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玉米品种的选择(上)
2017-05-16史枢卿
文/史枢卿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先锋种子事业部)
青贮玉米品种的选择(上)
文/史枢卿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先锋种子事业部)
我国审定了近百个青贮玉米品种,但因为只重视干物质产量,忽视淀粉含量,造成了我国牛奶生产成本高,这类专用青贮玉米品种已被大型奶牛场逐一淘汰。好的青贮玉米品种应具有哪些特点,如何认识单纯以干物质产量指标来评价青贮玉米的不足,如何辨别市场上对青贮玉米产量的虚假宣传,针对这些问题,从国外大量试验数据和国内7 年的试验数据,对正确的青贮玉米品种概念和评价方法进行介绍,提出了简明可行结合最新饲料学和分析科学成果的中国青贮玉米品种评价综合指标,并对我国青贮玉米品种审定方法和流程提出建议。
青贮玉米;品种;评价;审定;淀粉含量;泌乳净能
1 青贮玉米的介绍
1.1 青贮的目的
青贮是粗饲料的两种主要加工方式之一,是将牧草饲料原料在较高水分下,通过形成厌氧环境,经过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降低pH值,达到可以保存以备后期使用的目的。
1.2 青贮玉米的分类
玉米是最常见的青贮原料之一,其它常用作青贮的作物包括苜
蓿、小麦、燕麦、高粱等。
1.2.1 根据原料利用部位及能量分类
(1)根据原料利用部位分类
根据玉米原料的不同,可进一步将青贮玉米分为单玉米粒青贮(高水分玉米粒青贮)、单秸秆(收获鲜食玉米或籽粒玉米后的秸秆)青贮(其中收获粮食玉米后的秸秆青贮一般称为黄贮)和包括籽粒也包括秸秆在最佳收获期以收获青贮为目的的全株玉米青贮。此外,还有玉米穗青贮(包含玉米轴及玉米果穗苞叶)、只收获玉米穗及穗以上秸秆的带穗半株玉米青贮。
(2)根据能量排序分类
根据能量密度从低到高,青贮玉米可以分为黄贮(秸秆青贮)、常规留茬全株青贮、高留茬全株青贮、半株玉米青贮、玉米果穗带苞叶青贮、玉米穗(不带苞叶)青贮、玉米粒青贮7 个类型。
1.2.2 根据种植收获分类
从玉米的种植收获上,以收获干玉米粒为主的,称为粮食玉米生产,而因为其中60%~70%的玉米粒主要用做动物饲料,因此粮食玉米生产应该称为饲料玉米生产,在美国还有一部分粮食玉米用作乙醇燃料(2014年约占总粮食玉米收获量的30%)。
收获籽粒和秸秆作为奶牛、肉牛、肉羊饲料的生产称为青贮玉米生产。欧洲(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还将青贮玉米用作沼气发电,虽然与青贮玉米的加工制作方式相同,但一般根据用途称为生物能源玉米(或沼气发电玉米)。
粮食(饲料)玉米和青贮玉米是种植玉米的最终两种主要用途,粮食(饲料)玉米中的新用途是作为乙醇燃料,青贮玉米中的新用途是用作沼气发电,美国和欧洲两国对玉米的新用途,充分体现了玉米高能量的特点,均是基于土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1.3 青贮玉米的意义
目前我国积极推进“粮改饲”项目,其最大意义在于:从土地的利用效率,可最大化土地生产力,把收获饲料(粮食)玉米变成收获青贮玉米,一般增加每亩或每公顷土地作物总代谢能20%。
