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和来了,乡民乐了
——湖南省长沙县“乐和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17-05-15
乐和来了,乡民乐了
——湖南省长沙县“乐和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乐和乡村”建设概述
■“乐和乡村”建设项目的实质
“乐和乡村”建设项目通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探索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机制,构建以“乐和治理、乐和生计、乐和礼义、乐和人居、乐和养生”为目标的美丽乡村,从而实现“创新乡村公共服务,完善乡村社会治理,推动乡村文化复兴,发展乡村公共经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乡村建设目标,其实质是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五位一体”综合改革探索。
■“乐和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乐和”是中国精神的现代表达,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通俗表达,对村民来说是自立、互助、公益,对干部来说是尊重、沟通、包容。“乐和乡村”建设包括乐和治理、乐和生计、乐和礼义、乐和人居、乐和养生。
1.乐和治理: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原则基础上,通过“三事分流”,形成“三治落地”的治理格局。将社会事务分为大事、小事、私事,通过法治实现大事政府办,通过共治实现小事村社办,通过自治实现私事自己办。
2.乐和生计:通过互助合作模式发展符合生态文明方向的乡村经济。通过联产的方式,实现种植翻身、养殖转型,发展循环经济、旅游产业;通过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分户生产、多元经营的联营模式,打造公共品牌;通过集中采购、集中销售的营销模式,来防止恶性竞争,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3.乐和礼义:通过组织活动,树立群众自立、互助、感恩意识;通过经典颂读,培育“相与情义重,向上之心强”的中国精神;通过礼仪传习,恢复乡村“守望相助” 的文化传统;通过民俗传承,复兴乡村文化。
4.乐和人居:倡导生态、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清垃圾、除杂草、保土质、护水源、种花草等活动,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5.乐和养生:以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作为养生之道,通过食物教育、生命教育,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来促进身心的平衡健康。
■“乐和乡村”建设方式
通过建设“一站、两会、三院、四公、五乐和”来实现“乐和乡村”建设目标。
一站:由镇党委在试点村设立社会工作站,作为“乐和乡村”建设的工作平台。
两会:在充分发动村民的基础上,社工站协助村民成立乐和互助会,搭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公共事务自治平台;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作为共治平台。通过互助会和联席会平台来讨论实施“三事分流”,实现“大事政府办、小事村社办、私事自己办”,实现责任共担;通过投入机制改革,让村民参与公共项目建设、监督惠农政策落实、分享公共资源,实现利益共享。
三院:建立“乐和大院”,为村民提供公共活动空间;建立“乐和书院”,共同打造社工、义工、村民培训教育基地,挖掘传统文化、展示乡村文化特色;对接“乐和学院”,总结提炼“乐和乡村”建设经验,为“乐和乡村”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人才支撑。
四公:即发展公共经济、设立公共基金、提供公共服务、培育公共精神。通过发展乐和生计,来发展公共经济;通过经济发展和投入机制改革来设立公共基金;通过公共基金来支持公共服务;通过以上三点来培育乡村公共精神。
五乐和:即乐和治理、乐和生计、乐和礼义、乐和人居、乐和养生,五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补共生,从而实现社会共治、经济共赢、生命共惜、价值共识、环境共存。让乐和成为风景,让风景成为生活。
“乐和乡村”建设成果
■找到了一条培育社区组织的可行路径
1.以村民小组为切入点,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建立
在项目推进中,充分发挥村民小组和小组长的作用,将村民小组培育成乡村自治的主体,成为村民自治的有效组织,提升村民小组层面的社会治理能力与公共服务成效,切实做到“村民的事村民管”,形成村民自我管理的长效机制。
截至2016年5月31日,“乐和乡村”项目共成立互助会266个,互助会自发组织村民召开会议1793次、义务投工投劳2.4万余天、筹集公共基金841万余元。互助会的建立,激发了村民的家园意识、集体责任感和公益心,村民开始关注家乡建设、参与家乡建设。
2.以村民的共同需求为出发点,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激活
社区社会组织成立后,需要通过具体的事务,让村民、乐和代表在实践中体会并找到各自的角色定位。而一开始成立互助会,村民的积极性是不够的,针对这种情况,北京地球村通过深入探索和充分研究,找到了有效解决办法。社工通过走访、调研,找到村民的共同需求,由此入手,组织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
■找到了一条文化复兴的可行路径
1.注重实用,紧扣生活
“乐和乡村”建设过程中,共打造出了24个功能相对齐全的乐和大院,开展文化活动500余场次。目前,各种节气活动、节日活动在各示范村、试点村已形成常态化。几乎所有活动都与村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比如,村民在开展24个节气活动时,做节气养生操、学习节气知识、吃节气食物、分享节气谚语、做各种文娱游戏等。
2.以人为本,回归人性
