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2017-05-16周桂英
周桂英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教育改革,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信息化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知识的传播,而且能够让学生以另外一种简单、易懂的学习方式来接受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策略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教学手段为现代化的教学提供了足够的帮助。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信息化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用好了可以大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是一种被动接收的学习,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而利用信息技术能更好的创设情景,激发情感,如上《北京》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说清楚天安门广场上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建筑物,这对于大多数从未去过北京,方位概念又模糊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天安门广场四周的景物,学生一句句:“啊!真美!”、“真漂亮!”,“真雄伟,我真想去看看……”。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增强了对祖国首都北京的向往,抒发了对首都的热爱之情。这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望尘莫及的。
另外,网上丰富详实的声像图文资料,是语文教学取之不竭的源泉。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引入一些补充材料,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长城》一课时,播放课件后,学生被我国九寨沟、黄山奇石、峨眉山、平遥古城等世界遗产的美丽风光深深地吸引住了,恨不能亲自去游览一番。我见学生心神向往之,便适时从网上调出相关资料,做知识拓展,从而开阔了学生视野,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如果能同时动用起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使学生置身于音像、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我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众多相关资料作一些补充,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堂精彩的课,不但要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更体现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既是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检评这堂课是否成功的评价之一。
小学语文课文里的常识性说明文,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积累不足,根据课文的文本难以理解一些科学性知识。如果用多媒体模拟,学生就可以身临其境,从而解决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科学小品文《琥珀》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难点,笔者利用从网上下载的教学课件(包括琥珀的样子、远古时代的环境、苍蝇和蜘蛛的行动及巧合、松脂球变成化石的经过、发现的过程等若干个小模块)开展教学,如点击“松林与海水”,便会出现地壳变化使海水淹没松林的场景,并可以清楚地看见水下的松树如何慢慢腐烂,松脂球脱落出来,一齐深埋在淤泥里的情景。
在课堂上,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声音、图像、文字、色彩、音乐等对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诠释、演示、引导,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让学生不仅可以接受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这时,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文本图像融合助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而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起到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助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它通过声音、图像、文字、色彩、音乐等对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诠释、演示、引导,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让学生不仅可以接受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这时,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见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可使教学难点变得浅易,能让抽象变为具体,能让学生跨越时空间来认识和理解问题,从而达到了有效教学的效果。小学生对情感的辨析单凭语言文字的表述是达不到预期,这就得借助于多媒体的应用了。通过对文字理解和语言氛围的渲染才赋予人情感的升华。培养他们具备一点对一般事物的美丑的辨析能力。学生从课堂的氛围渲染,图象、音响等信息化手段中感悟其情感,最终达到学生与老师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如《飞夺泸定桥》一课,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时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难点是学生没有泸定桥的感性认识及周围环境的感性认识,不知道泸定桥的结构和夺桥过桥时的危险。
教学这一课的第六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运用多媒体展示泸定桥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泸定桥的结构:只有13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没有木板,播放“震耳欲聋”的波涛声。运用动画展示滔滔的江河水倾泻直下的情景,摹拟当时的地理环境的险要,使学生体会到泸定桥的地理位置的险要。此时,我又让学生对照课文,研究为什么称“泸定桥”为“天险”,这时,在课件中,又播放出“嗒嗒嗒……”的机枪声,更渲染了当时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突出夺泸定桥的艰难。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恰到好处地运用于课堂上,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也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还能渲染课堂气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语文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