发达国家玉米种植首先是要满足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青贮玉米在玉米种植面积中的比例,可体现一个国家畜牧业发展程度和农业发展水平,可作为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一个侧面指标。农业是国家产业的基础,农业生产力的高低,奠定了国家整体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是农业生产力低的国家,一个低农业生产率的国家,特别是大国(某些小国可以单纯依靠贸易来进入发达国家而无需农业),是不可能支撑这个国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
美国常年青贮玉米收获面积占全部玉米收获面积的8%~12%,历年美国青贮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3 700~4 500 万亩之间。预计我国未来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将可达到全部玉米种植(收获)面积的20%,因为我国没有像美国那样每年有1 亿9 百万亩苜蓿(包括纯苜蓿田和混播苜蓿田)的种植面积。以目前我国每年种植玉米5.2 亿亩计算,未来我国的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应在1.0 亿亩,可以使我国奶牛、肉牛的生产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绵羊、山羊在放牧基础上补饲青贮玉米也可降低我国畜产品的生产成本,可较好地应对国际市场肉奶制品的竞争,也能够较好地扩大国内市场消费需求。
1.4 青贮玉米的留茬高度
从最大化土地生产力来讲,一般青贮收获时的留茬高度在15~20 cm,即玉米除去根和地上15~20 cm的底部秸秆,其余的植株全部用作青贮,称之为全株玉米青贮。
为了提高秸秆的消化率,减少青贮玉米的制作成本和饲料浪费,对高产奶牛,可以将留茬高度提高到45 cm,与留茬高度15 cm相比,每亩青贮干物质产量减少15%,但每亩产奶量(即每亩可消化能量)只减少3%,这可极大减少收获储藏成本,降低牛场青贮总成本,因此,对以亩计价收获青贮玉米,特别是对自有土地,采取高留茬是可行的方法。
总体来说,就是在未来有更多青贮玉米种植或有较富裕的粗饲料贮备时,可以将留茬高度逐步提高,只收获果穗以上的部分做青贮,因为这样的青贮玉米能量高、秸秆的消化率高。而果穗以下的秸秆则还田,实现各部分的最佳使用。
2 青贮玉米的特点
青贮玉米首先是玉米作物的一种利用方式,任何玉米品种都可以用来做青贮。但作为一种玉米的用途,青贮有其独特性,因此需要一些特殊的评价指标。
2.1 青贮玉米的独特性
青贮玉米与其它作物相比,不仅仅是牧草,用秸秆提供营养。比如苜蓿,除了提供纤维,还提供蛋白质,其蛋白质主要来自于叶片,纤维主要来自于茎秆,但无论茎秆还是叶片,都是草,不是果实。青贮小麦、燕麦的最佳收获期均在孕穗期,以抽穗期为好,因此也是以收获茎秆和叶片为主。
青贮玉米与这些作物不同,最主要的可消化能量来自于玉米籽粒,最佳收获期的青贮玉米,其可消化能量的65%来自于玉米籽粒,因此对青贮玉米来讲,籽粒最为重要。所以,一个好的青贮玉米品种,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粮食(籽粒)玉米品种。换言之,青贮玉米品种与普通玉米品种,相似性或相同点大于不同点,共性大于差异性。但不是所有的籽粒玉米品种,都是最好的青贮玉米品种。而不是一个好的粮食玉米品种,就一定不是一个好的青贮玉米品种。即青贮玉米是粮食玉米品种中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于粮食玉米品种之外与普通玉米品种完全不同的品种类型。很多玉米品种,既适合用作籽粒玉米生产,也适合用作青贮玉米生产。只适合青贮玉米生产而不适合籽粒玉米生产的品种,是很少的。
2.2 评价青贮玉米品种的三大基本要素
