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速递

2017-05-15

发明与创新 2017年17期
关键词:红素航空母舰圈养

国内速递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4月26日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按照国际惯例,剪彩后进行“掷瓶礼”。随着一瓶香槟酒摔碎舰艏,两舷喷射绚丽彩带,周边船舶一起鸣响汽笛,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航空母舰在拖曳牵引下缓缓移出船坞,停靠码头。

第二艘航空母舰由我国自行研制,2013年11月开工,2015年3月开始坞内建造。目前,航空母舰主船体完成建造,动力、电力等主要系统设备安装到位。出坞下水是航空母舰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下一步,该航空母舰将按计划进行系统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并全面开展系泊试验。

“超级空中路由器”实践十三号卫星成功发射

4月12日19时04分,我国实践十三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该卫星创造了我国通信卫星多个“首次”:首次在高轨卫星工程化应用自主研制的电推进系统,大幅提高有效载荷装载比和卫星在轨寿命;首次在我国卫星上应用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载荷,通信总容量达20Gbps,超过我国已研制发射的通信卫星容量总和;首次开展我国高轨卫星与地面的双向激光通信技术试验,速率最高达到2.4Gbps;首次在我国高轨长寿命通信卫星上百分之百工程化应用国产化产品,改变了相关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石墨烯海绵可吸附海上浮油

水溅到桌上,可以拿海绵吸,如果石油泄漏到海洋里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俞书宏团队设计出一种具有原位加热和油水分离功能的石墨烯海绵,可快速吸附高黏度浮油。

研究团队采用离心辅助浸渍涂覆技术,在商业海绵表面均匀地包裹上石墨烯涂层,得到的石墨烯海绵不仅导电,还具有疏水亲油特性。研究发现,在石墨烯海绵上施加电压后,产生的焦耳热会迅速降低石油的黏度,从而提高石油在石墨烯海绵内部的扩散系数,大大提高石墨烯海绵对高黏度石油的吸附速度。

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三万件珍贵文物出水

4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四川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情况。于4月12日结束的该遗址2016— 2017年度首次水下考古发掘中,共发现文物3万余件,初步发现直接与张献忠大西国相关的文物上千件,这使张献忠江口沉银历史之谜获得印证。

本次考古发掘工作前后历时3个多月,目前随着岷江汛期的来临,水位逐渐提高,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第一阶段现场考古发掘工作结束。

与青蒿素齐名的雷公藤红素或可治疗肥胖

厦门大学药学院张晓坤教授课题组的一项最新成果在《细胞》杂志子刊《分子细胞》发表,揭示了从传统药用植物雷公藤中分离提取的雷公藤红素调控代谢的重要作用靶点和机制,发现肥胖的潜在治疗方法。

雷公藤红素与青蒿素齐名,被《细胞》杂志列为最有可能被开发成为现代药物的5种传统天然药用化合物之一。然而雷公藤红素具体的作用靶点不清、分子机制不明,一直阻碍了将其开发成为现代药物。

而张晓坤教授课题组发现,雷公藤红素能结合于细胞核中的孤儿核受体Nur77,诱导产生特定的机理作用,清除损伤的线粒体,从而抑制炎症及肥胖等相关疾病。

科学家给泡沫“编程”可用于纳米印刷

泡沫是一个不稳定体系,存在一种类似丛林法则的弱肉强食现象,即大的更大,小的更小,最终消失。因此,对其结构演化的有效调控成为泡沫研究领域百余年来的一个难题。最近,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种新技术,通过操控泡沫的“演化”方式,实现了以阵列化气泡为模板“印刷”功能材料,进而制备纳米尺度的高精度图案等功能。

我国首座自行车智能存取楼亮相天津

4月16日,中国首座全智能无人值守自行车存取楼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投入使用。该存车楼主体为高8米、直径8米的圆筒状钢结构,可存放120辆20英寸至26英寸的自行车,使用者通过刷身份证、学生卡可将自行车快速、便捷地存放在车库内。

自行车智能存取系统能对放车错误、锁车和人站立安全区域进行报警,实现安全规范存放。该系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申报国家专利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0余项。

自闭症有望被“扼杀”在源头

果蝇这种在生活中常被人忽视甚至惹人厌的小生物,居然藏着大密码。日前,东南大学教授韩俊海就从果蝇中找到了自闭症的基因密码。

果蝇拥有和人类相似的神经发育过程和极高的繁殖率,这使它成为研究自闭症的重要实验样本。研究发现,自闭症重要致病分子Neurexin在神经元投射阶段就已经开始产生表达,而非此前国内外研究团队公认的在神经元联系过程中才开始作用。这一发现成为研究自闭症的一个突破性进展,为把自闭症“扼杀”在源头提供了可能性。

中国首次完成大熊猫野外引种试验

截至目前,我国圈养的大熊猫数量共有471只。但多年以来,圈养大熊猫的生儿育女往往都是通过人工干预完成的。

不久前,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在位于四川的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一棚野外观察站,从参与野外引种试验的圈养雌性大熊猫“草草”身上,顺利取回安装在其项圈上的录音笔。通过近一个月的反复分辨,判断“草草”在3月23号成功与野生雄性大熊猫完成了自然交配。

此次圈养大熊猫与野生大熊猫实现自然交配,标志着全球范围内大熊猫首次野外引种试验取得初步成效,同时也是我国大熊猫繁育科研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

猜你喜欢

红素航空母舰圈养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福建舰”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雷公藤红素下调NF-κB信号通路延缓肝细胞癌发生的作用研究
圈养羊需做好三点
成功圈养羊做好三要点
蔷薇
被“圈养”的童年
雷公藤红素通过ROS/JNK途径诱导Saos-2细胞发生caspase依赖的凋亡
圈养在心中的狼
红酵母红素对氧化受损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