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防旋内钉内固定术与动力髋旋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对比研究
2017-05-16田野
田野
摘 要:目的:探究在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对比应用股骨近端防旋内钉内固定术和动力髋旋钉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骨折治疗奠定基础。方法: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不同的方案治疗并对比。结果: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有效率(92.2%,59/6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48/64),差异显著(P<0.01)。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愈合时间等手术各项指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应用股骨近端防旋内钉内固定术技术可加速患者伤口的愈合,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应广泛推广。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内钉内固定术;动力髋旋钉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7-0174-01
作为老年患者骨折常见类型之一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无论是闭合性还是开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都被视为最佳的治疗方法,此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患者骨膜的完整和连续,并保证骨折端血运良好,这样就有利于骨折愈合[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我院相关科室选择了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且均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抽取128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性别:男性:72例,女性:56例;年龄:以60为最小,75则为最大,以为(75.12±7.76)岁平均年龄;发病原因:交通事故;69例,高处坠落:35例,其他:24例。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各64例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试验组:予以股骨近端防旋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方案(简称PFNA)。牵引复位骨折组织后,在大粗隆顶点的近端去纵行切口,长度约为5~7cm,将大粗隆显露出来。在其顶点前外侧或中央处将导针插入其中,开孔,再将PFNA主钉植入,通过C臂X线机的透视作用对PFNA主钉的深度进行调整,瞄准定位,将导针植入关节面下1cm。明确导针位置,开孔,将螺旋刀片打入股骨头颈内,将插入器顺时针旋转,锁定,拧紧远端螺钉。冲洗后予以引流处理后缝合切口。
对照组:予以动力髋旋钉治疗治疗方案(简称DHS)。牵引复位骨折组织后,在髋外侧行纵行切口,无需切开外侧肌,将大粗隆显露出来。打入导针,在C臂X线机的透视作用下确定导针的位置,处于股骨头颈的正中,测量深度,尖顶距保持小于25mm。钻孔,拧入螺钉,安置钢板螺丝和大转子部,最后置入防旋螺钉,约5~10mm的深度,冲洗后予以引流处理后缝合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予以3天的抗生素治疗行预防感染、发炎的作用;如有必要避免患肢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医者可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按时为切口换药;定期采用X线检查患者的骨痂生长情况,适时进行功能锻炼。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变化情况,如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愈合时间等,并统计对比临床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中X2和T检验对比分析所有研究數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详情见表1,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2.2%,59/6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48/64),差异显著(P<0.0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情况
详情见表2,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愈合时间等手术各项指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DHS是常见的内固定材料之一,曾广泛应用于顺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过程中,由于老年患者多数具有骨质疏松的症状,可能发生切出股骨头及主钉退钉等相关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2.2%,59/6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48/64),差异显著(P<0.01)。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愈合时间等手术各项指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基于以上结果,说明股骨近端防旋内钉内固定术技术的优越性与成功性。这与谢逸波等研究相符合,与DHS相比,PFNA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减少术中出血、骨量流失、并发症的发生等,有利于增强固定的牢固程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应用股骨近端防旋内钉内固定术技术可加速患者伤口的愈合,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应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沈光银.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26(6):67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