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军事教育发展情况

2017-05-16孙振飞薛飞扬李国新朱晓琛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军事训练国民政府军官

孙振飞?薛飞扬?李国新?朱晓琛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各大主要城市相继被日军攻陷,国民政府设立在这些城市当中军事教育机构受到沉重的打击,为快速恢复军事教育,为前线输送高素质的指挥军官,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军事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国民政府;军事教育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对卢沟桥的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袭击,从此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虽然近代我国军事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但长期的内战消耗以及帝国主义的压迫,致使抗战初期,我国军队无论在官兵素质还是在武器装备方面,都与日本军队相差甚远。因而,抗战初期,在日本军队强大攻势下,我国军队消耗巨大,各主要城市相继沦陷,受战争影响,抗战初期军事教育受到严重的冲击。但自1925年北伐战争之后,高度重视军事教育的国民党政府,不但没有放弃军事教育,反而加强了军事教育的投入,使得我国的军事教育迅速转入了战时状态,为前线部队源源不断的输送高素质的军事人才。

一、军校的内迁和军事教育管理机构的改革

由于以四川、云南、贵州等为中心的大后方相对远离战场,有较为稳定的学习和训练的环境,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军事学校开始向大后方迁移。内迁过程虽然十分艰苦,但在政府和军队的共同努力下,基本上实现了正规军事学校及各军兵科学校的战略性转移,避免了覆灭的灾难。但是在内迁的过程中,军校积累多年的宝贵教学资料和教学器材损失严重,教员队伍受到沉重打击。特别是海军所属的各军事学校,在抗战初期几乎损失殆尽。由于战争对军事人才的迫切需求,抗战期间迁入大后方的各军校的军事教育基本上都迅速转入了战时轨道。其中尤其是陆军大学、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和中央航空学校等军事学校,由于属基础教学,也是国民政府军事教育的主体和重点军校,因此更维持了正常的教育训练,从而为战时国民党军队培养了大批的各种军事人才。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适应战时体制的需要,国民政府颁布了《修正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对战时军事最高机构—军事委员会进行重大调整,将一些行政的机构拨属行政院,将中央党部从军事委员会中独立出去,将平时直属于国民政府的军事机构如训练总监部等移归军事委员会管辖。通过这次重大的调整,使军事委员会真正地成为了战时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实现了对全国各地军队的统一指挥。

二、大后方正规军校的调整

1.陆军大学的加强。抗战爆发后,由于前线战争异常惨烈,战争结局超出了国民政府的预期,政府深感部队指挥员,尤其是高级指挥官军事素养的不足,不能胜任对日作战的需求。因此,为适应长期抗战的需要,也为了让高级军官在战争期间提高指挥水平,以便正确地指导战争,满足部队扩编和补充的需要,国民政府一反西方国家在“与外国处战争状态,最高军事学府暂时停课,在校学员由参谋本部统一调整使用”的惯例,决定陆军大学非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使中止停办。

2.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扩充。作为国民党培养初级军官的军事学校,中央陆军军官在战时得到了巨大的扩充。抗战爆发后,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由于战争激烈,战场消耗巨大,部队损失惨重,尤其是初级指挥军官,伤亡更是巨大。为抵御日军的后续攻势,必须大量补充初级军官并征集大批新兵,而从战场上升迁的初级军官又大都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训练,很难适应战争的需要。为此,为适应持久抗战的需要,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扩充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规模,争取培养更多的初级军官,提升前线初级军官的军事素质。

3.陆军各兵科学校的调整。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一度忽视了对于陆军各兵科专门人才的培养,因而在抗战爆发后,各兵科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紧缺,会操作大炮,工程机械、通信电台的士兵严重不足。国民政府为培养前线急需的各专门军事人才,一方面积极扩充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及其各分校,同时加紧充实原有的步、炮、骑、工、轴重、通信、机械等兵科学校,加强各兵科的教育培养。此外还对军需、兵工、卫生、测量等特种军事学校进行了调整,进行分类训练。在各兵科学校设置各种急需的班次,分期集训各兵科正式军官,加强战时急需的理论和技术教育,提高其军事素养,并采取重点教育,缩短教育期限,施行短期速成教育,使受教育人员在短期内学会使用各种新式武器,返回部队后再转教其他官兵。

4.空军各学校的充实调整和海军教育的延续。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为培养战时急需的海、空軍各兵科的军事人才,一方面对空军各兵科军事学校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充实,增设了一些新军校,初步形成了战时空军的军事教育体系,同时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海军教育,为以后海军的重建打下基础。

三、国统区士兵养成教育

抗战爆发后,国军在正面战场遭受惨重失败,政府深感士兵素质严重低下,因此在后方加强了部队的官兵的养成教育。第一是加强了部队政治训练,政治训练历来都是部队训练的重要内容,是确保部队战斗力的有力手段。大革命失败后,国军在其部队已无进步和革命的政治工作。为适应抗战的需要,国民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和方法,加强部队爱国主义的政治训练。第二是加强部队的军事训练,抗战初期,国民党陆军有180多个师,到抗战后期,陆军已增至300多个师,部队急速膨胀。但新扩充的部队大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战斗力低下。为了增强这些新部队的战斗力,提高官兵的军事素质,国民政府加强了对部队的军事训练。第三是训练游击干部,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抵御日军的战斗中,损失尤为惨重,在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开赴敌后,进行游击战争,取得极大的战果之后,国民政府也吸收了八路军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正面战场应以正规战同游击战相结合,在沦陷区开展游击战争、扰袭敌人的方针。

四、国统区的地方军事教育

由于国民政府所属的军事教育机构在抗战初期损失惨重,加之前线部队消耗巨大,政府所属的军事教育机构已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因此,国民政府在大力恢复重建直属军事教育机构的同时,在地方也开展了一系列军事教育。

1.改变了兵役制度。近代,随着新的军事技术和军事制度的出现,中国传统的募兵制已不能适应近代军事战争的要求。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了新的《兵役法》,规定:“中华民国男子,依法皆有服兵役之义务”,并在全国建立了师、团管区,分层负责,配额征兵。

2.在地方学校开展军事训练。抗战爆发后,地方学校成为战时兵员的重要来源,国民政府调整了地方学校军事训练的主管机构,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规划,并通过各种决议案,以加强对地方学校的军事训练。

3.对民众进行军事训练。为使国民都能承担守土抗战之责,国民政府在《兵役法》中规定凡年满18-45岁的男子都应参加国民兵训练,接受所规定的军事教育,以“加强其团结力量,养成其军事技能,激发其民族意识,以达到全民组织、全民兵役、全民国防之目的”。

参考文献:

[1]朱艾华.军事教育学新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1-2,22-28.

[2]史全生.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M].中国: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349-459.

猜你喜欢

军事训练国民政府军官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生物治理理念研究
跳伞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军事训练中要做好健康维护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重婚罪及其司法实践——以湖北为例
国民政府内特大间谍集团破获记
“军事训练要走在现代化战争的前面”——叶剑英军事训练思想概述
对中国军官预备役制度的回顾与思考
战国时期的军事训练及其时代特色
建国以来我军的军事训练法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