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文化科技创新发展
2017-05-16
编者按:
文化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文化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培养优秀文化科技人才、组织文化科技创新、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进行中,各种新技术正广泛渗透到文化领域,重塑我们的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引领、支撑文化的建设发展。开展重点实验室建设,旨在及早在文化科技前沿进行布局,主动把握文化科技的发展方向,为文化科技領域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孵化和信息交流的平台。
2014年11月和2017年1月,文化部先后认定公布了两批18家重点实验室,涵盖文化艺术资源保护与开发、文化艺术生产和创作、文化装备设计与研发、文化科技基础性工作、传统工艺研究与利用、文化传播与服务等文化科技的各个领域。至今,首批6个实验室共承担科研任务89项,共获申请和授权专利16项,发表学术论文62篇、专著5篇,成果丰硕。
在此,刊发与文化装备设计与研发尤其是演艺装备技术相关的8家实验室简介,以助于进一步推动演艺装备科研创新,促进演艺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
演艺装备系统技术文化部重点实验室
一、概述
演艺装备系统技术文化部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Performing Art Equipment & System Technology)于2014年11月由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是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所”)。中国所2008年承担了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舞台机械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2014年通过了国家资质认定获得计量认证证书。在开展大量基础科研工作的同时,中国所也非常重视科技理论的推广应用,近年来所内科研人员参加了几十个国家省市级重大文化设施的建设服务工作。
本实验室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立足传统表演艺术转型升级,重点研究演艺科技相关领域关键理论及应用,是开展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的基地、高层次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的基地,也是吸引与聚集优秀科技人才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基地。
实验室研究对象:演艺场馆和演艺装备。
实验室研究内容:在演艺科技领域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文化需求与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把握世界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发展趋势,研究演艺场馆工艺设计理论,探索装备系统集成设计和数字化理论与方法研究,注重行业基础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特别重视装备质量检验检测和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技术的密切结合,持续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应用基础研究,积极推进研究成果向战略高技术的转化应用。
二、研究方向
演艺系统设计技术
演艺系统检测与评估技术
演艺系统数据分析与管理
围绕实验室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已经形成了3个学术团队,在各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团结协作地开展研究。
三、研究特色
以数字化手段开展未来演艺场所设计和未来观演艺术表现的研究;强调系统工程与系统理论在演艺装备的应用和实践;以技术标准为突破口,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提升;建设行业内最权威的质量检验检测、安全风险评估和数据分析处理平台。
视听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文化部重点实验室
一、概述
视听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文化部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Acoustic Visual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Ministry of Culture)2014年11月由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其前身是中国传媒大学演艺工程与舞台技术实验室,在中国传媒大学工学与艺术学多个一级重点学科支撑下,2005年创建。
实验室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建设,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以丰富与支撑文艺演出表现形式和手段,以提升演出内容艺术的表现力、感染力、影响力、欣赏体验与交互为主旨,重点研究与突破视觉呈现、听觉呈现、运动呈现和灯效、视效、声效、特效以及演出调度、演出协同、系统装备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为我国文化演出服务业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服务。
实验室以国家演艺科技重大需求和战略目标为导向、以观演空间、演艺系统装备和文化演出服务链等为主要对象,开展舞台综合效果呈现、演出协同服务、演出资源聚合管理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在演艺灯光、演艺音响、演艺机械、演艺特效、演出调度与控制、观演环境控制、演艺信息资源处理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并在本领域形成了本、硕、博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现代演艺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之一。
二、研究方向
演艺装备与舞台效果呈现技术
现代演艺协同服务技术
演出资源聚合管理技术
三、研究特色
综合与集成性,包括声学、光学、电子、电气、通信、机械、测控、信息等多个理工学科及工程技术的综合与集成。
交叉与交融性,包括理学、工学与艺术学的交叉、多学科技术集成与舞台艺术创作生产的交融。
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并重,以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应用技术研发。
产学研结合和国际交流并重。
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部重点实验室
一、概述
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部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Digital Integrated Innovation For Performing Arts,Ministry of Culture)2014年11月由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
