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足球教学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培养
2017-05-16王强
王强
摘 要:本文探讨了足球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学生产生挫折的心理因素、挫折承受力教育的积极意义和实施挫折承受力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足球教学与训练;挫折承受力
足球运动员教学与训练与其他体育活动一样,需要特别重视他们的心理素质锻炼,尤其是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方面更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适应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1 挫折承受力教育的含义
对抗性活动在无形和有形中存在着输赢,伴随着挫折感。挫折承受力教育有两种含义:一是指阻碍个体动机性活动的情境;另一是指个体遭受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学生球员挫折承受力教育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他们的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境状态和情境条件。如比赛成绩不尽人意,受到教练的批评和学生及队友的讽刺挖苦等等;其二,是指他们对情境状态和情境条件的知觉认识和评价,称之为挫折认知;其三,是指伴随着挫折认知,对于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三者同时存在时,便使学生产生心理挫折。或只有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这两个因素也可能产生心理挫折。这是因为学生既可以是对实际遭遇的挫折情境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境的认识。如在足球比赛中队员怀疑裁判员有意偏向对方,判罚不公,认为与自己及本队有敌意,就会产生愤怒、抗争心理,无形中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紧张恐惧的挫折心理。
但如果学生本身没有意识到这些情境因素出现,或虽然意识到了,认为对自己没有什么不利影响,而是从心里为自己鼓劲,一定要处理好每一个球,一定要战胜对手,并认为可借此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适应在各种不利情境下进行比赛,这在主观上感受为一种激励而不是挫折,只有当学生将挫折情境认知为挫折时,才会产生挫折反应。因此,培养学生正确认知挫折,提高抗挫折承受力是足球教学与训练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
2 产生挫折的心理因素
2.1 主观因素
2.1.1 个体的生理差异
遗传与生长发育程度不同等因素造成学生间出现了个体的差异,一些学生由于身体过胖、偏瘦、矮小等生理方面的原因,在学习具有灵活性、协调性的足球技术动作中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目标无法实现,从而产生失意、消沉、悲观的情绪。
2.1.2 人际关系障碍
有些学生自负、自私、内向,并由此导致多疑、嫉妒、心胸狭窄等现象,致使人际关系紧张。如有的学生对教师有抵触情绪,在练习与比赛中怀疑教师的评价不公平,有偏向;对同学也不团结,唯我独尊等,造成与师生的关系不顺畅,致使目标行为受阻,产生挫折感。
2.1.3 个性因素不良
有些学生虚荣心强,喜欢在课堂上引起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注意,在遇到一些力不从心的技术动作时,明明知道自己完不成,也要为“面子”硬撑着做,结果往往导致失败。久而久之,这种挫折会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即使后来有了自己能做的练习,也不敢表现自己,怕万一失败,而被其他学生讥笑,被人看不起。因此, 焦虑不安,产生心理障碍。
2.1.4 意志品质脆弱
当前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羽翼的屁护下生活环境优越,遇到任何困难都有坚强的后盾给予保护,因而心理脆弱,经不起任何风浪,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遇到困难容易消极,为难发愁,胆怯恐惧。例如,足球比赛是在强对抗、强身体接触、强体力、强拼搏下进行的,没有信心、没有基础、没有顽强的拼搏精神、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无法实现全队的任务与目标。
2.1.5 动机冲突
动机冲突是指学生同时产生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动机,都是急需达到的,但由于某种条件的限制,不能使二者同时兼得,必须得其一舍其一。由于两者的互相对立和排斥,使学生产生难以抉择的心理状态。如果这种矛盾心理持续过久,或是由于其中一个动机得到满足,而其他动机受到阻碍,就会产生心理障碍。例如,一个运动员同时有两支球队要他去踢球,这两支球队有同等的条件与吸引力,可他只能选择其中一个球队,结果造成抉择上的困难。
2.1.6 自身能力和期望值的矛盾
自身能力和期望值的矛盾是指学生的期望值过高,但由于自己的能力不及而招致的心理挫折。如有的学生自以为可以胜任足球场上的各种位置,能连续进行120分钟(包含加时赛30分钟)的比赛,其结果是动作技术质量下降,在某些位置上限制自己的特长。学生产生这种自负心理以后,就会对自己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制定过高甚至无法达到目标与计划,一旦这些目标与计划因能力不济无法达到,而自己又不能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就会产生较强的心理障碍。
2.2 客观因素
2.2.1 场地设施因素
由于场地的不平整或不完善而造成学生在足球比赛中扭伤踝关节或使球改变运动方向,导致其不能正常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恶和恐惧(怕受伤)的心理状态。另外,实行主客场比赛制度以来,作为客场比赛的球队往往以打平来要求队员,很显然这是因为场地、观众等因素造成了他们在比赛中自信心的挫折。队员对场地十分熟悉,感觉十分良好,其情绪就积极向上充满信心;反之,压抑了比赛情绪。
2.2.2 舆论因素
舆论对学生球员心理的导向,在赛前、赛中、赛后对学生的期望、批评和指责各种评论等,都可能把学生导入挫折情境。
2.3 挫折承受力教育的积极意义
体育运动包涵着身体与智慧的结合,为了完成一个足球技术动作,需要反复练习,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多方面的挫折和出现心理不稳定,如果选择放弃就失去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只有坚持才能在挫折中寻找到前进的路径,尝到成功的喜悦。挫折承受力教育的积极意义在于:
(1)促进学生认真正确认识挫折情境,分析造成挫折的内外因素,认识排除挫折的客观和主观条件,制定排除挫折的方案。
(2)促使学生认真分析自己的行为动机,探求训练与目标的可行性和真实意义,从而对自己的目标进行修正,实事求是提出力所能及的目标值。
(3)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动员身心潜能,使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身体活动意识水平达到激活状态,从而有利于冲破障碍,实现目标。
(4)促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敏捷,反应速度加快,训练与比赛的动作质量提高。激发拼搏进击的力量,磨练学生的意志和品质。
2.4 实施挫折承受力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要始终贯穿思想教育工作,解析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有的放矢、切合实际的进行挫折承受力教育。
(2)认清挫折承受力的两重性。心理平衡的失调是有害身心健康的,然而适度的不平衡又是足球教学、训练、比赛所需要的,正是这种不平衡使学生产生拼搏、团结、进取的力量。
(3)谨慎设置挫折情境并要注意掌握适当的运动量。挫折承受力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那么挫折承受力教育就很难实现其预期目的,并且还要有适当的运动量,过量了学生承受不起,量少了又達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使学生对足球失去兴趣。
参考文献:
[1]祝蓓里等.体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2]金钦昌.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作者简介:
王 强(1965—),男,山东济南,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