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三秋树
2017-05-16刘青
刘青
摘要:删繁就简,抓住主要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探究,一课一习得。抓住语言运用切入,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站在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角度关注文本,处理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去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
关键词:阅读;教材;处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192-02
尽管推行课改时间已不短了,而纵观我们的课堂呈现出来的,还有很多教师把一堂课上得满满的,把课文分析得细细的,下课铃声响了,老师还在滔滔不绝,生怕漏讲了一点什么,学生少学了一点什么,老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很疲劳……这恰恰走进了阅读教学的误区:新课标指出“不能以教师过细的、烦琐的分析代替学生个性的阅读实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体验”。
语文课该怎样上?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积聚太多的疑惑,基于这些思考,本人就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教材处理作了一些探索。
一、删繁就简,一课一习得
镜头回放:某老师在执教三年级下册《翠鸟》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段。
欣赏翠鸟图片后,师问学生有什么感受?生答:美。
师又问:它的美体现在哪里呢?生1答:颜色、外形;生2答:动作。
接着,板书课题:指导认读“翠”字。
分享预习后,跟录音轻声读课文一遍。师:作者笔下的美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生:颜色、外貌、体态。
师:课文中翠鸟的美体现在哪几方面?哪些自然段写了它的外形美?动作美?生1:颜色、外貌、体态;生2:第一自然段描写了翠鸟的外形美,第二、三自然段描写了翠鸟的动作美。
师:默读第一自然段,它是怎样写外形美的?哪几句是抓住颜色来写的?齐读1—5句。
师:哪几句是描写羽毛颜色的?
……
老师采用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问题设计重复,且语言平淡缺乏感染力。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以前,我对这句话理解不深,通过探讨研究,我逐渐领悟到语言大师叶老先生这句话的含义。
教材是例子,教材内容不等同教学内容。“教教材”,就是照本宣科“讲课文”,逐段逐句讲解,以老师过细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体验活动,掠夺了学生个性阅读体验活动,这是有悖新课标理念的。这样的课,老师好上,备懂课文内容就行。而“用教材教”,一个文本蕴含丰富的教学价值,我们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拿去教。“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也就是结合课标、教材、学情,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所以,语文教师准確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是语文教学获得实效的关键所在。要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灵活使用教材,从而超越教材。这样,就真正把教材当作是学习的例子。本人是这样理解及尝试的。
如,讲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我把重点难点放在: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及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分四步走:第一,谈话引入,预习交流。第二,默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表达顺序。第三,直奔重点,再读课文,感受李大钊的革命形象。自由读文,重点读读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体会,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展示,并抓住人物语言深入品析,感受李大钊的大无畏精神。如,“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让学生在品词品句中体会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再创设情景,反复朗读,在读中品析反问句的表达效果。第四,巧设课堂练习。(1)把上文段两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2)把上文段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篇幅很长,读一遍都要十几分钟,若事事分析,句句讲解,全面开花,突出不了重点,学生习得了一点什么?说不清。以上经过灵活处理教材,删去了许多烦琐的小问题,突出主线。
删繁就简,抓住主要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探究,一课一习得。我们的课堂就应如删繁就简三秋树,干净利落。
二、删繁就简,突出语言训练点
郑桂华老师在《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一书中有过独到而精辟的阐释,她指出:“一篇课文在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一句话,尽量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应从语言运用价值方面落实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在教材处理上,精确地筛选出具有语用价值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教学。
如,本人讲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第一步,复习导入: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例?第二步,深入探究:作者写这几件事要说明什么观点?第三步,感悟文章的写作手法,并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课文《为人民服务》,感悟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最后设计读写结合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道理观点。写完后交流评议,评议的重点是描述的具体事实是否能证明观点,对具体事实的描述是否能突出重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又如,四年级上册《火烧云》。设计理念:以读代讲、语言品读、语言积累、语言实践。在“火烧云形状变化”的部分,设计读写结合点。品读感悟火烧云形状变化快、变化多的特点后,教师创设情境:“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课件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想象一下,它们像什么呢?”让学生想象它的形状,可以仿照“一会儿,天空出现……过了两三秒钟……忽然又来了……接着又来了……”顺序写一段话。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话来描绘美丽的火烧云。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不但能更好地理解文本,也有利于突破重难点,这样的拓展,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
学生练笔:(1)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片大海,海潮在翻滚,从这边往那边翻滚而去,一时浪潮如山峰,一时突然崩塌,可一眨眼的工夫,茫茫一片变得平静。(2)忽然又跑来一只大白鹅,鹅的脖子好长,好像在“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展示它的威武。(3)接着又来了一只猫。猫是躺着的,看上去像懒洋洋地晒太阳。过了两三秒种,小猫站起来了,抖抖身子,张大嘴巴打个懒哈欠。这时,小猫的四肢变得更长了,变得模糊了。
课堂教学应删繁就简,突出一个语言训练点,就是从课文的语文实际出发,从语言表达的方式着眼,在课文中寻找、发现、提炼出语言表达的某个方面的技巧来进行教学。如或从词语表达,或从句式运用,或从段落写作,或从人物描写等的角度,积聚一个闪亮的语言学习与运用的点,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有的放矢的突破,教给学生一点有用的知识。让学生切切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总之,从语用切入,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一節课下来,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学会了什么?教师要站在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角度关注文本,处理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去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
Paring down Tree Seems as Long as Three Years
—Materials Processing
LIU Qing
(Guangdong Huizhou ZhongKai High-tech Zone Tongqiao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Huizhou,Guangdong 516232,China)
Abstract:paring down,seize the main problem,guide students to in-depth study to explore,a lesson learned. Seize the language use,select suitable teaching content,to explore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 The teacher wants to stand in the Ang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hinese ability to focus on the text,to deal with the teaching material,flexible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set up the correct teaching material view,to optimize each teaching link.
Key words:reading;the teaching material;to deal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