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汝漢教授:向新里程邁進
2017-05-16
人物簡介
呂汝漢教授,香港束華學院校長,畢業於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並獲英國蘭卡斯特大學頒授會計及財務碩士及博士學位。他曾先後任教於城市大學、浸會大學和中國人民銀行研究院等,於1998年加入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擔任院長,另亦擔任多項公職,包括粤劇發展基金顧問委員會副主席等。
1870年,東華三院創建,成為香港歷史最悠久及最具規模的慈善機構之一,多年來為香港社會提供醫療衛生、教育和社會福利等各項服務。
2010年,東華三院更進一步,以自資的方式,成立了一所高等教育學府——束華學院。同年通過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一連串嚴格的學院評審,並於2011年開辦學士學位課程及副學位課程。
2014年底,呂汝漢教授出任東華學院校長,他經驗豐富、精於管理,秉承“有教無類”的辦學理念,以豐富、優質的管理,團結各方力量,滿懷信心帶領學院邁向了一個新里程。
有的放矢,建立一個僵質、互信、和谐的校圜
春風化雨暖人心,三呎講台一生情。廣培桃李,教書育人,讓多少人甘願“衣帶漸寬終不悔”,又讓多少人為之“春蠶到死絲方盡”。教師無疑是天底下最偉大而神聖的職業。三十年前,呂汝漢教授加入了教師隊伍,成為了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
他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專業,曾在銀行工作過一段時間,後往英國蘭卡斯特大學進修並取得了會計及財務碩士、博士學位。其後進入教育行業,在香港公開大學工作了約17年,於2014年12月接任東華學院校長一職。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作為一校之長,更是眉員着沉甸甸的責任。特别是作為一座剛成立不久的年輕高校,呂汝漢教授延續學校有教無類的理念,希望為年輕人提供優質的教育以及和諧的教育環境。
呂汝漢教授在會計、金融和教育等方面都具備豐富的學術和專業經驗,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同樣可圈可點。他將自己管理學校的理念概括為“CPE.Q”四個字母。C為Creative,代表創意。“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一定有創新、創意的思維和理念,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下去。”P為Partnership,代表合作意識。“社會是一個群體,在發展中你總會需要通過不同的方式、與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人合作。單打獨鬥的方式縱或是可行,往往也事倍功半。”他以自己為例說,作為校長,他同樣需要跟學生、老師、校董會和校務委員會、政府部門以及其他機構合作,從而計劃和理念才能得以實施完成。
他進一步解釋說,E為Efficient、Effective,代表效率、效益。“我們是一所獨立營運的專上學院,沒有政府的財政資助,因而在學校營運方面一定要講求效率和效益,否則將被淘汰。”他明白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很重要。Q為Quality,代表質素,包括課程質素、學生質素等。
呂汝漢教授很重視這個方面:“課程質素很大程度上決定畢業生的質素,如果課程質素不好,那麼畢業生就不達標,出來社會,僱主對學生的評價也就不高,如此,學校整體的形象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在呂汝漢教授看來,學校就是一個大家庭,有賴老師、同學、家長等各個成員的互相支持,那麼互信的基礎則至關重要。“如果我不信任我的同事,不信任我的學生,他們也都不信任學校的話,這樣學校一定是不和諧的。”在管理方面,為了促成一個互信、和諧的校園氛圍,他注重與各方面溝通,並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作為管理者,我們要積極了解學生訴求,也要讓大家了解學校發展方向,每個月我們都會随機抽取不同課程和年級的學生及不同部門的同事共進午餐,大家暢所欲言,分享各自對校内某些事情的看法,讓他們有一種投入的精神,参與到這個大家庭中,共同朝着把學校辦好的目標努力。”
理论輿真踐结合,打造專業的僵秀人才
東華學院是一所年輕的學校,自成立起,學生畢業人數累計接近千人。呂汝漢教授出任校長後,大刀闊斧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帶領學院邁向了新的里程。他銳意培養學生具備“TWC”三項素質,即專業才能(Talent),解決問題的智慧(Wisdom)和對責任的承擔(Commitment),期望他們成為切合社會所需的優秀人才。
