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合一及配网自动化运用
2017-05-16岑正军
岑正军
摘 要:电力系统有其自身结构的复杂性,以至于其操作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起到节约供电公司投资成本的效果。本文分析研究了配网自动化运用成果原理,以及成果应用方向及效果说明。
關键词:电力系统;调控合一;配网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7-0146-02
1 调控合一及配网自动化运用成果简述
1.1 存在的问题
贵州省大部分地区为高山,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民间常用“上坡能登天,下坡到河边,两边能对话,走路要半天”之称。
1.1.1 面临的形势和困难
(1)没有成功运维的经验;(2)线路开关为ZW8手动操作开关,故障引起整条线路停电;(3)森林覆盖73%以上,山区、林区瞬间故障占23%以上;(4)山区地势,交通困难,线路开关人工操作时间长;(5)线路设备工况差、故障率高,故障原因查找较难;(6)自然环境恶劣,雷击线路故障达到65%以上;(7)单相接地故障比例高,易引起农触事故的发生,查找难。
1.1.2 传统配网运行模式
(1)停电面积大,非故障段恢复供电时间长;(2)配网设备处于盲调;(3)基层供电所员工运维设备压力大、风险高。
1.2 行业或技术发展的需求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1)按照国家能源局发布《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结合当前我国配电网实际情况,用五年左右时间,进一步加大建设改造力度。以满足用电需求、提高可靠性、促进智能化为目标,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筹城乡、协同推进,着力解决城乡配电网发展薄弱问题,推动装备提升与科技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强化监督落实,全面加快现代配电网建设,支撑经济发展和服务社会民生。(2)提高自动化水平,实现可观可控。加强配电自动化建设,变“被动报修”为“主动监控”,缩短故障恢复时间,提升服务水平。(3)配电自动化建设行动。根据可靠性需求、网架结构与设备状况合理选择故障处理模式、终端配置及通信方式。合理选用光纤、无线通信方式,提高电网运行控制水平;乡村地区推广以故障指示器为主的简易配电自动化,合理选用无线、载波通信方式,提高故障定位能力。
2 调控合一及配网自动化运用成果原理介绍
2.1 基本原理
(1)配网自动化:具备遥测、遥信、遥控功能,实现对配网及分支线路上开关“三遥”功能。实现故障区域就地自动隔离,恢复供电操作远程遥控,合环转供电遥控监测等功能。减少停电面积、故障查找时间、故障恢复时间和转供电停电时间。(2)故障定位仪:按照10kV线路1-2公里1组故障指示器进行分段,发生线路故障时让故障定位到1公里范围内,减少故障查找时间。实现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四遥”功能,让调度监控人员能对设备实时状态进行监控。(3)“调控合一”是构建运行、生产体系,进一步理顺生产关系、完善运行组织架构、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为配网自动化奠定坚实的操作基础。
2.2 基本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1)运用“自动化+信息化”推动“智能化”,解决配网故障隔离、快速复电、配网盲调问题。减轻基层供电所员工在开关操作、故障巡视、设备维护上的工作压力。(2)制定配网自动化建设计划。2013年10月提出雷山配网自动化建设方案,确定自动化开关设备的选型,主站系统的配置要求;12月试点安装11台自动化开关,并上线运行。2014年1月成立了配网自动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2月至5月完成配网自动化开关设备一、二次、通信自动化、主站、现场操作、设备调试、定值计算、巡视维护等职责分工;6月至9月建设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实现移动VPN专网通信;10月至12月完成一、二期配网自动化开关54台设备调试、安装、验收工作;12月完成《配网自动化开关运维管理办法》制定。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对上线运行的65台自动化开关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运行工作经验,运行效果分析。2015年1月至10月根据运行数据,总结配网自动化系统稳定性,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及方案,逐步完善及优化系统,达到实用化效果。2016年2月至今按照“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对配网自动化的要求提出升级规划。(3)技术路线。1)模式:级差式+就地重合式相结合;2)控制:集中控制+就地保护+故障定位;3)实现:故障隔离+快速复电+解决配网盲调;4)利用传统专业人员优势,全过程参与建设,掌握关键技术,实现自主运维,明确各专业部门运行管理职责。
2.3 基本步骤
(1)安装10kV配电自动化开关89台,覆盖42条线路,占公用线路的100%。线路开关平均用户分段5.88台;接入了多个厂家的终端设备,实现了自动化开关接入100%,并全部实现“遥信、遥测、遥控”,通过调度对实时数据进行监测,系统远程操作智能开关。(2)安装故障指示器200组,线路覆盖率95%,实现1-1.5公里一组。
