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微凉,曾有少年凿壁借光
2017-05-15依然那么瘦
依然那么瘦
10岁那年,父母关系破裂,我像只离群的孤鸟被送回北方小城跟着姥姥一起生活。巨大的变故与陌生的环境,让我开始变成一个孤僻的小孩儿,不爱说话,也没有朋友,唯一的乐趣就是等待姥姥来接我的间隙躲到学校对面的书屋里看书。
那间书屋是整条街上生意最火爆的一家,童话书一毛钱就可以租一天,更厚一点的也只需要三毛钱;大多数的书都被翻得破旧不堪,甚至还带着不知名的气味,但我仍然抱着曹文轩和郑渊洁躲在角落里看得津津有味。
那是我所有的童年时光里最幸福的片段。舒克和贝塔的辩论教会了我很多基础的逻辑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学会了自我治愈的能力,使我后来形成一个还算健康的性格。
那时候阅读是我的堡垒,让我建造起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那个世界里没有争吵与不安,爱与善才是唯一的主题。姥姥一生都不识字,但在我阅读这件事情上却展现出了极度的慷慨,几乎有求必应。有一次做错事后遭到了姥姥严厉批评,于是背着书包偷偷溜出了家门,我站在楼道里茫然四顾后爬上了楼顶的天台。姥姥找到我的时候暮色已经爬上枝头,而我却还沉浸在《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里。看到姥姥,早就忘记了下午的争吵,兴奋地给她讲起绿色的自然环境篇,却不知道姥姥因为找不到我差点去报了警。她红着眼圈紧紧地抓着我的手,哽咽着问我:“好看吗?”我手舞足蹈地点点头,姥姥一下子抱住我说:“那你以后也写书读给姥姥听。”但姥姥并没有等到这个机会,她在初二那年永远地离开了我。那时候的我开始读《红楼梦》《三国演义》,读张爱玲顾城,也读卡夫卡歌德,并且开始模仿着写起来。其实很多内容,当时我并不懂得其中的含义,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诚如三毛所说:“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能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然潜在的。”
阅读不会让你活得更好,但可以让你活得更丰富。我在马尔克斯的世界里看到了炙热的艳阳和浓郁的殖民风情的南美小城,在莎翁笔下见过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也跟着三毛见过不一样的撒哈拉沙漠。直到长大后我真的亲临这些地方的时候,才感谢十几岁的自己,在那么孤独的时间里看到了那么广阔的世界,并拼命走出来亲眼去证实这个包罗万象的世界。
阅读对我的意义,恰如伍尔夫所说:“是为了自己高兴,而不是为了向别人传授知识,也不是为了纠正别人的看法。”它如同一束烛光,照亮了我黑暗的童年,让我得以度过那么多无助的漫长黑夜。
Hey——
你想过吗?什么是属于你的永远不会被偷走?无论多忙,我都会在一个月里挤出那么两天,推掉所有事情,找一个空间看书。那种长时間专注于一本书的投入的感觉,就像一条巨大的鱼钻进深海里的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