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长江经济带贫困地区脱贫问题研究

2017-05-16任彦霖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2期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脱贫攻坚十三五

任彦霖

摘 要:长江经济带贯穿11个省(市),对沿江地区的经济协调联动发展、生产力布局、交通建设、生态安全、减少贫困人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一直以来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11省(市)的主要大中城市的继续发展扩容,忽视了长江经济带尤其是中上游地区广泛的贫困现象,本文就长江经济带11省(市)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制约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带有长江经济带特色的连片特困地区脱贫开发模式。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流域经济;脱贫攻坚

1长江经济带贫困地区的特性

1.1范围广、面积大、人口多、程度深、多维贫困

截至2015年,我国仍有贫困标准以下贫困人口7017万人 ,主要分布在在国务院划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长江经济带分布着秦巴山区、乌蒙山区、武陵山区、滇西边境区、滇桂黔石漠化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四省藏区等8个集中连片贫困区,涉及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8省(市)共351个县,行政区域面积达116.8万平方公里,占11个省(市)国土面积的57.3%,常住人口1.5亿人,占11省(市)常住人口的27.1%。从空间分布来看,这314个贫困县中,长江上游222个,占63%,长江中游117个,占33%,长江下游12个,占4%。截至2014年,8个片区的贫困发生率为1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1.2空间分布集中在流域中上游的河流发源地、水源涵养区、省区边缘地带

从长江经济带来看,中上游是中国最贫困地区之一,中上游分布着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并且呈现出贫困区彼此毗邻、非贫困区插花状分布;从个别省份例如湖南省来看,位于湖南境内几条长江支流地区基本被武陵山区覆盖,而位于四水交汇处的洞庭湖地区则是湖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且,这些贫困地区大多都是一些河流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区,以上这些连片贫困地区从空间分布上普遍处于省区边缘地带和跨行政交界地带,在空间上远离区域政治经济中心。

1.3片区间、片区内部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虽然都处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但片区之间、片区内部各贫困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从整体来看,长江经济带的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的14个片区中排名靠后,如武陵山区人均GDP排在第9位,乌蒙山区甚至排在末位,与全国平均水平更是相去甚远,这说明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大多连片贫困地区发展水平十分落后、贫困问题十分严峻。

2长江经济带贫困地区脱贫要处理的几个关系

2.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从生态地位来看,长江经济带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不仅地处我国地势阶梯的结合地带,而且是长江乃至全国的生物基因宝库、水资源保护的核心区,很多地区属于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区。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贫困地区落后的技术水平和意识形态导致人们为了尽快获得经济收益,采取粗放的资源开发方式,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上也置生态条件于不顾,对一些高污染产业和项目照单全收,其结果往往是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时破坏生态环境,最终陷入“生态脆弱-贫困-掠奪式开发-环境退化-加剧贫困”的恶性循环。

2.2区域利益与流域利益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大多涉及两个甚至多个省市,由于每个片区“同山脉、同水源”的历史渊源,使得整个片区内在自然地理条件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而且在集中连片贫困区内少数民族人口众多且种类丰富,这些少数民族世世代代居住在此,形成了风情浓郁、源远流长的独特少数民族文化,从发展来看,但由于行政区域的分割导致区域经济呈现以省域为单位的“碎片化”发展,各类生产要素无法依靠市场配置在大片区内和长江流域内自由流动,各市县在产业布局等方面也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盲目追求一些所谓的高收益产业,导致各地的重复建设、产业同构和招商引资恶性竞争,降低了大市场、经济区和经济带的分工协作效率。

3对策建议

3.1围绕水资源综合利用拓宽发展路径

长江经济带贫困地区的发展,要充分依靠长江流域资源,结合贫困地区自身特色资源条件,合理布局产业,推进产业扶贫。依托长江干支流上游地区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质和气候优势,对于水电项目进行科学论证、规划、布局,为贫困地区发展工农业提供提供廉价电力保障。发展作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生态农业,利用区内的水电资源引水灌溉,在空间布局上突出各农业区域的功能定位,合理布局粮食主产区、生态畜牧区、经济作物生产区等;发展依托流域文化的特色生态旅游业,挖掘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优美和民族文化深厚的优势,如秦巴山区的特色森林景观和乌蒙山区的特色民族文化,融合养生休闲、水上娱乐、民族风情、红色革命、农家乐等生态旅游模式,为当地居民增收致富提供支持,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

3.2围绕特色资源开发打造工业走廊

首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工业,依托贫困地区当地优势资源,合理布局以农副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加工项目。例如大别山区是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区,探索中药材炮制工艺,不仅能提高中药材初级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而且能优化贫困地区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其次,在贫困地区打造一批特色生态工业园区,对园区基础设施的绿色化能源有效使用等方面开展科学论证与研究,促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把贫困地区建设成为优质的工业品进出口基地,并依托水运等综合交通实现开放发展。

3.3推进流域可持续发展

首先,针对生态脆弱和经济贫困重叠地区,采取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建设用地等手段减少人力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人们的土地开发和污染物排放实行严格控制,积极落实农村点源、面源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区域内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布局展开科学论证和规划,适当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产业。其次,明确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转移支付制度、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建立生态受益区和生态保护区、干支流上游和下游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

3.4构建区域合作体制机制

从协调区域利益与流域利益的角度出发,借助市场力量打破行政分割,从设置组织机构、颁布法律法规、设立专项基金三个角度综合出发,建立统一协调的长江经济带贫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成立专门的贫困地区发展管理领导机构,协调各省与各方利益与责任,对区域内资源、资金、人才等要素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

参考文献:

[1] 郑长德,基于包容性绿色发展视域的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减贫政策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

[2] 丁建军,中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贫困程度比较研究[J],地理科学,2014.12

[3] 国家民委.2014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检测结果,2015.04.15

[4]邓玲,李凡,如何从生态文明破题长江经济带——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的实现路径和方法[J],学术前沿,2016.01

猜你喜欢

长江经济带脱贫攻坚十三五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江西稀土产业升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