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
2017-05-16杨玉平童世华
杨玉平 童世华
摘 要 校企合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表现出一种不太稳定的现象,长时间的合作案例也比较少。本文从问题出发,提出构建有利于校企合作稳定和持久发展的机制,对学校和企业长久持续合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长效机制
0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职业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高职培养人才的数量占据了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数量的一半以上,培养出来的人才以技术技能型为主,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如今为了使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校企合作是提升人才质量的必经之路,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体制、机制、保障、企业自身实力和学校自身办学条件等等,都突显出或多或少的问题与不足,使得校企合作不长久。校企合作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症下药,才能使校企合作长久持续下去。因此,本文将从利益机制、参与机制、约束机制、情感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入手,研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1 建立“互利互赢”的利益机制
企业和学校能够一起参与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归根到底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的。企业为了找到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员工,给其带来较好的效益;学校为了培养更能符合企业用人能力要求的毕业生。高职院校能够和企业稳定持久地合作下去的关键在于双方都能长期地从合作中得利,而不能片面地认为企业一旦与学校签了合作协议,培养技术人才的任务就是学校的,最后毕业到企业上岗,最后由于缺乏培养质量过程考核监管,培养出业的人才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从而让企业觉得“失利”了。大多数学校在合作中不积极不主动。为此,学校应积极主动地配合企业进行完成企业所需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展理论研究、编写合适的教材、制定合理的计划。企业应給学校提供相关的生产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企业实践机会。
2 建立“互帮互助”的参与机制
在现阶段,许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往往不太愿意花太多的成本在人才培养上,与学校的合作也往往流于形式,并不会花太多时间在人才培养上。较大的有实力的企业一般对人才培养较重视,但往往因为某些原因也不太喜欢与学校合作联合培养技术人才,而是自己创办培训学校。因此,要使校企能够真正有效的合作,学校必须提高自己的主动性,争取与正规的大企业合作,转变思想,要以服务的观念辅助企业进行技术人才培养。同样企业也应该深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底层,为学校提供实践研究的帮助,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相关课程设置,编写相关教材。建立由教师和员工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学校为企业提供理论支持,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机会。
3 建立规范有序的约束机制
学校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共同开展的事业,为了因对方的过失对自己造成损失,必须建立约束机制。如果有任何一方认为合作项目是“公家地”,希望自己少付出或不付出,别人多付出,而最后得到利益的却是共同的。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对合作伙伴造成损失。为了使合作能够长期持久下去,就必须建立约束机制,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双方还必须受到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约束。必须制定国家层面的具有详细权利义务说明的责任明确的法律或地方政府层面的法规,并且要依法严格地执法。除了建立法律上的约束机制,还应在道德方面加强约束,建立道德约束机制。
4建立情感联络机制
要搞好校企合作,建立情感联络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常有人事关系这一说法,俗话说“人事人事,先人后事”,意思就是说,要想办事先得把人找到,要想把事办好,就得先和当事人把关系搞好。学校和企业要想合作好,必须得让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把搞好关系。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普通教师和企业一般员工层面,在平时的合作中,要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在做任何事时,双方都要委派人员参与其中,经常在一起共事,就有了交流,从而建立起情感;二是学校和企业层面,学校有什么福利待遇,应考虑与之合作的企业员工,让其感觉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同样企业就什么福利也应考虑学校参与合作的教师。使教师和人员真正成为有情感的一家人。
5 建立政策引领的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从政府角度出发,为校企合作顺利进行保驾护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开放的用人制度,广泛吸收企业的技术技能人员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对企业退休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行反聘。(2)对企业的保障,对校企合作企业各方面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减免政策等,对企业资质的提升加分。(3)加大财政资金对校企合作项目的投入。(4)出台政策,降低校企合作风险。(5)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为校企合作项目提供风险评估服务。
参考文献
[1] 卢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探究——基于协同创新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6(2):106-110.
[2] 易新河,益民,陈智勇,等.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高教论坛,2014(2):36-41,68.
[3] 刘春玲,杨鹏.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问题及内涵发展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12-114.
[4] 欧阳媛,张永敬.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内涵与特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8):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