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上海戏剧学院,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龙晟文卫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明和光电设备有限公司、上海风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瓦格纳比罗舞台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等为共建单位,以集成创新理念,依托上海戏剧学院的戏剧、戏曲、影视、舞蹈等综合艺术学科群;编剧、导演、表演、设计、管理等为专业链,基于数字媒体技术与演出艺术的融合,由多媒体演艺虚拟空间实验室、米亚艺术中心、上戏实验剧院、舞台灯光实验室、数字戏剧博物馆和E演媒体平台等联合组成。
实验室建设宗旨:致力于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探索新技术在演出艺术创作与生产中的应用,推动新型演艺创作实验和新型演艺人才的培养,创新演出艺术的创作工具,建立表演艺术数据库,推进创作科研与演艺企业的协同创新,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
实验室主要研究内容:聚焦于新型演出艺术形态和语汇的创作研究,开展新媒体艺术演出作品的创作实验,推动戏剧、影视、游戏、动画、展览展示、大型活动的交互设计研究,深化和完善虚拟排演系统研发,加强数字媒体艺术学科(演艺)建设,培养复合型新媒体演艺专业人才队伍。
二、研究方向
研究新型演艺产品的艺术语汇和表现形式
多用途新媒体剧场的研究与建设
舞姿数据库(Motion Bank)建设与创新应用研究
沉浸式交互体验的数字影像艺术以及互动球幕电影
新型演艺创作辅助工具的研究与开发
探索新媒体复合型演艺人才培养模式
新媒体演艺交流展示平台(E演)
三、研究特色
推进演出艺术与新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创作生产新型演出艺术产品,探索艺术形态和语汇创新。
提供演艺工作者新的数字化创作工具,探索适合新型演艺的剧场空间建设模式(包括部分老剧场的数字化改造)。
探索新型演艺的实时跟踪、量化数据、分析反馈等机制。
作为对新型演艺的支撑,通过特色专题戏剧数据库建设,推进演艺文化资源的再利用。
音视频修复与评测文化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一、概述
音视频修复与评测文化部重点实验室(Audio and video repair and evaluation of Key Laboratory of the Ministry of culture)2014年11月由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其前身是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2010年创建的音视频恢复处理重点技术实验室,实验室依托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与深圳市智骏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海立方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研究音视频输出的成果,成体系化、参数化地建立不同时期、不同技术标准录制的音像磁带模拟转换数字质量评测数据库,可以对历史音像磁带模拟音视频转换的数字音视频进行实时质量评价,对不达标音视频数字化采集给出可量化的技术改进方案。通过进一步对历史音视频磁带记录内容高保真采集测量参数和测量方法优化以及数字降噪量化测量技术的系统化研究,提出历史音/视频磁带记录内容高保真采集、高保真降噪客观评价行业或国家建议标准。这些标准的建立,将对规范国家珍贵媒体内容资源的抢救与保护,历史音像资料数采集、数字化存储,音像内容资源的深加工利用、构建音像内容资源数字化信息平台提供基础支撑。
实验室制定音频载体记录修复及数字化转换技术标准,是我国文化艺术资源领域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它的研究与制定,对于规范和促进我国文化艺术资源的抢救、保护、管理、共享,对于文化系统的基础资源建设;对于推动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的建设与研究,起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方向
研究音/视频磁带物理老化机理和人工干预修复机理。
研究历史音视频磁带记录内容高保真采集和高保真降噪技术评价体系。
三、研究特色
理论创新
相对于构成磁带基体材料的(物理的、化学的)老化进程不可逆性质,磁带基体表面涂层(磁性层)中记录的信号输出特征(剩磁磁场总磁通)相对稳定,造成老化磁带信号输出劣化的原因在于,老化磁带表涂层中的共聚共混材料水解析出到播放设备的磁头所形成的物理损失所致。在固定的条件下,信号劣化程度只与磁带析出物转移到磁头的积累量相关。
实用技术创新
沿着磁带基体涂层制备、涂敷技术的逆过程,研究开发覆盖磁带基体表面损伤的功能涂层及超薄膜涂层技术。采用无纲目构造粘合剂作为磁带表面损伤修复的主要材料,在国际上首次将超薄膜涂层技术应用于老化音视频频磁带的抢救。
数字舞台设计与服务文化部重点实验室
一、概述
数字舞台设计与服务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Digital Stage Design and Service,Ministry of Culture)2016年12月由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由依托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及其他6家共建单位联合建设。
数字舞台是舞台演艺创意创作、剧场构建和商演服务的底层技术平台,由“舞台演艺协同创作平台→舞台演艺数字演艺剧场→舞台商演网络交易平台”依序组集构建,为舞台剧创剧演提供数字化的开放式协同作业平台。
二、研究方向
数字舞台设计技术
舞台虚拟交互技术
演出数字服务技术
三、研究特色
沉浸式交互动漫文化部重点实验室
协同创新
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依托单位,以武汉凌云交汇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盛世飞扬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京剧院、湖北长江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剧百汇院线、红脸舞台网等为共建单位,并与江汉大学和武汉音乐学院的工作團队合作,逐次形成面向舞台演艺产业的有效开放,实现数字技术与舞台艺术的有效协同,以及面向满足人民需求的舞台剧创剧演的有效创新。
集成融合
通过集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场景快速采集及构建技术、数字出版技术、计算机音乐创造技术、数字可视展示技术、舞台模块化控制技术、舞台灯光网络控制技术、智能灯具研发生产技术、激光及大功率LED舞台光源应用技术、舞台数字安监技术、数字管理平台技术、协同创新设计平台技术、EIP技术、虚拟仿真技术、3D反求及打印技术等,融合构建数字舞台底层技术体系,研发舞台演艺协同创作平台、舞台演艺数字剧场设计平台、舞台商演网络交易平台,为舞台剧创剧演产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
链式开放
以满足全体人民对于舞台剧创剧演的需求为原始动力,通过舞台演艺协同创作平台创作满足人民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市场性的优秀和经典的舞台作品;通过舞台演艺数字剧场设计平台,创作并快速构建充满现代感和剧情感的剧场系统;通过舞台商演网络交易平台,实现舞台剧演的快速推广、商业巡演、面向巡演效果的快速改进,以及面向人民需求的新剧创作。
互动媒体设计与装备服务创新文化部重点实验室
一、概述
