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7-05-16李唐雪小飞
李唐 雪小飞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育人工作,关键在于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指引,只有透彻整个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蓬勃发展。然而学术界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研究和把握显得十分单薄。因此,本文基于分析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总结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思想品德 过程 启示
1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
1.1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特点
首先,具有复杂性。集中体现在知行统一的复杂性。就"知"而言,有可能是真知,有可能是假知,也有可能是无知。无知又分为了未接收知识和接收无力,未接收到知识是由于教育缺位导致的内容缺失,而接收无力则是认知能力不足所造成的认知无力;假知有应试性的认识与伪饰性的认同,应试性的认识并未将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内化,而伪饰性的认同则是迫于压力而假装接收社会要求的思想行为规范。就"行"而言,既有偶然的行为表现也有长期性的行为习惯,即便是在真知的基础上也会有正行为、负行为、无行为的反应。既然知和行分别都有那么多情况,要达到二者的统一,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次,具有实践性。因为实践是认识产生的基础,是将认识转化为行为的途径。其一,认识源自于实践的需要。之所以需要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源自于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只有掌握了一定社会对个体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方面的要求,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才能更自由地参与社会实践;其二,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品德知识只有不断应用在实践中才能促使认识的不断深化;其三,知行的统一与否只有在实践中检验。知行是否统一以及统一的程度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答案。
最后,具有社会性。因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整个过程都具有社会导向性,只有符合按照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才能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认可,如果与社会要求背道而驰则会面对无形而有力的压力,使个体产生被社会抛弃和排斥之感。总之,人的思想品德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总是会自发或者被引导根据社会要求不断调整方向,这也集中体现了思想品德的阶级性或者说意识形态性。
1.2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构成要素
笔者认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包含了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内部系统包括认知、心理、行为,三个要素分属三角,三者构成一个稳定而循环的三角系统;外部系统包括环境和教育两个要素,环境和教育构成的外层系统浸润着内部的三角系统。如图所示:
1.2.1内部系统
要素一:认知。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反映思想。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中的认知即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主流思想等内容。"个体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受到其认知的影响,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思想政治道德意识,在不同意识指导下人们有不同的行为以及对行为的评价也是不同的。因此,认知在整个系统中处于基础性位置,它为知行的统一提供"应该怎么做"的回答。
要素二:心理。
心理是在知行统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需要、动机、情感倾向和意志品质等内容。在知行统一过程中提供"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回答,心理对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起着调节支配作用,影响知行统一的进程与结果。"通常情况下,当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举止符合一定社会准则的需要时,就会感到情感方面的满足,反之,就会感到悔恨或不满意"。意志品质是有意识地支配、調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要素三:行为。
行为即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它为知行的统一提供"正在做什么"的回答。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实现不仅需要大量的认知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参与、同时还需要各种行为能力对其进行保障。思想政治品德行为能力主要包括有思想政治品德践履能力、迁移能力以及恰当的行为方式。
1.2.2外部要素
要素一:环境
环境主要通过社会活动对个体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产生影响。环境的影响具有全面覆盖性和潜移默化性以及持续性:全面覆盖性是指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影响在空间上范围广、接触面大;潜移默化性是指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影响方式具有内隐性,在无声无息中促成变化;而持续性是指环境的影响在时间上是连续不断的。
要素二:教育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离不开教育,尤其是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一人的思想在一定程度决定人的行为。只有将主流思想通过教育传递给大众,再将这些主流思想内化于心,指引自己今后的行为举止,长期以往为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打下基础并提供方向。因此,作为影响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外部因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3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机制
