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直观模型,理解算理
2017-05-16张敏桃
张敏桃
摘 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率在乘法竖式中的运用过程,培养学生多向思维、优化和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关键词 计算方法 直观模型 数学思想
1背景与问题
运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技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属于“数与代数”这一领域中“数的运算”这个板块,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下学期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口算乘法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按道理来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理解抽象知识和迁移能力应该也越来越强,老师估计学生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应该比较乐观,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并非如我们想象那么好,这引发了我对计算教学中建立“直观模型”必要性的思考。
2事例与点评
前几天,同年级组的同事和我一起“同课异构”上了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基于她对本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本班学生的能力考量,她觉得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能通过自学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且会计算,这样新课知识点就解决了。为此,她设计了自学提纲让班上学生在课前完成(如下图)。
从学生完成的自学提纲来看,学生基本都完成得比较好,课堂上小组交流后汇报计算方法,感觉学生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和方法。但再深入提出问题及在做练习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出现了以下的问题:
① “竖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是什么?”只有一部分同学知道,一部分同学“知其然而不之所以然”。
② 课本练习十中的第一题虽然会算,但不会说发现了什么?(如下图1)
③ 做练习时计算十位的时候有的学生把乘的顺序位置调转了(如上图2)。
看似简单的一节课,学生存在的问题真不少。不难发现,课前,教师过高估计了自己学生的学习能力,轻视了操作探究和用图示表征解释算法在计算教学的作用。平常不少教师也觉得计算教学没有什么可讲,学生在课堂上探索计算过程会花较多的时间,于是省去了课本提供的“点子图”的有效利用,只是试图通过口算与竖式的沟通,直接让学生把旧知识转化为新知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这种缺乏以操作辅助形象理解、不使用“直观模型”的教学是不符合三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3分析与研究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是学生运算能力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运算能力不仅包括会算和算正确,还包括对于运算的本身要有理解,这样才有助于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经解决问题。学生只有经历实践活动,才能在算法和算理上达到平衡,才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我们不能只追求计算方法,而忽略学生的真正理解。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更有必要为学生提供便于观察、转化的直观模型,引导学生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在沟通转化中掌握算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1充分发挥点子图的作用,“花”时间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供教学利用和加工的资源,我们要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才能改善数学课堂教学。
全体学生都在探索、交流中体会不同的解题策略,为学习竖式计算做准备。课本提供给我们的思维方法只有两种(如下图),但在这样的实践交流活动中,学生呈现的计算方法很多,給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算法的多样化,这样也为后续四年级学习的知识“简便运算”提供了学习的基础。学生通过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得到了14€?2=168的正确答案,教学中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而学生在点子图留下的思维痕迹,将更好地理解竖式计算中的各数意义。
3.2沟通“算法”与“算理”
算法是计算的方法,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算理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是显性的,算理是隐性的。学生在交流14€?2的多种算法时,我引导学生对不同计算方法的点子图进行比较、归纳和分类,得出口算的解决方法是:分-乘、分-乘-合。大部分学生觉得分-乘-合这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方便,学生优化的思想得以渗透,而这种计算算理恰恰就是“乘法分配率”,就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算理。算理的理解辅以了图形的支撑,点子图这个直观模型成为了学生理解算理的桥梁,数形结合的思想也蕴含其中。
对于前面遇到的问题,第①和第③学生很容易就通过探究活动的点子图找到答案,而第②个问题,继续可以通过前面圈画点子图的方法让学生探究发现:两个两位数相乘,把这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几十和几,把两个几十和几分别相乘,再交叉相乘,最后把4个积相加,就得到这两个两位数相乘的积(如下图)。通过这样的对比、探究,学生更加明白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竖式的写法,第一层的“66”是怎样来的,第二层“220”又是怎么来的,省略了的“0”跟前面学习除法竖式一样,可以更加美观,这节课的重、难点都解决了。
4引申与思考
一节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竖式计算的教学,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率在乘法竖式中的运用过程,通过图形与符号的沟通与转化,给予学生充足时间的探究、讨论、总结,使学生充分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在这看似简单的教学行为上,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优化和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舍”才会有“得”,舍得花时间组织学生多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用图示表征解释算法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空间才会得到拓展,这也将成为学生运算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