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受不了批评

2017-05-13高远编辑严芳插图李丽

父母必读 2017年5期
关键词:进行批评李丽惩罚

文|高远 编辑|严芳 插图|李丽

受不了批评

文|高远 编辑|严芳 插图|李丽

孩子受不了批评,似乎是个普遍现象。孩子出错了,刚刚批评几句,甚至有时候只是说话语气重了些,孩子可能就噘起嘴,闹半天情绪,惹得很多家长左右犯难。

乐乐妈:我们家孩子一点批评也接受不了,昨天她把杯子打碎了,我只是说了句“怎么这么不小心”,她马上就大哭起来,而且一直不和我讲话,直到我们去哄她、夸她,她才停止哭闹。请问我怎样才能让孩子既能接受表扬,也能适当的接受批评呢?

孩子为什么不接受批评?

一般来说,3岁以上的孩子对是非问题已经有一些基本判断了,因此,如果他出错了,家长就事论事地指出来,孩子通常还是能够接受的。如果孩子不能接受批评,通常来说,可能是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有些家长对孩子表扬过多。很多父母受某些教育理念的影响,总是把“你真棒”挂在嘴边上,不管孩子实际做得如何,习惯性地进行无原则的夸奖。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错觉,觉得自己真的做什么都最棒,什么都做得很好了,渐渐地就变得不虚心甚至过于自信了,内心也变得更脆弱了。这种情况下,孩子通常会卖力地表现,并期待家长更多的肯定和表扬,然而他还太小了,出错总是难免的,如果家长因此批评他,他觉得长期以来的荣誉都毁掉了,内心是很难接受的。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严。这种情况和上面的情形正好相反,老式的家长教育孩子普遍存在过苛的问题,认为“棍棒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孩子怎么表现家长都不满意,平时没有批评就算是表扬了,有时候甚至吹毛求疵,对孩子未犯的错误也提前警告,使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心里反感这样的做法,自然就会抗拒批评。

3秘籍帮你学会正确地批评孩子

孩子要成长,犯错误是必然的,如果只能听表扬,他就认识不到问题,更谈不上改正了。为了孩子的将来,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学习一些批评技巧,还是很有必要的。

NO1. 对孩子的批评要少而精

批评越泛滥,效果越差。家长要做有心人,预见孩子可能出现的状况,尽量把事后批评化为事前提醒,对提醒后仍出错的行为则进行批评。不提醒孩子注意事项,一遇孩子出错,批评就脱口而出,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孩子小没有生活经验,但我们家长经验丰富,比如孩子将水杯放在桌子边缘处、在家里扔垫子玩、画画时可能会在白墙上涂鸦等等,如果家长及时提醒,就可能避免杯子摔碎、砸到吊灯、弄脏墙壁等问题。

如果是因为经验缺乏所导致的错误,最好的做法是和孩子一起分析总结,最好主动进行自我批评,以引导孩子主动认识问题。

NO2. 批评公式:叙述错误事实 + 确认相应惩罚 + 表达你的期望

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改掉缺点,以后不再重犯,由于批评语言的尖锐性,对孩子进行批评时,必须像做手术一样精准,而绝不能随心所欲发泄情绪。建议采用下述公式进行批评:叙述错误事实+确认相应惩罚+表达你的期望。

叙述错误事实。和孩子确认,他做了什么,把他做错的事情说清楚,说明错误的性质以及造成的损害,不夸大不缩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确实做错了。

确认相应惩罚。根据孩子出错造成的损害,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使你感到难过、痛苦、痛心等等,为了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将会进行相应的惩罚。有些父母不赞成对孩子惩罚,但从实践来看,偶尔惩罚比泛滥的说教,效果要好千倍。

表达你的期望。孩子依然是一个好孩子,只是做错了这一件事,你依然对他充满信心,相信他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能够做对、做好。

NO3. 批评意见要一致

很多家庭“严父慈母”,在教育孩子尤其是批评孩子时,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并非好做法。当孩子犯错后,如果父母意见不一致,孩子就不会去认识和改正错误,而是积极去寻求庇护,甚至可能因此变得肆无忌惮。如果这样,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此,当孩子犯错后,父母一定要沟通一致,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努力,这样才能让孩子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温馨提示:批评要对事不对人

有情绪化倾向的家长,有可能把孩子某次错误行为升级为品性问题,这种破坏性的批评,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贬损其自我价值,并使孩子更不愿意改正错误。比如,孩子特别喜欢小伙伴的玩具,想玩却得不到,于是偷过来玩,妈妈千万不要瞪着孩子责问:“你怎么能做小偷呢?”类似还有孩子偶尔打架,就说孩子暴力;孩子偶尔不做作业,就说孩子懒惰等。

猜你喜欢

进行批评李丽惩罚
别让你的眼泪在职场飞
冰冻太阳光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特朗普称前助理是“狗”
惩罚
论批评艺术
党员可以委托他人办理组织关系转移吗?
真正的惩罚等
你很像我的初恋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