青贮玉米品种在满足籽粒产量高的前提下,还应从产量、熟期和农艺特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2.1 青贮玉米的产量
(1)标准(水分)青贮产量
青贮玉米品种的产量,以含水量65%时的全株鲜重产量来衡量,称之为青贮玉米的标准水分产量,这是因为在制作青贮玉米时最佳干物质为35%(即水分65%)。虽然也有用100%干物质产量来衡量的,但假如水分很低,最后计算出的100%干物质产量很高,但未必是更好的品种,因此评价产量,首先要对评价的青贮玉米限定一定的水分,青贮玉米的最佳干物质是32%~38%,即水分在62%~68%,可放宽到60%~70%。
因此在评价青贮玉米品种的产量时,首先是限定收获时水分达标范围,超过此范围,表明收获期不正确或者所评价的品种的熟期不适合所在区域。其次是评价青贮玉米品种需要用标准水分青贮产量来进行,不建议使用100%干物质产量,因为其不直观。更不建议使用生物产量(Biomass)的概念,一是因为Biomass概念本身不适用于农业生产,是生物学概念,生物产量包含不收获的根和留茬部分;二是生活中经常被农民当作与鲜重对应,而实际却是100%干物质产量。为避免混乱,也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学科特点,应该采用65%水分的青贮鲜重作为标准(水分)青贮产量,因此可以使用100%干物质产量概念,但应坚决摒弃Biomass概念在青贮上的使用。(2)每亩干物质产量的计算公式
每亩干物质产量(kg)=每亩青贮鲜重产量(kg)×青贮干物质含量(%)
每亩青贮鲜重产量,首先与每亩青贮玉米种植密度有关,一般来说,每亩密度越高,每亩鲜重越高,在达到最佳密度后,每亩鲜重产量下降。因为最大每亩干物质产量的密度比最大鲜重产量的密度要低,因此不能追求最大鲜重产量。
每亩最大可消化能量的青贮玉米最佳播种密度比每亩最大干物质产量的密度还要低,因为密度过大,籽粒产量低,相对秸秆产量高,每亩可消化能就低。即最大籽粒产量收获密度<最大每亩代谢能收获密度<最大每亩干物质产量收获密度<最大每亩鲜重产量收获密度。
因此,不建议追求最大每亩鲜重产量,也不必追求最大籽粒产量;可以追求最大每亩干物质产量,最好是最大每亩代谢能产量,因此青贮玉米品种与普通粮食品种的独特性:一是品种要耐密或选择可耐密种植的普通玉米品种,即要比一般籽粒品种更耐密;二是植株要高,但不要追求植株粗,因为尽管粗的植株干物质产量高,但一般其要求的总播种密度低,更重要的是其植株消化率低。只有具备耐密和植株高两个特性,才能带来高干物质产量,即高青贮产量。但也不能在追求高干物质产量时,忘记青贮玉米与饲料玉米相同性大于独特性。
2.2.2 青贮玉米的熟期
最佳青贮玉米收获时,籽粒淀粉线在1/2~3/4(籽粒1/2~3/4变硬,乳线即白色部分占比25%~50%),此时距离玉米粒出现黑层,达到生理完熟,还需7~10天,因此如果想最大化利用作物可生长天数,充分利用光照和积温,可以采用生育期略长的品种,这对高纬度地区、山区高海拔的温度低、积温有限地区有重要意义,如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地区,如果种植青贮玉米,可以选择第一积温带的玉米品种,第四积温带可以选择第二积温带的玉米品种,通过选择生育期长的品种,可达到青贮玉米的高产。但对夏播地区,因为现有品种已充分使用了积温,生育期没有扩展空间,且现有主栽品种在中国采用传统收玉米穗的模式,而不是直接收玉米籽粒的收获模式,以及要及时播种后茬小麦,在这一区域,就不可以选择生育期再过长的品种,可以选择生育期长3~5 天的品种,而不能选择热带血缘品种,否则青贮玉米收获时,水分太大,籽粒发育不完善,青贮干物质产量不高,而能量损失巨大,干物质低,压窖时养分损失大。
