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进步,提升语言敏感度
2017-05-16高颖
高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来说,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掌握能力,还能够多方面锻炼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长期的阅读训练,学生的“语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对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产生很强的敏感性。总而言之,阅读会增强学生的言语敏感性。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阅读,就是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与好的文章相遇,然后产生对好的文章的喜爱和对不好的文章的疏离,从而慢慢形成一些阅读习惯和选择。在阅读中,学生形成对文字知识的一种特殊的理解感觉,这种感觉可能没有办法进行语言描述,但在他们做阅读训练或者进行更多书目的阅读时,这些感觉会不由自主地引导他们进行思考,这就是“语感”。本篇文章就讲述阅读是在哪些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性,而教师在教学中又该怎样让阅读的这项功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1 通过优美语句,引领学生进行阅读
好的文学作品总有那么几句话或者几段话是写得非常美的,这些美丽的句子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让读者觉得阅读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比如《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中,开篇就是“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島”。“仙女下凡”“一串串晶莹的珍珠”都是非常美丽的写作方式,这样的短语罗列,让学生刚读这篇课文就会觉得美,想读下去。在学生读到类似的句子时,他们内心会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这个时候,文字的美化成了他们大脑里的画面,成为一种更加具体的美,这样就形成了语文教学上常说的“通感”,从视觉变成了一种感觉。这种经历会让学生在描述景物的时候不自觉地进行借鉴,这就是通过阅读美的句子,让学生的语言感觉有了提升,因为他们更加喜欢这种简洁的、美丽的句子,对文字的辨识度也就提高了。
2 通过高度还原,培养学生敏锐度
对语言敏锐的直觉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但是直觉只是为深入的品读提供良好的开端,它是起点,而不是终点。要真正进入文章的境界,还需要有还原能力。还原是否敏捷,取决于读者联想想象的速度和丰富程度。有些文章通过高度还原的描写,让学生很容易就联想到作者想要表现的事物,这样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比如在《荷花》这篇课文中,作者描写荷花的时候是这样写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段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就让人眼前浮现出所有的荷叶都挨在一起,没有缝隙的样子。而后面的“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又很容易让学生想象出莲蓬的姿态和小小的花骨朵马上就要开花的状态,从而产生一种对生活之中的事物的熟悉感。
3 通过情感输入,提升学生敏感度
上面提到的还原,并不是阅读的终点。在阅读进行的过程中,情感的代入最容易使读者感同身受。通过与作者的情绪产生共鸣,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产生感情上的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在他们读到一些特定的文章时,内心的感受会比没有进行过太多阅读的人更多、更敏感。所以这种感情的输入,也是提高学生语言敏感度的一个方面。
比如学过课文《梦想的力量》后,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会得到提升和修正。瑞恩那颗金子般为他人奉献的心,以及为了做到一件事不懈努力的劲头,会感染每一个学生,从而让他们在阅读时产生无比高昂的情绪和敬仰感。他们也就会记得,有这样一篇文章,教会他们怎样奉献。以后在看到类似的文章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同样的情感。而且他们的观念也会随之转变,他们会变得更加感性,从而从内心生发出好的情感,然后更加喜欢阅读这样的故事。通过长期的阅读,他们会思考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的过程就是他们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过程。在他们进行了思考之后,他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会进一步提升,语言敏感度也就随之提升了。
4 通过正确方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4.1 紧扣教材,循序渐进
最好的读物就是教材。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所以拿来当作训练样本是最合适不过的。而且用教材来当样本,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让他们学习了课文,一举两得。
4.2 设置特点,提醒注意
文章中存在的许多文字特点,学生有的时候很难发现,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比如学习《荷花》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要写它们“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里运用比喻句是为了什么呢?提出这样的问题,一是向学生强调这是用比喻的手法进行写作,二是提醒他们,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可以运用比喻句。
5 结语
语言敏感度的提升,通过阅读训练可以很好地达成。让学生通过阅读更加熟练地掌握语言运用技巧,是进行阅读训练的重要目的,也是阅读能带给学生最大的好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