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探究
2017-05-16黄小芹
黄小芹
伴随着教育形式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已成为众多教师永恒的追求。最近二十多年以来,中国数学课堂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和兴趣。认识与反思中国数学课堂的特征是中国数学教育界定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国数学课堂的一部分,小学数学课堂应受到足够的研究关注。
随着“生本课堂”和“双主双优”的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提出,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性学习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于是“探究性学习”也成为数学教学中一个必须研究和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停的挖掘,不断的总结和提高,让课堂真正“动”起来,真正“活”起来,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那我们眼中的“高效”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展现。
一、通过课前准备好生活中的实物图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课前几分钟,学生刚刚进入课堂但还没有真正投入进去,在这个环节上我经常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物体来吸引孩子的专注力,如在教学《分一分>这课时,我就事先准备了几朵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鲜花。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对老师手中的花进行分类。当学生看到喜欢的实物情绪高涨,很快集中了注意力。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为新知的探究做好了铺垫。
二、设计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创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创设学生动手操作学习的情景,创造一些开展活动的条件,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去发现,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好数学的两件宝:动手又动脑,避免了在课堂教学中单纯地传授、演示、学生“眼看手不动,耳听嘴不用”教学误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课题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让学生在观察、数方格的过程中认识面、面积和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为此,我特设了两个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
活动1:让学生用橡皮筋或毛线借助钉子板围图形,让孩子们感受到:不管围成什么形状的图形,这个图形都是有大小的.
活动2:用12个大小相同的方格摆出不同形状的图形,通过动手摆图,让学生明白“方格”可以作为比较面积大小的一种标准,并近一步探索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每个小组都有一袋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和一份表格,活动要求:①小组合作拿12个小正方形摆出不同的长方形。②摆完之后填写表格。③最后把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分别与每行的个数、行数、总个数进行比较,看有什么发现?
小组汇报情况:任意一个长方形都能证明它的面积等于长乘宽。从而推出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教学策略的多样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同于受到年龄、知识等限制,一般较多采用实例验证。实例验证,主要是通过举例方法进行,可以举出正例,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验证猜想或使原来的结论更可靠,也可以举出反例,推翻原来的结论或猜想。
教学中,实例验证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初步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多种方式进一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有的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全部撕下来,把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平角,由于一个平角和是180度,“三角形的内角是180度”的猜想结果得到验证;有的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出每个角的度数,把三个角的度数相加,并通过对多个大小、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的测量,反复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样,学生在实践中验证了猜想的准确性,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实例验证中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举反例推翻猜想或结论,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任何一个结论或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能推翻结论。教学中,要使小学生理解这种研究方法,并逐步尝试运用这种研究方法。如猜想“两个数的积一定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因数”,学生只要举出反例“2×1=2”就可以证明这个猜想不成立。
四、倡导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加强合作教学与探究的联系
小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好的相互学习方式,因为小孩子们聚在一起进行学习,而且小组中人员多,可以进行一些需要合作的时间环节。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课件出示4个月饼和2个盘子。师:“4个月饼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用拍手的方式告诉老师好吗?”
等老师发出预备口令——“开始”
(生就拍手击掌)
师:“课件出示1个月饼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教師认真观察学生的表情,发现没有学生拍手击掌)
师:“怎么不拍了?”
生:“拍不了。”
“为什么拍不了?”问题出来了,提出质疑:“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让同学在小组中合作交流探讨,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在小组中进行交流,通过集体讨论,记录并整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人人参与,情绪饱满,积极性得以提高。从而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最优化,有利于避免“学优生一言堂、学困生无处站”的尴尬情况,整体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欲望。
在课堂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自己也在不断地尝试一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结合班级特点,特别注重学生小组探究环节的引领,通过很长一段时间实践后,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探究能力增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的意识已初步形成,且能通过与其他同学密切合作得出结论,并作出合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增强。
总之,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当创设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情境,倾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才可以很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而他们的求真、求知欲望也会大大的提升,对于一些疑难问题他们在今后也会想方设法地进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