国内有人认为青贮玉米生育期可以比粮食玉米晚10~15 天,这是不对的,这样的品种在青贮玉米收获时,籽粒发育不足,淀粉线只达到1/4,鲜重会高,但能量密度很低。采用普通玉米品种,正常青贮玉米最佳收获期在中国春播地区,只可比收获籽粒玉米早7~10 天,不能太早收获,如果采用熟期晚7~10 天的品种,收获期应该在其他老百姓收获籽粒玉米时同时收获。
总之,在积温充足地区,春播玉米,可以选择生育期略长的品种,但不要过早收获,比如在我国新疆、宁夏、甘肃地区就宜选择生育期略长的品种,适时早播,以充分利用光热水资源,实现高产,在其他人种植的常规普通品种收获籽粒时,进行青贮玉米的收获。
在积温不足地区,可跨积温带选择品种,用中熟玉米品种代替早熟玉米品种以实现高产;在不能种玉米的地区,可种早熟玉米品种,收获玉米果穗基本成熟的青贮玉米,因为1 亩青贮玉米相当于2亩大麦/黑麦草/小麦青贮的可代谢能,在我国青海、西藏、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河北坝上地区就可以采用极早熟玉米品种做青贮。
因此在青贮玉米品种审定和普通玉米品种的跨区使用上,种子管理部门应该放松管制,鼓励群众多试验,选择出合适的品种,特别是黑龙江地区国内的积温分区基本概念不完全正确,分区不能真正体现玉米的生理生长需求,亟需按中国生产积温概念重新划分。
总而言之,青贮玉米品种熟期≥普通籽粒玉米品种熟期。
2.2.3 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特性
从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栽培上,青贮玉米品种应具有以下农艺特性。
(1)抗倒伏性
抗倒伏性是籽粒玉米和青贮玉米共同的要求,因为青贮玉米播种密度略高,一般每亩玉米栽培密度越高,作物的根系发育因植株间对水、肥、光的竞争加大,因而在较高密度下植株越弱小一些,抗倒伏能力就差一些。但青贮玉米为实现高产,就需要加大播种密度,因此好的青贮玉米品种要求在较高的种植密度下,仍要抗倒伏,即相对耐密的普通玉米品种比只适应较小密度的品种(比如每亩4 500 株以下的品种)更适合作为青贮玉米品种。
(2)耐旱性
玉米高产需要充足的雨水或灌溉用水,在自然环境缺水的年份,玉米品种在干旱环境下的结实性与玉米品种的稳产有很大关系,因此选择耐旱特性的玉米品种可以更保险。
(3)抗叶斑病
青贮玉米收获时,种植者往往希望保持植株后期的健康,以保存更多高可消化纤维的叶片,所以青贮玉米品种要比籽粒玉米有更好的抗叶斑病能力。
总之,从农艺性状上,青贮玉米与普通玉米品种没有太大的差异,核心是尽可能适应当地的病虫害压力和气候(如抗旱、抗斑病),但更强调耐密性和抗倒伏性。
3 青贮玉米的综合评价
青贮玉米产量有4 种不同的计算方式:籽粒产量、全株干物质产量、标准青贮产量和鲜重产量,为了更准确科学地评价青贮玉米品种,就必须采用综合评价指标,而不能仅仅采用干物质产量。综合评价指标也是美国和欧洲通行的青贮玉米评价标准。
3.1 美国青贮玉米评价方法
Milk2006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奶牛专家Randy Shaver和玉米栽培专家Joe Lauer共同开发的评价青贮玉米的软件,目前使用的是经过1991、1995、2000三个版本发展更新而来的第四个版本。从1991年的第一版只重视中性洗涤纤维(NDF)和淀粉,1995年的第二版开始重视纤维的消化率,到2000年第三版在强调纤维消化率的同时,也开始纳入淀粉消化率;到2006年版更进一步优化和强调了淀粉含量和消化率。
表1 极端青贮玉米质量举例
Milk2006是基于美国科学院(NRC)第七版《奶牛营养需要》关于饲料原料科学和奶牛营养科学当时的进展,根据青贮玉米各营养组分构成的总可消化养分计算的能量,再依据奶牛饲料配方和营养需要(按奶牛体重613 kg,饲料配方30%NDF)生成的牛奶的能量,计算得出:
