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听力教学内容评估
2017-05-16向幸邓军
向幸 邓军
摘 要 英语听力教学是英语技能培训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由于缺乏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听力教材成为帮助提高英语听力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听力教材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听力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笔者在艾伦·坎宁斯沃思(Alan Cunningsworth)的听力教材评估量表上加以调整和补充,以我国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英语听说教程》进行了评估,旨在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材的编写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材评估 听力教学 大学英语听说教程 大学英语
0前言
教材是课堂上提供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 也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徐锦芬,肖婵,2001)。一套好的教材不仅能够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学习兴趣。听力教学作为外语技能培养中最薄弱的环节,由于长期以来在缺乏真实的交际环境的背景下进行,因此听力教材的使用对听力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各种教材充斥于市场的今天,如何选择一本合适的听力教材极其重要,需要研究者对其进行系统的评估。本文以艾伦·坎宁斯沃思(Alan Cunningsworth)提供的听力教材评估对照表为依托,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对《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一册进行了评估,以探求该教材的特点,并提出几点建议。
1待评教材简介
《大学英语听说教程》 适用于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该教程旨在帮助学生增强在语篇水平上的理解能力,提高其对听力材料的分析、归纳、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该教程每单元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
Part A为微技能训练,该部分分为两套练习,一是Communicative Function (交际功能),旨在帮助学生获取实际交际中会用到的交际能力。如表达喜欢与不喜欢,怎样开始或结束一段对话等等,二是Listening Strategy (听力策略),主要针对听力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设计练习,用来提高学生听力的薄弱环节。如获取听力材料中的数字,日期,价格信息等。
Part B为听说训练部分。该部分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Pre-listening(听前活动),主要是口头练习,围绕课文的主题,以讨论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是Listening Task(听力任务),编有一篇听力材料,着重语篇训练,既有对语篇整体信息的理解,也有对特定信息的提取。最后是Speaking(口语练习)。
Part C为 Additional Listening(附加听力),选用了与该单元的主题相关的对话或者短文,并配有练习。
Part D是Home Listening(课外听力),主要用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听力材料。
2评估标准介绍
传统的教材评估体系基本上都是给出一个基于某种语言学理论的对照表(checklist)作为标准,供评估者参照和检查教材。国外主要有Cunning sworth、McDonough和Shaw、Breen和Candlin等为代表的三个较有影响的英语教材评估体系。不同于后两个教材评估体系侧重于教材的阶段性评估的特点,Cunningsworth的評估标准实质上是从微观框架来分析教材,他所关注的是语言的各个细小层面。Cunningsworth 针对每个语言层面都给出了详细的对照表(赵勇,郑树棠,2002)。例如语法,词汇,阅读,教参等等,因此,本文选用Cunningsworth关于听力层面的评估标准并加以调整和补充,以获得更合适的评估标准。Cunningsworth对于听力教材的评估标准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听力材料的真实性;听力材料的表现形式,如对话,篇章等;听力包括的课堂活动和任务;听力材料的设置环境;听前任务和问答的设定;录音的质量以及可视材料的提供等。
Cunningsworth提出的听力教材评估覆盖了方方面面的内容,但是他认为: “有效的评估取决于询问合适的问题并解释问题的答案”(赵勇,郑树棠,2002)。因此,评估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及调整评估问题。
听力策略的培养一直是听力教学关注的重点,根据OMalley和Chamot提出的学习策略,他们认为学习者在二语学习中会使用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以及社会和情感策略。通过Goh(1998)以及Vandergrift(2004)的研究证明,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将听力策略教授给学生,对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因此,对学生进行听力策略的教学需要在教材中有所有体现。Dr.Frances A. Boyd(2005)提出了“思辨型听力”理论,他认为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一个思辨的过程,学习者不仅要理解听力材料的基本意思,而且要用批判性的思维来理解更深层次的特殊意义,即推理理解的能力,如对说话者态度、说话意图、句子功能的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教师在听力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所以听力教材在设置问题的环节时,不仅需要设置对所听文章字面意义理解的题目,还要测试学生是否理解文章的内在意图。菊莹(2003)认为英语语音语调对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英语通常使用不同的发音、节奏、停顿和语调的升降来表明一些语法信息和说话特点,要提高听力水平,学生有必要学习并适应英语口语中的节奏和韵律符号,因此,听力教材所使用的听力材料必须注重发音,特别是关键词、重读,语调的升降等。本文结合以上观点,新增听力学习策略培养,思辨听力理解能力培养以及语音功能理解,将Cunningsworth的听力教材评估标准整合成以下八条:
(1)听力文章是否设置有听力理解题。
(2)听力理解是否设置在一个有意义的语境当中。
(3)有无听前活动。
(4)听力教材的音带质量如何。
(5)听力教材是否提供可视材料。
(6)听力材料是否注意到关键词、重读以及句子的语调等方面的发音。
(7)听力教材是否提供了听力学习策略的培养。如认知、元认知、社会情感等策略的培养。
(8)听力问题中是否注重思辨理解能力,包括对目标文章的基本意义的理解的题目,深层意义的理解的题目以及篇章结构的理解的题目。
3评估结果
以下是根据听力教材评估标准对该教材进行评估的结果及其分析。
《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听力教材评估结果
3.1有无听力理解题