随着农民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凸显,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下农村兴起的“麻将文化”热,尤其能说明一些问题;首先,不缺钱;其次,有点闲。北京地球村社工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引导互助会开展一些大家感兴趣的活动,让互助会自发组织村民开展活动,从村民的共同兴趣着手,以充实业余生活为目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3.溯本求源,弘扬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传统伦理道德,这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如今的乡村,伦理道德越来越接近底线边缘,甚至有突破底线的可能。不孝敬父母、不尊重师长、不尊重长辈等现象层出不穷。“乐和乡村”建设项目适时引入了人生十礼、亲子共读等传统礼仪文化与经典教育活动。当一场场“生日礼”过后,亲子关系改善了;当一场场“谢师礼”过后,师生关系改善了。通过这种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形式,“乐和乡村”的传统文化走上了复兴的道路。
4.助人自助,实现中国梦
乐和理念的核心是“助人、自助”,帮助社区成了并激活社区社会组织,使之在“互助”中实现“自助”,从而让个人利益与社区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乐和乡村”在社区熟人社会推行中国式公益,让守望相助、互帮互助的邻里文化重新修复,激发人们心中最深层的道德感和荣誉感,形成公益文化,让文化成为一种产业,让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支撑文化的复兴,支撑生活的富裕,支撑社区社会组织的功能修复。文化复兴了,生活富裕了,社会组织发展了,中国梦也就实现了。
■找到了一条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可行路径
1.完善了一批基础设施
“乐和乡村”建设过程中,互助会组织村民共新建或改造乐和大院24座、文化广场30余个,硬化水塘31口、水渠5千余米、水泥路3万余米,修建生态路3万余米,路肩绿化5万余米,安装路灯600余盏。这批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同之处在于:设计、施工、监督的过程都有互助会的参与,还有一部分是互助会自发独立建设的;其明显的优势在于:项目资金利用率大大提升了,工程质量有保障了,设计更符合实际了,矛盾纠纷村民自己解决了,村民满意度高了。
2.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样板
在“乐和乡村”示范村和试点村里,有很大一部分同时又是美丽乡村试点村。对此,项目按照乐和模式打造了一批以开慧镇葛家山村为代表的美丽乡村样板。其中,葛家山村乐和大院既是“乐和乡村”项目中第一个乐和大院,更是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大院。
3.探索了一套文化与旅游结合的乐和生计模式
近年来盛行的乡村旅游缺少乡土味,“乐和乡村”项目以此为鉴,把乡土文化和传统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着力打造乡村旅游文化产品,在不改变乡村原貌的基础上发展乡村人文旅游。游客来到“乐和乡村”,可以举办传统礼(传统婚礼、生日礼、拜师礼、成人礼等),可以体验田间游戏、农耕生活、民俗文化等活动。
4. 整合了一大批社会资源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北京地球村不仅为长沙县孵化出了本土社会组织——长沙县乐和社工协会,还扶上马送一程,积极为其对接社会公益资源。乐和社工协会将这些社会资源整合到“乐和乡村”项目中,包括支教类、扶贫类、关爱留守儿童类等。长沙县志愿者协会、长沙市雏鹰心理咨询室、星火公益读书会、长沙市十帮一助学计划、快乐公益项目、腾讯为村平台等公益资源通过乐和社工协会的链接,进入了“乐和乡村”的服务中。
“乐和乡村”项目的社会治理及文化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得到了中央及省市的关注和肯定。
案例:充满活力的白沙镇双冲村
2013年7月,白沙镇双冲村成立了长沙县首个“乐和乡村”互助会,村党支部书记向文革介绍说,目前全村11个村民小组都成立了互助会。去年进行的污水处理、危房改造、运动场等项目建设,没有一起纠纷反映到村里,小矛盾通过互助会在村民小组层面全部得以解决。
“乐和大院”是互助会和村民议事决事的公共场所,每户村民搬来一把椅子,相当于家家户户都有投票权。每个村民小组推举5至7名“乐和代表”作为互助会骨干,一个代表负责联系数户村民。用当地人的话说,乐和代表是“吃酒有人敬、讲话有人信”的“新乡贤”。
62岁的缪梅芝老人是葛家山村社建组的一位乐和代表,前不久他参加了互助会召集的一次村民大会,议题是修建乡村道路到家到户。他对记者说,村民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大家不仅积极响应,还自愿捐款,当天筹集了11万元,第二天挖掘机便进村施工。要是放在以前,这样的项目既没人牵头组织,又没有资金支持,肯定不了了之。
“三事分流”同时带来了投入机制的改革。双冲村木鱼神村民小组组互助会会长向禾明说,以前乡村建设完全靠到上面争取项目资金,再通过招标请外面的施工队,是一种“等靠要”的思想。现在大家对于关系乡村发展的项目,不仅不会要求赔偿所占土地,还积极主动出钱出力。
长沙县乐和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马搏认为,过去30多年中国农村的发展,通过包产到户把经济上的自主权交还给了农民。现在农村社会建设要取得成绩,同样要把社会建设的自主权交给农民。
乐和乡村建设让试点村尝到了甜头,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改变,村民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过去每家每户是“自扫门前雪”,现在则是守望相助、亲如家人。在葛家山村四合组,50岁的陆君刚刚参加了村里的腰鼓队。她告诉记者,以前没事只能在家看电视,现在可以到乐和大院参加集体活动,谁家有了困难邻里之间都会相互帮助,乡村变得有了“活力”。
乐和来了,乡村美了,乡风淳了,乡民乐了。
乐和就是咱村的中国梦!
(编辑/邱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