每亩青贮玉米的总可产牛奶量(kg/亩)=每吨100%干物质青贮玉米的产奶量(kg/MT)×每亩产出的青贮玉米的干物质产量(kg/亩)
该公式计算得出的每吨干物质青贮玉米的奶牛产奶量与实际青贮饲喂得出的奶牛产奶量基本一致。在美国的奶牛饲喂试验表明,公式计算得出的每吨干物质青贮产奶量,一般比实际饲喂测得的奶牛采食每吨干物质青贮的实际产奶量数值略低45 kg(按每天产奶量计算,奶牛采食9 kg 100%干物质青贮玉米,则每天实际产奶量与预测差值在0.45 kg以内)。
Milk2006综合考虑了玉米籽粒及其消化率,秸秆及其消化率,测算了粗饲料质量与奶牛的采食量,采用了最新的试验分析方法和动物试验的最新成果,综合反映了如何从奶牛饲养角度来评价青贮玉米的质量,特别对评价青贮玉米不同品种的质量差异方面具有显著区分的作用。
根据1995~200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青贮玉米品种试验(每年约有100 多个品种分四个生态区,各分早晚熟期,共8 个组进行的17 144 个小区的试验数据),发现最好的品种与最差的品种各主要性状指标的差异为:100%干物质产量每亩差473 kg,每吨干物质产奶量差275 kg,每亩青贮产奶量差980 kg。每吨干物质营养指标,淀粉差值138 kg,NDF差值88 kg,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NDFD)差8.9%,体外全株消化率(IVD)差5.8%。
从表1(威斯康辛大学奶牛营养师Randy Shaver列举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个极端好青贮玉米品种与一个极端差青贮玉米品种各指标及总产奶量的差异。一个好的青贮玉米品种的典型特点是淀粉含量高,即便干物质只有30%,其淀粉含量也能达到34%,因此其每千吨干物质产奶量可以达到1 642 kg。而一个典型的差玉米品种即使其干物质达到45%,其淀粉含量也只有20%,因此其每吨干物质产奶量只有1 018 kg。
3.2 欧洲青贮玉米评价方法
欧洲种植的玉米主要用于青贮,比如英国爱尔兰几乎100%玉米用于青贮,德国75%~80%玉米用于青贮(其中一半青贮和奶牛场粪污混合用作沼气发电),法国50%玉米用于青贮,荷兰、比利时、瑞士等国的玉米绝大多数用作青贮。在青贮玉米的评价上,采用的是每公顷代谢能的评价方法,因为代谢能是奶牛可利用的最大能量。公式为:
代谢能(MJ)=作物养分总能(MJ)-没有消化的排泄出去的粪能(MJ)-尿能(MJ)-产生甲烷气体的能量(MJ)
欧盟青贮玉米评价采用6 个品种作为对照品种,其中3 个是市场上最流行、农户多年传统采用的、市场上种植面积较大的青贮玉米品种,一般保持5 年;另外3 个对照品种是最近3~5 年审定通过,在市场上开始流行的品种,一般每2~3年更换。之所以使用这些品种作为对照,目的是鼓励育种企业推出优于前代的品种,如果新推出的品种不能比原有品种有进步,就说明这些新品种没有上市的意义。通过任何一个欧盟国家的区试(区试只进行2 年),就可以在所有欧盟国家进行销售,这相当于中国的国审。但在具体国家中,如果某一品种没有在本国生态区有试验点,或者在某一欧盟国家通过审定,没有通过欧盟审定,也可以在本国进行测试,进入本国推荐目录,类似于中国的引种。
欧盟的测试结果横坐标用每公顷代谢能,纵坐标用每公顷干物质产量,这两个指标均可以用绝对值,如每公顷多少兆焦,也可以用相对参试品种的百分数。
正因为欧盟已经测试了每公顷代谢能,因此农户选择品种时,一般可以只关注干物质产量。对牧场主来讲,就更关注每公顷代谢能,因为这个指标不仅考虑了干物质产量,也考虑了质量,是一个综合指标。
