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趋势:多品牌化,以租代购
2017-05-15
多品牌化缓和“厂”“商”矛盾
多品牌化的趋势只针对新车销售而言,二手车流通环节,对主机厂品牌的依赖度相对较低,已经实现了多品牌经营。
4S店都是代理销售单一品牌,如果是多品牌化经营,对于优质的销售渠道,主机厂之间会有竞争,从而提高经销商在面对主机厂时的话语权,改善库存周转效率,建立更健康的“厂”“商”关系。
多品牌销售的趋势,已经开始在实践中落地。神州买买车卖爆款车,和团车自营新能源车,都是经营多品牌车,而不再是销售单一品牌车。另外,在三四线城市,已经出现多品牌化经营的门店,当地经济水平无法支撑昂贵的单品牌4S店。
汽车经销商走向多品牌化经营,背后有两个驱动因素,一是专业化分工的发展;二是传统4S店销售体系的投入太大,回报率低,新兴造车企业不会重走老路。
4S店的含义,是整车销售(Sales),零部件(Spare parts),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集于一体的综合门店,从市场经济专业分工的角度看,承担职能太多,导致效率不高。中国的4S店,从销售、维修保养、汽修汽配到二手车等环节都深度参与,而且受限于主机厂的管控,新车销售压力大,但利润却更多地来自于汽车金融和售后服务等,两方掣肘,无法专精;对比美国汽车市场,经销商更多地是专注于整车销售,售后服务和零部件交由专业的汽配维修连锁店,这也为培育Autozone等200多亿美金市值的汽车后市场公司提供了基础。
神州买买车和团车等新车电商,会专注销售,不会也没有能力提供售后服务,可以选择外包或与车后服务企业合作,与成熟市场的形态保持一致。
另一个会促成经销商多品牌化经营的驱动力,是汽车的新能源化与新造车企业的崛起。新能源汽车目前处于初始阶段,占整个汽车市场的比重很小,传统4S店从销量占比上,不愿意花过多精力在新能源汽车上,而在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程度有限的情况下,主机厂需要渠道走量,于是团车等新势力就获得了议价能力,可以经营多个品牌的新能源车。
新兴车企尚处于造车阶段,但长期看,新兴车企不会选择从零开始打造一套经销商体系,模式太重,投入资金大,时间漫长。待新车量产,新车企会选择最有效、最优质的渠道,以最快的速度将车销售出去,面临多家新车企的诉求,经销商选择多品牌经营是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以租代售:
消费升级与二手车行业爆发的助推器
根据J.D.Power(McGraw Hill Financial集团旗下调研品牌)研究数据显示,美国汽车消费的金融渗透率长期在80%以上,而2015年中国汽车消费的金融渗透率不到20%。随着社会整体消费观念开始接受信贷消费,中国汽车市场的金融渗透率将有很大增长。
汽车消费金融渗透率提高的趋势已经初步显现。神州买买车、花生好车都是以融资租赁的方式卖新车,二手车交易中金融分期的占比也在逐渐提高。
对主机厂而言,融资租赁可以扩大销量;对消费者而言,可以减轻资金压力,提前买车或者购买更高级别的车,是实现消费升级的有效工具;对经销商而言,可以提高利润,J.D.Power的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汽车金融收入占经销商利润的比例从2%提高到8%。以二手车电商为例,单车的抽佣收入在2500-3000元左右,如果有金融服务,单车收入可增加到5000-6000元。
以租代售模式的普及,對汽车流通的影响是将加快二手车的周转。目前一辆车从新车到二手车的时间平均在5-7年,融资租赁期限大多在2-3年,租赁期满,可选择换一辆车继续租赁,这也是美国市场的普遍现象。如果车辆周转时间缩短一半,二手车交易量将再上一个台阶,助推二手车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到买方市场,迎来爆发增长。
金融渗透率的提高,将使车源更多地集中在大车商手中,因为小车商没有资金实力提供金融服务,大车商信用水平更高,将帮助提高整个二手车市场的信用水平。
结语:变革时代孕育大机会
传统主机厂与4S店的矛盾,二手车交易市场信任体系的缺失,线上流量成本的增长,汽车销售环节面临诸多顽疾;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造车新势力的崛起,汽车与金融更紧密的结合,变革时代的窗口期已经打开。
市场格局未定,还有玩家或暗中磨枪,或静待风起。汽车之家已经一只脚进入新车电商;58赶集有流量优势,正在摸索二手车的玩法;巨头滴滴掌握消费场景,何时进入为各方所关注;还有二手车电商与新车电商的互相渗透融合。
市场足够广阔,王者尚未诞生,厮杀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