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诊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的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
2017-05-16孟文文赵婷皮红英
孟文文,赵婷,皮红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心内科,北京 100853)
·论著·
北京市门诊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的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
孟文文,赵婷,皮红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心内科,北京 100853)
目的 调查北京市门诊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情况、影响因素以及存在问题。方法 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535名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发放自制调查问卷,收集家庭自测血压的相关信息,对问卷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患者的家庭血压计持有率为90.3%,进行家庭自测血压的患者占63.0%,其中每日家庭测量率为22.2%,每周测量率为19.8%,每月测量率为20.9%。采用家庭自测血压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发现文化程度、高血压病程、是否持有血压计、血压是否达标是影响家庭自测血压的主要因素。结论 北京高血压患者血压计持有率与发达国家已无明显区别,甚至更高,但使用正确性和规范性有待提高。需关注影响家庭自测血压的因素,优化血压管理。
高血压;血压测定;家庭护理(非专业) ;横断面研究
家庭自测血压作为高血压患者治疗和管理的一项辅助措施,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针对疾病治疗的参与意识、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进而降低脑卒中等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1-2]。因此,家庭自我血压监测是提高群众血压健康意识和医学保健意识的重大举措[3]。正是基于上述优点,我国于2012年推出了《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中详尽阐述了家庭血压监测方法以及家庭配备血压计的推荐标准[4]。然而,目前国内针对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的现状调查相关报道甚少,北京作为首都在政治、经济以及卫生事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掌握家庭自我血压监测在北京地区的现况具有重要的意义[5-6]。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我院门诊就诊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现况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评价,为进一步推进家庭自测血压的开展、改善高血压管理现状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6年1至5月于我院心内科门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所选患者已被确诊为患有高血压,病程3个月以上。人口统计学特征和临床数据由调查问卷得到。现场采用同一型号的上臂式欧姆龙电子血压计统一测量血压。
1.2 危险因素 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按我国2006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体质量指数<18.5 kg/m2为体质量过低,体质量指数18.5~23.9 kg/m2为正常,体质量指数≥24 kg/m2为超重,体质量指数≥28 kg/m2为肥胖[7]。高血压家族史:指直系亲属(父母、同胞兄弟姐妹)至少1人患有高血压。家庭自测血压率:指家庭自测血压,平均每周至少测量1次的患者的比例[8]。
1.3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以下资料:①一般资料:门诊号、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②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家族史、并存临床疾患;③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情况:是否配备家庭血压计、家庭血压计类型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数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测量所有调查问卷由笔者及统一培训后的护理人员发放、收集,当场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545份,回收535份,回收率为98.2%。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见表1。2.2 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及血压计持有情况 见表2。
2.3 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影响因素分析 对家庭自测血压相关因素数据进行定性分类,通过χ2检验分析高血压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程、血压计持有情况、诊室血压达标情况等因素对家庭自测血压情况有无差别。见表3。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门诊高血压患者的家庭血压计持有率为90.3%,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占47.2%,较2010年北京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计持有率及电子血压计的比例为66.7%和33.7%有了大幅提高[9]。高于上海市的血压计持有率87.8%,浙江省市区血压计持有率89.3%和江苏省南通市血压计持有率58.9%[10-12]。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准确性好,故目前各国的指南一致推荐使用经国际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13-14]。本次调查中上臂式血压计的持有率高于2010年的调查结果[15-16]。血压计持有率的大幅提升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情况与居民保健意识的增强密不可分,在国家一系列的健康行动推动下,北京市血压计持有率方面与发达国家已无明显区别甚至更高。但仅有16.8%的患者会准确使用血压计及了解注意事项,说明我国的高血压公众教育仍然未能得到广泛普及。测量血压的不正确、不规范,直接影响血压数据的准确性。
中国医师协会2005年对北京和上海门诊高血压调查结果显示每天自测血压者为6.8%,每月自测血压者占41.7%[17]。2010年通过针对北京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调查显示自测者占43.8%[9]。此次的调查研究中,进行家庭自测血压的患者占63%,其中每日家庭测量率为22.2%,每周测量率为19.8%,记录每次测量血压数据的患者占总人数的17.2%,在就诊前测量血压并把数据提供给医生的占14.8%。尽管本研究数据与既往调查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相较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18-19]。通过家庭自测血压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我们发现,高血压患者自身的文化水平情况是家庭血压自测的影响因素。患者所受教育水平越高,患者越能完成家庭自测血压情况。高血压病程长短同样是家庭血压自测的影响因素。这些可为临床医生预测高血压患者的家庭自测血压情况提供依据,并使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更具有导向性和针对性。
表1 535例高血压患者的一般情况
表2 535例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情况
家庭血压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水平,且提供长时间的数据,通过连续规律的家庭监测血压值可为医生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家庭血压对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预测意义都好于诊室血压[20]。因此,在高血压病的诊断、监测、风险评估和药物疗效评价过程中,应充分关注患者的家庭血压[21-22]。推动群众健康教育,增强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意识,规范自测血压操作,同时增强医护人员对于家庭血压的重视,对于优化血压管理,提高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具有重要意义。
[1] 黄晓有.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2012,18(13):10-11.