2.4 预期效益
(1)通过自主运维使开关终端在线率达到95%,故障自动隔离成功率100%、遥控使用率100%、遥控使用成功率95%。(2)实现对“运行电流、变位遥信、遥控复归、定值修改”,实现对故障线路判断分析,快速故障定位。(3)成果应用于雷山供电局,每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10万元。如在贵州电网推广使用,按87个分县局计算,预计效益每年可以节约费用18270万元。(4)调控合一为配网自动化奠定坚实的操作基础,配网自动化的实施解决县局的配网盲调问题,有效控制人员操作风险,减少停电面积,缩短停电时间,提升客户满意度,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3 调控合一及配网自动化运用成果应用方向及效果说明
3.1 创新点
(1)配网自动化系统实现线路故障、开关智能隔离调度遥控方式,巡维人员由最初48人减少集控期间28人,调控合一后至12人,大量减少变电及供电所操作人员赶往现场次数。(2)实现配网开关的“三遥”功能,解决故障隔离,快速复电的问题。同时,有利于盘活存量设备资源,易维护,投资小,见效快。通信改造零费用,主站建设零费用,存量终端改造零费用。1)通过规约的适配使接入科陆、阿尔派开关终端数据,实现不同厂家型号的终端接入;2)采取开关就地保护+故障指示器定位+人工后台遥控,实现故障隔离及快速复电,无需建设强大分析决策后台;3)通过GPRS移动VPN通信,解决开关终端通信的问题,无需光纤通道建设。(3)实现组织机构调整和生产运作模式转变的效益最大化。(4)系统对两侧电压相角进行自动判别,调度员通过调整两侧电压,使压差最小进行遥控合环操作。(5)系统的整合和数据共享及质量提升实现“千里眼”智能调度,10kV配网调度运行可视化,精确潮流计算,电网及设备日常和异常及时快速处理,解决10kV出线盲调问题,提升全方位服务水平。
3.2 成果效益
3.2.1 经济效益
本成果自2012年12月成功应用于凯里雷山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及配网运行管理,监控职责整合到调度,配网自动化系统实现线路故障、开关智能隔离调度遥控方式。
(1)投资情况。省公司资金280.8万元,自筹资金60万元,共计340万元;2014年65台智能开关、2016年24台开关。(2)维护分析。1)利用传统专业人员优势,全过程参与建设,掌握关键技术,实现自主运维,制定《雷山供电局配网自动化开关运维管理办法》明确六大专业运行管理职责,保证配网自动化设备运行各项指标。建设配网开关实训室,使专业人员得到针对性培训,特别是使供电所生产人员掌握相关技术,逐步实现自动化开关基本运维的属地化管理。2)自主维护次数137次,按照厂家维护1次至少3天,每天差旅費0.1万元,节约41.1万元。(3)人力成本分析。1)原有模式:变电集控模式28人,调控合一模式:变电运维12人减少16人,按照每人每年薪酬8万元计算,每年减少成本128万元;2)调度集中控制方式减少变电站人员下站操作累计5629次,按照一次来回车辆平均费用0.03万元,减少成本168.87万元;3)减少9个变电站巡视车辆费用,按照每周一次来回车辆平均费用0.03万元计算,每年减少成本14.04万元;4)调度集中控制方式累计减少供电所人员操作2049次,按照按照一次来回车辆平均费用0.03万元,减少成本61.47万元;按供电所平均2人操作3个小时计算、工时费按月均0.5万元除以每月23天、每天按8小时计算,减少成本33.19万元;五、节约停电时间19131小时,按居民用电单价0.45元、每个台变每小时50kW的计算,增加收入43.04万元。
3.2.2 社会效益
(1)减少了调度命令的中转层级,避免了原调令信息经集控转发的递减。(2)专业人员业务技能素质得到大幅提升。通过“调控合一”和加强专业一体化建设,推动了调度及变电核心专业水平的提高。变电专业荣获贵州电网公司2012年变电贯标竞赛第一名,2015年凯里供电局变电专业竞赛第一名。调度专业2013年、2015年荣获南方电网系统运行及调度工作先进集体。《调控合一及配网自动化运用》入选2016年中电联《配电网建设改造创新成果及应用案例汇编》(第一辑),获得2015年南方电网公司职工技术管理创新二等奖。在2015年南方电网公司配网技术交流会上,我局就《简易“三遥”系统在农村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交流。《具有"四遥"功能的线路故障定位系统》荣获2015年南方电网职工创新三等奖;(3)2012年12月运行至今,调度、监盘控制职能一体,人员得到充实;实现调令“零距离”传递,奠定配网自动化系统实施的基础。(4)配网自动化:实现故障区域自动隔离,减少停电面积;减少故障查找时间,减轻线路巡视人员的工作压力,有效提升了配网运行的监测与控制水平,有效提升供电可靠性。2014年1月配网自动化运行以来,有效的提升客户满意度。(2014年获得盖洛普公司第三方客户满意度调查100分)
4 成果推广与转化方向及行业支撑需求
本成果是基于传统的“调度+集控+巡维中心”的三级管理层级模式,变革成“电网调度控制中心+变电运维中心”的两级模式。打造“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县级电网新格局,实现可管可控,全面支撑县局调度、生产、营销管理。
(1)经济性。成果应用于凯里雷山供电局,2014年至2016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773.79万元。(2)实用性。调控合一为配网自动化奠定坚实的操作基础,从根本上解决变电集控中心与调度中心的人员配置,巡维人员由48人减少至12人,减少工作人员36人,减少运行成本。配网自动化的实施解决分县局的配网盲调问题,有效控制人员操作风险,减少停电面积,缩短停电时间,提升客户满意度,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