4 中国青贮玉米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1 中国青贮玉米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国奶牛专家对青贮玉米品种不了解,涉及的研究就更少,而历年来进行青贮玉米品种评价测试都是由玉米育种专家来主持品种评价,而玉米育种专家对奶牛营养学和饲料科学了解相当有限,造成我国青贮玉米品种评价方法产量与质量分离。质量指标实际上没有进入评价体系,而单纯以每亩干物质产量来进行评价,这就会造成片面追求产量。而追求干物质产量最大化,必然会导致追求秸秆产量最大化,因为秸秆的产量在全部干物质产量中一般大于50%。同时因为国内育种比国外落后,国内育种专家自己主持青贮品种筛选,国内育种籽粒产量落后,因此为了便于自己的品种通过审定,从而主张干物质产量作为评价(实际上是唯一指标)。此外,国内评价单位实验室分析方法与国外实验科学的发展也比较脱节,对秸秆消化率和淀粉消化率评定没有专业人员,这也是造成我国青贮玉米品种评价落后的重要原因。总之,专业人才的缺乏,农学家与奶业科学家的不衔接,专业分析设备的缺乏,这些客观因素制约了中国青贮玉米品种的科学发展,而由育种专家来主持品种评价筛选,而不是像国际通行的由栽培学家来进行评价,这就从制度上造成了落后品种通过审定,而优秀品种难以通过审定的事实。
同时由于对青贮玉米品种认识上的差异,在选择对照品种上错误选择热带血缘品种作对照,且只有一个对照品种,对照品种又不是生产实践中的主栽品种,这些都是制度性缺陷。
中国青贮玉米品种评价,必须坚持以综合指标来进行评价,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将质量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中,而不是口头上讲质量与产量都重要,而实际上只看产量,忽视质量。
4.2 中国青贮玉米品种评价指标建议
建议的中国青贮玉米评价综合指标为百分比系数法和绝对数值法。
4.2.1 百分比系数法
品种指数=40%×产量指数(%)+25%×淀粉百分比例(%)+25%×uNDF含量百分比例(%)+10%×直立百分比例(%)
该方法仅供思维方式参考,仍需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数据进行校验和优化。具体计算见表2。
产量指数,即各品种产量与参加测试的品种平均产量的百分比数;淀粉、uNDF百分比例同样也是与全部参试品种平均值的百分比;直立性=1-倒伏率,倒伏率按收获当天或前一天田间植株倒折或倾斜幅度超过45°的植株数的占比。该方法适合参试品种总体比较接近的品种进行优中选优,不太适合品种间各指标差距巨大的品种在一起进行评测,即要求品种基本上是同一类型的。如果把草玉米品种(淀粉含量<20%)的品种与普通玉米品种在一起评测,由于相互指标的抵消,最后难以分辨优劣。虽然此公式体现了产量占比40%,质量占比50%,农艺占比10%的理念,但由于质量与产量的巨大矛盾,仍无法体现出质量的巨大优越性和重要性,即质量与产量不应是同一加减范围内同一数量级的差异,而是不同指数间的差异。
表2 青贮玉米品种百分比指数评价示例
4.2.2 绝对数值法
每亩青贮泌乳净能(MJ/亩)=每亩干物质产量(kg/亩)×[2×(淀粉含量+15%)+1×NDF×(1-uNDF30h×2.5)]×4.184