[2] 姜瑞华,陈红楠,朱松岩,等.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在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控制和达标中的作用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5):793-795.
[3] 曹少军,毕磊,武云涛,等.认识自我血压监测的重要性[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10(4):446-447.
[4] 王继光.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2,4(4):43-46.
[5] 李剑,赖银胜,周荣峰.原发性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研究干预模式的探讨[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学术交流会,2015.
[6] 吴素芳.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治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6):32-32.
[7] 陈春明,孔灵芝.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4-45.
[8]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19(5):42-93.
表3 家庭自测血压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例)
[9] 杨晓辉,姚崇华.北京市社区就诊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情况及对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8):739-743.
[10] 严玉洁,郭赵云,姚保栋,等.上海市闵行区高血压患者家庭电子血压计配备及使用情况调查[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5,10(2):145-147.
[11] 徐小玲,唐新华,黄歆然,等.浙江省城市社区高血压管理患者家庭自测血压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3,18(6):459-462.
[12] 龚鹏宇,彭美娣,席天颖,等.南通市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的现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6):4633-4635.
[13] PARATI G,STERGIOU GS,ASMAR R,et a1.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blood pressure at monitoring at home:a summary report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J].J Hypertens,2008,26(8):1505-1526.
[14] IMAI Y,KARIO K,SHIMADA K,et al.The Japanese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pressure at home(second edition)[J].Hypertens Res,2012,35(8):777-795.
[15] VIERA AJ,COHEN LW,MITCHELL CM,et al.How and why do patients use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s?[J].Blood Press Monit,2008,13(3):133-137.
[16] YANO Y,HOSHIDE S,SHIMIZU M,Et al.Association of home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changes with changes in cardiovascular biomarkers during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J].Am J Hypertens,2012,25(3):306-312.
[17] 王继光.家庭血压监测好处多[J].健康指南,2012(7):26-27.
[18] 李燕,李发红,魏方菲.2010欧洲高血压学会家庭血压监测指南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4(2):1293-1294.
[19] MCGRATH BP.Home monitoring of blood pressure[J].Aust Prest,2015,38(1):16-18.
[20] GABORIEAU V,DELARCHE N,GOSSE P.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versus self-measurement of blood pressure at home:correlationwith target organ damage[J].J Hypertens,2008,26(10):1919-1927.
[21] 于建辉,杨彩红,陈敏芝,等.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状况的调查[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14(6):645-647.
[22] 路德利,赵曦,李丽,等.水银柱血压计家庭自测血压培训方法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2):193-195.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of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n the out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Beijing
MengWenwen,ZhaoTing,PiHongying
(DepartmentofGeriatricCardiology,ChinesePLAGeneralHospital,Beijing100853,China)
PiHongying,Email:colourleaf@163.com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om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rate and related factors in hypertensive outpatients in Beijing.Methods Five hundred and thirty-fiv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distributing the same questionnaire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Results The holding rate of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 was 90.3%,63.0% of them wer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at home,which including the daily measurement at a rate of 22.2%,weekly measurement at a rate of 19.8%,and monthly measurement at a rate of 20.9%.The educational background,duration of hypertension,hypertension monitor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were the main affecting factors of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by single factor analysis.Conclusions We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strategy of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management of home blood pressu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reatment result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Home Nursing;Cross-sectional studies
中国全民健康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战略研究资助项目(2014-ZD-09)
孟文文,硕士在读,主管护师,Email:569933948@qq.com
皮红英,主任护师,Email:colourleaf@163.com
R544.1
A
10.3969/J.issn.1672-6790.2017.02.017
2016-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