1.3.1认知的构建
心理活动对认知构建的影响既表现在认知的起点又表现在认知的过程。人总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探索,而兴趣源自需要,源自对象给人带来了某个方面的满足。行为对认知构建的影响过程实质是认识在实践中获得、在实践中深化和检验的过程。环境对认知构建的影响主要具有加固或消解的两种功效。如果环境与个体正在构建的认识具有一致性,那么有利于认识的消化吸收;如果环境与个体正在建构的认识相背离,那么就会导致认知构建的障碍。
1.3.2心理活动的发展
心理活动也并不完全是个体内在的运动,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个人的认知可以控制人的情绪,改变心理活动,达到舒缓人的心理,理性行动的作用。社会存在行为评价机制,一个人的行为往往会顾及到社会对其的评价,所以,在出现有分歧的行为时,就会产生不同心理活动,从而给个体带来更强烈的情绪体验。环境对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对心态的滋养。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使人形成良好的品德,从而造就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此外,教育对于心理活动的发展具有科学的导向意义。
1.3.3行为的发生与习惯的养成。
认知指导行为。一方面,个体对于社会各方面的认识比如,思想、政治、文化等的认识,这些认知在个体进行价值选择、追求人生理想、选择行为方式的时候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个体的思想政治道德认知系统可以为个体提供"应该实施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后果"等信息,从而实现对个体行为内容与方式的指导。另一方面,个体的认知系统还可以发挥对行为的评判作用。认知系统可以监察行为是否偏离正确方向并发出警告,也可以判断行为与认知是否实现统一。教育引导行为。通过不同的教育促进不同的思想形成,什么样的思想引导什么样的行为。
2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1以需要的激发与唤醒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
一方面,就要让接受教育者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形成只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成为思维活跃性人才,激发他们对思想政教育的需要,一个人的需求将会带来无限动力,只有自己看重这个教育才能积极主动的接受教育,形成正确的思想,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另一方面,从整体入手要改变枯燥的思想政治的内容。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众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结合当下最新的事件,引起教育对象的关注,激发受教育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及其促进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具体分析接受教育者的情况,不同的对象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以及不同的教育内容。因材施教才能满足受教育的需求,在最短时间将知识内化于自己的思想体系。最终达到用符合社会价值要求的思想指导行为的教育目的。
2.2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啟示
首先,重视实践教育法在培养良好思想品德中的重要作用,为行为的发生创造平台。因此,我们就要在可能的范围之内多开展实践教育,不可否认,在有参与、可感知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往往会事半功倍,因为在实践中可以践行认识,并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在同伴和教育者做出的评价中及时调整行为,教育对象都需要得到社会和同伴的认可,而只有实践中这种来自社会和同伴的反馈才更明显,因此在实践环境中的教育影响力更大。此外,笔者认为在实践中教育者要将教育对象的知行统一看做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允许、鼓励教育对象去尝试错误,通过不断改正错误行为从而找到正确的行为。
其次,在改善理论教育方法中将教育从知识转向实践。常见的理论教育法,多存在灌输知识的无效教育的问题,只是一味的输入并没有让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最终也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仅仅只是在传递一阶级的思想观念,还要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角色扮演的具体要求,明确地告知教育对象在社会中扮演的各种角色,每个角色的要求以及没达到要求可能产生的后果,使教育对象不仅仅是在学习理论知识,而是学习如何做一个"社会人",也使理论放下其严肃、死板的包袱,成为指导教育对象行为的具体规范和标准。总之,就是促使理论教育从知识的传导转向实践的指导。
再次,重视榜样教育法的重要作用。"榜样教育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它以鲜明、突出的形象诠释着社会主义道德的主旋律和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它是一种比较具有实效性的教育法。由于个体成长的差异性决定了个体对于同等教育的内化程度不同,所以,不是每个教育对象都能在接受过一次理论教育就将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而且知行的统一也需要一个反复尝试的过程和阶段,这都需要一个榜样生动又持续地传递社会的要求和期待,让他们学习和模仿。此外,榜样的带头作用还可以形成利于社会发展的风气,滋养共同体内的心态。例如,家长、老师、同伴等榜样示范都可以为各自所在的场域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15-16.
[2] 徐俊川.关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研究述评[J].法制与社会, 2006(11):181-183.DeleteEdit.
[3] 蔡耀杰.论思想政治教育知行转化的困境与对策[D]. 上海:复旦大学, 2011.DeleteEdit.
[4 张茹粉.榜样教育的实效性探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143-146.
[5] 王智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基于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16):183-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