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养模式养老建筑室内居住空间调研分析
——以江苏省宿迁市某护理院为例

2017-05-14张冬卿,陈易

住宅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自理医养房间

2001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为9 062万,占总人口数的7.1%,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预计2030~2050年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2030年以后人口总抚养比将随着老年抚养比的迅速提高而大幅度攀升并最终超过50%[1]。因此,“如何养老”是摆在中国人面前十分紧迫且又十分严峻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鉴于现实国情,目前中国社会主要采用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的方式,这两种方式有其长处,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即:难以为老年人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往往存在着有养无医的现象,致使老人(尤其是患病老人)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为了解决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和医院之间往返奔波、耗神费力且耽误治疗的问题,“医养结合”成为一种值得探索的模式,即将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资源结合起来,为患病老人提供养老和及时有效的医疗帮助。

发达国家较早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解决养老方面积累了成熟的经验,他们根据各自的国情,尝试了多种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模式,创建了长期照护体系。比较典型的有:美国的老人全包服务项目(program of all 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 PACE)、 集中养老居所服务项目(congregate housing services program, CHSP) 及养老一站式服务计划(ASAP-aging services access points)等多种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澳大利亚的居家照护服务、老年照护评估制度等;日本的日间照顾中心(或日间照顾服务站)、养老院(日语又称特别养护之家)、老年福利中心及老年公寓等[2]。

借鉴国外经验,中国的医养结合模式强调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以医疗服务为重点。具体实施方式主要有: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增加养老病房、养老机构加强和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各地根据自身的条件,纷纷展开了相应的探索,取得了不少经验。本文以江苏省宿迁市某护理院为例,重点分析养老建筑室内居住空间方面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今后类似建筑的室内设计提供思路。

1 现状分析

江苏省宿迁市某护理院位于宿迁市宿城区蔡集镇,是该市首家医养结合的护理院,有一定的示范性。园区占地面积5.06hm2,建筑面积约4万m2,规划托养床位400张,整幢建筑呈E字形平面(图1)。该护理院东侧将建一处幼儿园,有助于增添地区的活力;西侧则是当地一家医院(一级甲等医院)。

该护理院与医院相互连通,并配有供老人及残疾人上下的电梯。几乎所有设施均按照老龄建筑的基本理念设置,室内配备中心供氧、呼叫器、电话、电视机、空调等;室外设置供老年人健身活动的多种体育器材。配套设置了标准化餐厅、多功能大厅、电脑影视厅,以及棋牌、茶园与书画、阅览、舞厅、康复锻炼室等。

护理院以每层为一个护理单元,居住空间与走廊相连。从二层开始,每层护理单元均与医院有连廊连接,平面以走廊加房间形式展开,方便医护人员和照护人员及时为老人提供服务,充分体现出医养结合模式的有效性与及时性(图2~4)。

1.1 使用人群简介

进入护理院的老人分为4级,即:自理级、介助级、介护级和特护级,不同级别老人的健康状况不同,其居住空间也随之不同。具体的级别分类和相应的服务内容如表1所示。

1.2 目前居住空间存在的不足

该护理院在布局方面已经做了比较全面的考虑,设施也较为完善。护理院一层为入口大厅、康复锻炼室、茶园、心理咨询室和自理级居住房间;二层为餐厅、影音播放室、书画棋牌室和介助级居住房间;三层为医药室、浴室、心疗室和介护级、特护级居住房间;四层以介护级、特护级居住房间为主。护理院的每层楼均有活动场地,护理人员和办公人员的值班室、休息室。2017年4、5月期间,笔者对该护理院的各类居住房间进行了多次现场调研,大致总结见表2。

图1 护理院及医院总平面图

图2 老人居住部分的室内走廊干净整洁

图3 医院与护理院连接方便

图4 护理院标准层功能平面图

图5 套间卧室

图6 套间客厅

表1 老年护理分类等级和服务内容

表2 护理院居住空间的调研分析表

图7 标间卧室

图8 标间无障碍卫生间

图9 介护级和特护级三人间床位

图5和图6是自理级居住空间的实景照片,具有一定的家居气氛;图7和图8是介助级卧室和卫生间的实景照片,可以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图9和图10是介护级和特护级的实景照片。总体而言,护理院在无障碍设施、医疗服务和看护服务方面做了较全面的考虑,采取了不少措施,居住空间能够满足使用功能要求。该护理院在当地口碑良好,且是江苏省“时间银行”志愿服务试点单位。