一個優秀的人才,具體來說,呂汝漢教授認為應該具備五個“P”素養,第一個P是指passion熱情,從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環境開始,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熱情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第二個是positive積極,“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一直悲觀厭世,那麼成就必然也會局限。”所以要以一種樂觀的、積極的、正能量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當中的每一個困難。第三個是persistent堅持,做任何事情若不能持之以恒,半途而廢是永遠不會成功的。第四個是prudent谨慎,古語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他認為應該具備居安思危的意識,無論是處在順境還是逆境,既不可得意忘形,亦不可一蹶不振。第五則是partnership,合作關係,要懂得建立自己的人脈網络、合作夥伴、工作團隊,朝雙赢、共赢的方向發展。
“我們希望從學校走出去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專業的優秀人才。”呂汝漢教授殷切地說。因此,從課程發展,到授課、學習等每個環節,學校都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確保畢業生能與社會實時接軌。他介绍情況說,在課程發展之初,學校就特別邀請業界人士參與討論並给出意見,除了注重專業性,还希望能讓學生明白應樹立怎樣的態度,了解相關實習與工作程序方面的問題。而在授課時,除了在校教師,也还會聘請校外人員分享其在工作環境中的經驗。“不單是書本知識,學生正確的心態同樣重要。”
此外,為了幫助學生適應,學校亦會不定期安排一些講座,邀請不同界別的人士分享他們成長、事業發展及其他寶貴經驗,讓學生向優秀看齊,也開拓眼界。學校還在海內外加強聯繫及拓展網络,以締造多元文化校園,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據了解,學校已與多個位於英國、美國、澳洲、内地、格瑞纳達、印度尼西亞以及台灣的海内外夥伴簽訂合作備忘錄及協議,亦積極與世界各地的學府及團體結盟,安排學生交流參觀,例如韓國學術及文化考察團、山東大學護理學院及澳洲悉尼大學臨床實習、英國“體驗西方文化”課程等。
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培養的關鍵還是在教育。從提高教學質素與加強學生管理雙管齊下,呂汝漢教授相信東華學院的畢業生會越來越優秀。
高瞻遠矚,更上層樓
舂播夏耕,秋收冬藏,每一次舂華秋實的過程都讓人欣喜,教育亦是如此。2016年,是呂汝漢教授從事教育行業的第三十個年頭,其中太多的難忘與感動都化為了為人師表的成就感與滿足感,他發自内心地說:“看到學生一年一年地成長,一批一批地畢業,他們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能為社會做出貢獻,這種滿足感是不言而喻的。部分以前教過的學生跟我一直都保持着聯络,每一次釁會他們也會邀請我,看到他們就像是看到自己的兒女在成長。”
自2010年成立至今,東華學院已走過了第一個五年,於教學及研究、國際夥伴關係、學生發展及畢業生就業情況等各方面均獲得不錯成績。這是一所年輕而發展迅速的學校。作為校長,學校的管理者,呂汝漢教授深知任重而道速:“東華學院現在遗是一所大專院校,雖然能頒授學士學位,但整體與大學遗是有很大距離的。從長遠發展看,我希望學校能更上層樓,發展成為一所優秀的私立大學。”
現階段學校在整體發展方面也作出了相應的調整,呂汝漢教授介绍說,東華學院成立之初有賴於東華三院在醫療等方面的基礎,因而較偏重醫護課程的發展,現在趨向課程範疇的多元化,例如在工商管理、幼兒教育、心理等課程有所拓展。另外,在推進研究銳意創新方面也採取了積極措施,如學院制定和改善了各項研究的相關政策,指引和監測制度,使學院能配合學術研究活動的發展和增長。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他相信事在人為。如果以五年為一個階段的話,他有着清晰的發展計劃:過去的五年是一個起步,已取得初步成績;從現在起接下來的五年是奠定基礎的關鍵,他決心加強各方面配合,共同努力;而第三個五年則是檢驗成果的時候,他希望能達到申請升為大學的資格,夢想成真。
在進入教育領域之前,呂汝漢教授從來沒有想到自己能做到今天的成績。古語說“勤能補拙”,他同樣相信努力可以鑄造實力,平凡也能創造不平凡,追與天資關係並不大,而關鍵在於願不願意付出。
生活,忙碌而精彩
呂汝漢教授經常鼓勵學生說:“做事不要怕吃虧,怕吃虧其實已經吃虧了。”何出此言呢?他解釋說:“經驗就是財富,多做一點無妨。很多人工作總是斤斤計較,殊不知,通過接觸不同的人,處理不同的問題,亦是一種鍛煉和學習。”為教育事業而忙碌,而奉獻,他從來都是樂此不疲,甘之如飴的。
人生最難得的就是將生活的每天都過成自己理想的樣子。面對壓力,他有著自己的一套放鬆方法——唱粤劇和打羽毛球。他是香港粤劇發展基金會顧問委員會副主席,多年來為推廣粤劇和傳承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他自己也喜歡唱:“小時候經常聽長輩們放收音機,久而久之就漸漸感興趣了。”每個月他都會抽一兩天時間,下班後到深圳羅湖,同一群志同道合的粤劇爱好者一起練習唱曲。
閒暇時,呂汝漢教授還喜歡打羽毛球,放鬆身心,也強身健體。他笑着說:“能在如此忙碌的工作之餘,仍堅持着兩個爱好,是多麼的不容易啊。我也鼓勵學生這樣做,懂得減壓。”
三十年,呂汝漢教授一直堅持在教育的戰線上,無論是哪個崗位,他都盡心竭力。擇己所愛,爱己所選,這就是他的一片教育心。未來很長,他有着“更上一層樓”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