沉浸式交互动漫文化部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Immersive Interactive ACG,Ministry of Culture)2017年1月由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实验室依托中国动漫集团,联合共建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优酷公司,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整合四方优势资源,专注于虚拟现实技术研发,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动漫游戏等观看体验方式及呈现方式的转变,并通过对沉浸式动漫分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实现VR作品在线播放,从而构造VR技术研发、内容创作、平台播放的微生态闭环。实验室还将对部分文化遗产进行VR影视呈现,制作出世界一流的VR影视作品,通过高科技手段传播中国文化。同时实验室在技术研发、内容制作、资源整合过程中可实现人才队伍培养,构建新一代交互动漫内容体系与技术行业标准,引导我国动漫产业的创新性发展。
二、研究方向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将围绕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动漫展开。虚拟现实(VR, Virtual Reality)是指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一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可以借助专门装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物体进行交互,从而获得逼真的感受和体验。沉浸感源于虚拟现实构建的场景对用户的完全包裹,使得用户的视觉、听觉、触力觉、甚至味觉和嗅觉等感官都与虚构的内容保持一致,从而达到使用户完全沉浸在虚拟环境中的目的。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高想象性和交互性,未来实验室将研究构建沉浸式动画体验的核心关键技术。
三、研究特色
沉浸式交互动漫基础交互和呈现硬件平台研究
沉浸式交互动漫的视听语言及叙事机制研究
沉浸式交互动漫的分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沉浸式交互动漫的集成创作平台及应用示范
通过四个方向的研究,构建虚拟现实技术研发、内容创作、平台播放的微生态闭环。
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一、概述
互动媒体设计与装备服务创新文化部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Interactive Media Design and Equipment Service Innovation,Ministry of Culture)2016年12月由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其前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实验室,始建于2000年,2007年批准为首批(动漫类)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黑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室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面向数字创意设计前沿研究领域,重创新、重应用、重跨界、重服务,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艺术创意思维为导引,互动媒体设计与装备服务创新为重点,开展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研究,持续不断地产生高水平创新成果和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
实验室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数字媒介形态、互动技术和装备服务等为主要对象,开展媒体交互特征及其审美体验、媒体界面形态及技术、智能网络交互、虚拟制造与数字化装配、多领域协同与多目标关联产品设计、服务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发,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和本、硕、博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先进的基础性、跨学科、开放式的文化科技研究机构之一。
二、研究方向
数字媒介形态设计
复合媒介设计
智能交互设计
人机合作与服务机器人技术
三、研究特色
交叉性、融合性、跨界性
实验室拥有一支多学科背景、兼具艺术创意思维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团队,背景涵盖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建筑学、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研究方向,以数字化、智能化设计为切入点,在娱乐、网络、航天、军事、教育、文化、艺术等多领域从事跨学科设计研究与实践。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
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基础研究,进而支持共性应用技术研发与服务
注重国际合作
注重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
一、概述
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部重点实验室(Evaluation Technology of Cultural Brands, Key Lab of Ministry of Culture)2016年11月由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
实验室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建设,以资产评估、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多个学科为支撑,定位于面向文化品牌评测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独立科研机构,重点以文化品牌为研究对象,构建品牌评测有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体系,为我国文化品牌评测领域提供基础型研究的理论支撑和应用型研究的技术服务。
实验室以国家文化品牌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导向,以文化品牌评测技术为研究重点,在本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在文化品牌评估方向开展学术交流、培养硕博士人才、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
二、研究方向
文化品牌价值评估技术
创意产品测评技术
文化品牌竞争力测评技术
三、研究特色
產学研合作模式创新。依托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学术资源,聚合文化品牌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先进的理论指导文化品牌的建设、推广,联合国内外社会各界共建协同创新体,是将高校研究成果顺利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的良好平台。
开拓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实验室填补了我国文化品牌研究、评估、咨询领域的空白,能够提升文化主体对文化品牌的关注程度,加强行业品牌意识,对品牌建设、品牌保护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提高文化品牌评估领域国际话语权。实验室以研发文化企业品牌评价相关国际标准为重点,推动建立面向全球的文化品牌评价体系,定期向国内外发布具有普遍认可度和影响力各类文化榜单,提升我国文化品牌评价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编辑 张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