公式中,各指标都是基于干物质的百分比。淀粉含量一般范围在20%~46%;NDFom(有机物中的NDF含量,实验分析中将残余物中灰分刨去)含量一般在27%~50%,30 h有机物中不可消化纤维uNDFom(有机物中不可消化中洗纤维)30 h一般在12%~23%(占DM的比例),也可以用uNDF240h(占NDF比值)来代替uNDF30h(占干物质DM比值)。因为UNDF240h更容易测定且测定结果更一致。淀粉的泌乳净能是2 Mcal/kg(8.368 MJ/ kg),秸秆的泌乳净能是1 Mcal/ kg(4.184 MJ/kg),即公式中淀粉系数2和中洗纤维系数1的含义和来源。公式中的15%,指的是蛋白含量和2.25倍的脂肪含量,蛋白含量约为8%,脂肪含量约为3%。每亩干物质产量以千克计,一般在1 200~1 400 kg。4.184是兆卡(Mcal)换算为兆焦的系数。如果采用兆卡,则无需此系数。
因此括弧中的淀粉和纤维质量指标是0.9~1.4,即总质量系数在3.56~6.28 MJ/kg干物质,每千克牛奶的能值在5.89 MJ。(按3.5%乳脂率,3.2%粗蛋白计算,牛奶净能计算公式:NEL(Mcal/kg) = 0.0929 x Fat % + 0.0547 x Crude Protein % + 0.192 )每亩产奶量在1 100~2 500 kg。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质量的重要性,即相同1 吨干物质产量,好的质量会产生近1.5 倍的能效,而质量差的只能产生0.9 倍的能效,所以不能单纯以产量来评价和衡量青贮玉米品种。
从公式中也可看出质量好坏与淀粉含量高低和秸秆含量及秸秆不可消化率高度相关,前者是后者重要性的2 倍还多。这个公式较好地借鉴了现有科学,简化了指标,突出了重点,而每个指标都有一定的含义,既便于科学评价,又便于理解与掌握。
本方法已经过实际数据校验,基本与实验室分析值吻合,可尝试在未来进一步优化。
4.3 简化的田间青贮玉米籽粒占比质量评价方法
在田间收获青贮玉米进行玉米品种优劣评估时,可通过如下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即可得出全株干物质中玉米籽粒的占比。
假设青贮玉米收获时,全株玉米水分在60%~75%,籽粒的水分约为50%,秸秆的水分约为70%,计算公式为:
青贮玉米干物质中籽粒占比(%)=籽粒重量(g/株)×0.5/{[全株重量(g/株)-籽粒重量(g/株)]×0.3+籽粒重量×0.5(g/株)}
如果已测定收获的粉碎全株青贮的干物质含量,则公式可以简化为:
青贮玉米干物质中籽粒占比(%)=籽粒重量×0.5/[全株重量(g/株)×全株干物质含量(%)]
用这种方法计算,如果籽粒占比大于42%,说明田间所种品种籽粒成熟度好,产量高,青贮质量好;如果计算所得籽粒占比小于40%,说明田间所种品种熟期太长,收获的主要是秸秆,青贮质量差。
籽粒含水量50%时,籽粒乳线大约在一半,即籽粒一半硬一半软;如果籽粒淀粉线达到2/3(2/3粒变硬),此时可将公式中干物质含量调高,一般此时的玉米粒水分为40%,因此籽粒干物质含量是60%。
正常青贮玉米最佳期收获时,精确测量的籽粒干物质占比应在40%以上,越接近46%越好。因为干籽粒中的淀粉含量一般是67%~73%,按70%计,籽粒干物质占比40%,收获的青贮玉米的干物质淀粉含量是40%×70%=28%,如果达到46%,则淀粉含量约等于46%×70%=32.2%。如果淀粉含量达到35%,籽粒干物质全株占比是50%。通过田间现场测籽粒和全株重量的方法,用此公式即可以获得籽粒干物质占比,乘以淀粉含量系数如0.7,即可以得出全株青贮玉米的淀粉含量。因为国内对青贮玉米淀粉检测方法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用此方法可以实时快速得出大略的淀粉含量值,便于青贮收购期间定价,也便于比较青贮玉米品种的优劣。C
(未完待续)
史枢卿(1969-),男,硕士,国际商务师,从事青贮玉米品种和青贮微生物添加剂推广工作。
2017-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