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问题意识
2017-05-14秦海飞
秦海飞
小学数学属于基础性学科,在小学阶段对于数学的学习还没有涉及更多的相对来说复杂的问题,基本都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主要是为小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做好铺垫,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处于年龄偏小的阶段,在此阶段,小学生具有自身强烈的性格特点,在这一时期,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总是喜欢问为什么,因此,老师在进行相关授课的安排时,可以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前准备好教学内容,课上积极与小学生进行互动,让小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成为教育的主体,努力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小学生在问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是沉闷的,在课上欠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在座位上记笔记,等到学生记完之后老师再一一讲解,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老师并没有过多地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研究,只是根据考试大纲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长此以往,小学生无法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进而对于数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出现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是教育工作者想看到的。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从最根本之处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爱上数学,爱上学习。在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小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让学生在提问、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与此同时,也锻炼了学生遇到问题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数学思维逻辑的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改变小学生数学水平普遍不高的现象。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问题意识的具体措施
1.转变老师的教学观念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的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满堂灌”“一站到底”,教学内容基本都是根据考试大纲而定,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几乎没有。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首先老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虽然在现如今仍是分數决定一切.但是作为老师也要考虑到学生日后会遇到的实际情况,不去考虑学生的实际而一味追求分数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老师将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主,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使得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课堂氛围相对沉闷,老师几乎不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的思维发展受限,打不开,无法真正掌握学习数学的真正方法。一个良好的、轻松愉悦的课堂范围有助于学生身心的放松,当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感觉到累,接受知识的速度也会提升,不仅如此,学生的思维也会全面打开,当学生想要问问题时就不会再显得拘谨、紧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身心的放松、学生思维的打开,提高了学生课堂上问问题的次数。
3.创设具体情境教学
具體的情境教学能够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不会感到陌生。比如说,在学习《圆的认识》的时候,老师可以举这样的例子:“有几个小动物准备举行自行车比赛,小兔子的自行车车轮是圆形的,车轴在中心位置;小老虎的自行车车轮是正方形的,车轴也在中心的位置;小山羊的自行车车轮是椭圆形的,车轴也在中心位置,问哪一个小动物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呢?”有具体的情景,可以让学生进行想象,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分析,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在课上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对于积极踊跃举手进行提问的小学生要当众给予表扬,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颁发一些物质性质的小奖励,比如说一块橡皮或者一个小本子,让学生感受到在课上大胆提问这件事情是对的,而且是值得做的一件事情,进而激发学生想要问问题的兴致。
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学科的基础阶段,在此阶段,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育教学上,老师要积极端正自身的态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日后更好地学习数学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