该教材着重语篇训练,在主干部分Part B设置了练习一,即对文章大意的理解题,主要是通过听文章,获取文章的主旨,以达到对文章主题的大致了解,该部分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有问答题形式(第六单元)以及排序的形式(第二单元)。Part C作为额外的听力训练,同样设置有理解型题,如判断句子是非题(第四、十、十四、十五单元),推论题(判断陈述的内容是否可由文章推论出来),问答题等。因此,该教材的听力训练中包含有一定数量的听力理解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3.2是否设置在有意义的语境中
该教材选取的题材相当广泛,内容涉及到诸如语言学习、校园生活、购物、面试、文化等多方面的话题,这些话题紧贴生活,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具有丰富的学习价值。比如第七单元的主题为工作面试,这一题材是大一学生从未涉及到的领域,因此一定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工作面试与大学生的日后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让学生对面试过程、技巧有一定的了解。将听力材料设置于有意义的语境当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听力学习动机,提高听力水平。
3.3有无听前活动
听前活动主要是用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教学环节。该教材每单元的Part B都有Pre-Listening Task,主要是设置问题进行听前讨论,该环节一般设置有十个左右的讨论题,讨论主题主要围绕所听材料展开,如第一单元的主题为英语学习,听前讨论的题目便是诸如“你是否喜欢英语?”、“你认为大多数人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英语四项技能中,你认为哪个最重要?”等等关于英语学习的话题。这样使学生不仅能够快速熟悉所听话题,并且可以通过听前讨论来引发对所听材料的兴趣,有效提高听力过程的注意力。
3.4音带质量是否合格
音带的质量不仅包括录音设备的音效,还包括语速的快慢控制,发音的地道与否以及选材是否真实等方面。总体来说该教材的音带质量较高,第一册的语速大概为每分钟110词,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来说,这样的语速是可以接受并在其能力范围之内的。录音为标准的英美发音,选材主要是对话的选择和语篇的选择,对话主要由华东师范大学外语教学部编写,部分对话由美籍专家John Curran和Gillian Kitrick编写,语篇文章选自英文报刊杂志(黄如敏,2008),因此,在选材的真实性上,听力材料贴近生活,既真实又实用。
3.5是否提供可视材料
可视材料包括图片、图表以及现今较为流行的视频材料。研究表明,听力课使用视频材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程京艳,2009)。该教材虽配有光盘,但是VCD内容十分刻板,只注重听,而缺乏与文章相关的视频材料,不利于听力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听力水平的提高。
3.6是否注意关键词,重读,语调的发音
英语的语音语调对听力理解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影响。学生可以通过单词重读来推断句子的关键词所在,也可以通过语调的升降来判断说话者的意图或态度。该教材由华东师范大学外语教学部负责编写录音,因此听力材料不管从重读,关键词的发音,还是语音语调的升降都是标准的英美式发音,有助于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该教材的Listening Strategy的部分内容专门介绍了关于英语听力材料中常见的口语发音特征,如第一单元介绍的不完全爆破音,第七单元介绍的单词弱读以及第十单元单词连读的介绍。这些发音特征的介绍和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语音语调能力,更是帮助了学生更好的理解听力材料,提高了听力水平。
3.7是否提供听力学习策略的培养
听力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该教材虽然有Listening strategy的环节,却只是根据听力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练习,如第四单元注重训练对数字信息的提取,第十单元对语音同化的口语发音特征加以练习,学生可以从中掌握多种听力技能,但该教材没有从认知和情感层面来培养学生听力策略的训练。
3.8是否培养思辨型听力能力
思辨型听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所听内容基本意义的理解,包括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和对细节要点的捕捉;二是对所听文章的推理理解,即对文章所持的态度、说话者的意图、句子的功能等方面的推断;三是对所听文章组织的理解,即对篇章结构的理解(主要用于较正式的听力课文,如学术听力)。该教材的听力练习主要集中在对基本意义理解的层面,最典型的莫过于每个单元Part B的听力训练题的设置,分为两个练习,首先是听文章主旨,然后听文章细节,这都是对文章基本意义的字面理解。其实该教材中也不乏对文章的推理理解,如第二、第七、以及第十六单元的Part C设置的题型,即听文章,并根据文章判断陈述内容是否可以推论出来。但是虽说是推论题,学生只需要低水平的推理能力便可推论出来。由于听力体裁多以叙述和描写为主,缺乏较为正式的听力文章,因此缺少对篇章结构理解的题目是在所难免的。
4结语
综上所述,教材是教与学的载体,听力教材是听力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部分。对听力教材的评估有利于提高教材质量,促进听力教学的有效开展。本文以Cunningsworth提出的听力教材评估对照表为基础,并根据听力策略理论、思辨型听力理论以及语音语调对听力理解的重要作用,对评估标准加以改进,从发音、策略培养、听前活动设置、材料真实性等八个方面对《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听力部分进行了评估,认为该教材总体上符合评估标准,编写质量较高,有利于大学听力教学的发展。但是,部分内容有待改进,建议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真实的视频材料,利用网络促进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增加听力学习策略的培养环节,特别是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多设置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辨型思维发展的听力问题。此外,由于大学四、六级考试仍是测试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能力的标准之一,所以该教材可以适当设置与大学四六级考试听力的相关题型,确保学生可以顺利通过考试。
作者简介:向幸,女,中南大学,2014级硕士。邓军,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 Alan Cunningsworth.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 Dr.Frances A.Boyd. Critical Listening[J]. ANUPI,2005.
[3] 程京艷,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外语界,2009.
[4] 黄如敏,《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全新版)听力部分的评估[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
[5] 菊莹,听力理解从语音语调入手[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6] 徐锦芬,肖婵, 《大学英语》听力教材教学内容的评估[J]. 外语界,2001.
[7] 赵勇,郑树棠, 几个国外英语教材评估体系的理论分析——兼谈对中国大学英语教材评估的启示[J]. 外语教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