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老智慧的新光彩
2017-05-15一考生
一考生
近日,二十四节气的申遗工作引起了热议,在信息时代的浪潮汹涌而至的今天,传统文明不断消亡,因而,余存的这些老智慧也就显得弥足珍贵。可是,正如时代的铁蹄将踏破残旧的世界,这些传统文化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呢?我认为,应该点亮老智慧的新光彩,用创新寻找它们蕴于深处的历久弥新的时代光辉。
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是属于老祖宗的智慧,应全盘接受,以不忘前人之心;也有人认为,在信息时代,节气的农业指导作用减弱,不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无需继承发扬。这两种观点,均是认同了老智慧就该安守于“老”,无法在现今社会发挥出生机。然而,二十四节气绝不该是被扔进博物馆中珍藏的东西。
我不反对二十四节气的科学内涵属于老旧的文化,也认同其中包含的实践指导意义在现如今已经跟不上科学发展的速度,在生产中颇显“鸡肋”之味,然而,这二十四节气中包含着古人对自然之道的认识和掌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法以及总结前人经验,不断创新的精神内涵,却是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更重要的是,这些闪耀着智慧的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正是當下浮躁,难以沉静的科研工作乃至整个社会所需要的吗?二十四节气饱含着古人对天象的认识,对自然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自身水平的超越,只有在现今的科学研究中有着超越自我的决心以及创新的意念,科学才会进步。只有在浮躁的社会中建立起和谐的共处之道,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才会更加美好。
也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中包含着诗意的美感,这恰恰说明了人们早已将节气融入了生产生活中去,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在诗中,在画里,在祖祖辈辈的口耳相传里,直到现在,生活中也常出现节气的影子,不同的节气,要吃不同的食物,这样的观念不也正被“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下来吗?在节气中,早已包含了人文精神,成了民族性格中的小小的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诗情画意,却又日常琐碎,优雅动人。
但是,尽管二十四节气中具有当代社会所需要的精神和文化底蕴,它老旧的形式却仍然存活保留,虽然申遗成功,也难保不会成为橱窗中的展览品。为了使文化遗产真正发挥新光彩,应该用创新手法对其进行改造,二十四节气可以与数字化相结合,例如创造出其独有的节目,打造出独有的既有商业又有文化气息的产业。这样,才能让节气真正复活,让老智慧散发出新光彩。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