2 关于居住空间的改进对策

该护理院的老年居住空间能够提供安全、卫生的居住环境,在当地颇受认可,但内部环境仍有继续提升的余地。学界的普遍观点是:目前中国各类护理院(包括养老院)的各类居住房间普遍存在“类病房化”和“类客房化”,即:对于老年居住空间,要么类似于医院病房,要么类似于旅馆客房,在居住氛围方面存在不足。

事实上,护理院老年人不仅在生活起居上需要得到关怀,心理关怀同样不可忽视。居住空间是老年人待得最久的地方,也是最应提升空间品质的地方。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护理院老年人居住空间可以有以下改善策略。

图10 介护级和特护级三人间无障碍卫生间

3 结语

2.1 对策一:空间划分更加灵活

现有4个类型的房间均为统一尺寸,基本上与医院病房的面积类似,这固然有其优点,但也存在空间较为单调。如果结构条件允许的话,自理级套间内的隔墙可以不用封闭的墙体,采用轻质隔断,增加空间划分的灵活性,增加开放性,也便于二位老人在不同房间内活动时的相互照应。

2.2 对策二:家具布置更加人性化

现有居住空间中,自理级、介助级房间的家具比较简单、无特色。老年人普遍有怀旧、喜欢摊放东西的习惯,因此,如果适度允许老人自主布置房间内的家具和摆设品,将会更有家居氛围。

对于夫妻双方入住的自理级居住空间,也可以考虑分床居住的可能性,以减少二人之间的干扰。对于自理级套房内的会客室,其家具布置可以有一定的变化和自由度,以适应不同老人不同生活习惯的需求。

出于医疗的需要,介护级、特护级房间内的家具以病房中的用具居多,老年人生活其中更容易缺乏居家之感。因此,在保证医疗需求的前提下,设置一些灵活性大、具有家居特点的家具,一方面能满足老年人的活动需要,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少其心理压力。

2.3 对策三:氛围营造更为居家化

老年人居住生活的空间,应尽量塑造家庭氛围。比如色彩、材质的选择应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如有条件,房间(卫生间除外)地面材料以暖色的PVC卷材为宜,既符合医疗需求,也有一定的弹性,无论行走还是视觉效果都比较适宜。对于照明设施,由于老年人的视力状况普遍不如年轻人,所以应该达到照度要求,同时可选用暖色光,增加温馨的感受。

对于非同一家庭使用的居住空间,私密性是需要重视的内容,可以使用医院中采用的布帘进行空间分隔,既有灵活性,又可以保持一定的私密性。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木质、暖色、柔和质感的家具产品和装饰品,还可以布置一些有利于健康的、易于养护的绿色植物,以尽可能营造家居氛围。即使介护级、特护级房间,也可以适度增加家庭化的装饰,如灯具、壁画等,以改善空间环境。

养老建筑、养老空间是目前设计界的热点之一,本文结合某护理院的调研,分析了一处基于医养结合的老人居住空间内部环境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设想。“养老事业”是一个大有可为的行业,对于广大室内设计人员而言,这是一个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而目前却严重缺乏相关的经验。老年人居住空间不仅需要考虑无障碍设施,还需要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条件出发,深入发掘他们的需求。当前,一方面,需要借鉴国外经验,从中吸取对中国有益的内容;另一方面,需要进行深入的实地调研,从中国特有国情、特有地方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得出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指导性意见,为造福老人做出一些微薄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蔡泉源.城市老年人居家行为与空间利用研究——以上海三个小区为例[D].上海:同济大学,2017.

[2]许愿东,任豪,黎莉.欧美医养结合卫生服务模式及特点[J].南方医学教育,2016(3):46-48.

猜你喜欢

自理医养房间
医养当兴
Chapter 4 Merrick's first home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房间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我是自理小能手》说课稿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我会“自理”啦
房间,这是我的房间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