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象山“海盐晒制”技艺

2017-05-15象山县档案局

浙江档案 2017年2期
关键词:制盐象山县盐场

张 说/象山县档案局

清嘉庆年间玉泉场图

盐业是象山县主要的传统产业,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象山县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三面环海,皆斥卤之地,利于渔盐。历史上境内盐区自钱仓由爵溪折而至石浦,迂回二百里,灶舍环列其间。宋政和四年(1114),以当地玉泉山为名设玉泉场,置盐官掌卖纳事宜。元时场设司令、司丞、管勾监官。明代场设盐官,并于石浦、番头、钱仓增设巡盐千户兵,负责查缉私漏。清初玉泉场一度并入鄞县大蒿场,乾隆五年(1740)复设玉泉场公署于丹城。民国三十六年(1947),宁海、三门盐区划归玉泉盐场管辖,盐区跨越象山、宁海、三门三地,为史上所未有。20世纪70年代后,沿海而居的象山人民劈山填海,先后建成花岙、昌国、旦门、新桥、白岩山5个集体盐场,总面积近3万亩,盐产量居宁波市首位,象山县成为全省三大产盐县之一。后随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生产技术的引入,盐场的生产经营方式及格局发生了变化,一些盐场改建为养殖场、农垦场或被收回改作他用,至2010年底全县仅存新桥、旦门、花岙三个盐场,晒盐面积仅剩3570亩。

象山海盐晒制历史悠久,传统的制盐工艺随科技进步不断发展演变。据史载,早在唐神龙二年(706)之前,象山先民就已经开始用土法零星制盐,即直接用海水煎煮成盐,古人形象地称之为“熬波”。自宋至清代,历代制盐因袭旧法,主要采用刮泥淋卤、晒灰制卤二法,再把制成的卤水用灶煮煎成盐。至清嘉庆年间(1796—1820),从舟山定岱盐场引入板晒制盐(结晶)代替煎灶,清末又引入缸坦晒制,此法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成为盐业生产工艺上的一大变革。至民国时,煎灶逐步废除。1958年后,一度引进“流、枝、滩”制盐法,因成本高、效益差而停用。后改平滩晒盐,为制盐技艺的重大进步,迄今未变。

象山传统的制盐工艺是我国数千年来海盐生产工艺的缩影,是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具有典型的传统技艺特征。晒盐的工艺流程虽仅十余道,但是每道工序繁复,技术要求很高,每一道工序拿捏的准确与否均会影响原盐的质量和产量。此外,对制盐时的季节、潮汐、悬沙、日光和风力等自然因素也要精准把握,非富有经验者不能胜任。

海盐的生产流程共有10余道,以晒灰制卤、煎灶和坦晒为例,其核心工序主要有开辟滩场、制灰土、制卤、结晶等。

开辟滩场。在近海筑塘御潮,建水闸,纳潮排淡;开沟筑塍为界,成方块滩场,环场沟渠贮海水(同时挖若干潭贮潮)。

制灰土。先用削刀削松滩场泥,以碌扒碌碎泥块,再用竹竿揽泥成细,形如灰状。挑潭中海水,用木瓢洒泼匀透,使泥(灰)吸收水中盐分,日中再泼再晒至日落,以削刀将泥(灰)集聚,用木板夹成长堤状,以防夜雨。次日天晴,仍翻扒推平,以碌扒扒松,方法如前。一般盛夏二至三日,秋冬四日,泥(灰)中已饱含盐分。

制卤。在滩场中心便利位置筑土圈如柜,长8尺、阔6尺、高2尺、深3尺,称灰溜。在溜旁开一深井,深8尺(或用缸以承溜),溜底用短木数段平铺,木上再铺细竹数十根,覆以柴灰,然后填所晒场泥(灰)入溜中,用足踏实,再以稻草覆灰,挑潭中海水泼草灰上,使缓缓渗入井中,即成咸卤(鲜卤),可上灶煎盐。测卤咸度用石莲沉浮而定。取石莲10枚置入卤中,浮三、四莲为浓卤(盐度高),五莲者卤最浓,莲沉于底,则盐度已少,不能煎盐。后改为用柴灰平铺盐田,引海水入盐田,吸取其咸分。灰晒干后扫成堆,如是重复两天,灰中饱含咸分。再挑灰至漏碗,灌海水至漏底,即成鲜卤。

结晶。一是煎法:设泥灶,用铁盘或篾盘、铁锅置其上,注卤水入内加热,将皂角末和米糠搅沸卤中,即刻成盐。二是晒法:择盐田适中地段,围成方格,格内以土压实,铺上碎缸片,中分数格,将鲜卤注入坦格中,利用日光与风力使其结晶成盐。

象山“海盐晒制”技艺是象山先民千百年来在生产劳动中的智慧结晶,也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则典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此所产生的和晒盐相关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也渐渐溶于盐民的生活之中,并形成了象山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涵深厚的盐文化。例如,当地民众在结婚、建房、祗福等仪式中都把盐作为吉祥物;熬盐菩萨、盐祖宗等民间传说,如今仍在当地广为流传;大量的地名,如盐厂、盐仓前、盐场、烧盐湾等,均与制盐习俗相关。

象山境内至今还保存着大量关于盐的诗歌、谚语、戏剧等文艺作品。 2008年,象山“海盐晒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海盐晒制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新桥盐场积极配合县文化部门宣传、普及、弘扬盐文化,多次接待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参观者,并先后接待来自新华社、中央七台等媒体的专访,使全县乃至全国人民能够了解象山海盐晒制的历史底蕴和丰富内涵。

熬盐 赖钟鸣摄

2009年9月,在浙江省文化厅组织的首届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由新桥盐场晒制的精品海盐和古法制盐村落杉木洋村烧制的“贡盐”产品得到了文化部、省文化厅领导的赞赏,前来参观的民众络绎不绝,2000余册宣传册分发一空。在博览会上,“海盐晒制技艺”项目获得博览会铜奖。展览结束当天,新桥盐场把参展的无碘精品海盐免费分发给参观者,赢得一致好评。2009年11月,大徐镇杉木洋村成功举办了县首届盐文化节,并且在去年建成以盐为主题的综合传习中心,作为宣传、保护、传承非遗的平台,并拍摄制作《海盐晒制技艺》视频资料,陈列与晒盐相关的实物、图片等,并开展相关传承、体验活动。2014年,象山县出版《象山海盐晒制技艺》。

如今,新桥盐场的盐农大多转行,村民将盐田改作海鲜养殖场,盐场规模缩小了,海盐晒制技艺行将失传。对此,县文化部门开展抢救性保护,部分老盐民仍坚持从事这项富有海洋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民间投资建设的象山盐文化展示体验馆已于2015年11月动工,展示馆整体以盐罐为设计原型,不仅保留了原有的6亩盐田,同时还设置了晒盐技艺体验区域,让参观者能够直观了解晒盐技艺各项工序流程,预计今年可以建成并投入使用。

猜你喜欢

制盐象山县盐场
真空制盐两碱净化过程成垢离子的脱除及控制
苏盐井神一分公司节能增效制盐技改项目建成投产
叫醒太阳公公
考古所见制盐遗址与遗物的特征
抢抓机遇 砥砺前行 为山腰盐场开创百年发展新纪元而努力拼搏
菜央子盐场:众志成城抗洪救灾 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为托孤一诺 她半生坚守——福建山腰盐场老盐工连于妹
花岙岛:打造海岛旅游度假目的地废旧盐场重新激活
中盐舞阳:打造区域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制盐标杆企业
象山县教师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