的培养是对自己的桎梏,反过来却要求他人或社会向自己的处事原则妥协。部分学生的成才意识强,但大多只考虑自己,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因此这部分学生缺乏集体观念,骨子里缺少集体的概念,缺乏社会公共意识,个人功利色彩浓厚,只用经济利益或市场经济的标准来考量行为,对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很少顾及。部分学生在竞争中将个人利益绝对化,从而造成了自律与慎独能力差,个人能力培养趋向单一,行为功利,采用具体利益标准、市场经济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而不是用法律标准、社会道德标准、个人慎独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参考文献:

[1]陈金波. 大学生自律意识薄弱和自律能力差根源考察[J]. 求实, 2003(s1):243-244.

[2] 陈军. 论网络与大学生道德自律性的培养[J]. 新疆社科论坛, 2005(5):76-78.

[3] 陈芳芳. 探索培养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意识的方法与途径[J]. 教育传播与技术, 2005(1):27-28.

[4] 李骏.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13.

[5] 尹渝萍.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014.

猜你喜欢

自律大学生
自律使人脱颖而出
做人要自律
能自律者为俊杰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以他律促自律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