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王国维“古雅说”的理论内涵

2017-05-13杨青雯彭海云

魅力中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理论内涵现实启示王国维

杨青雯++彭海云

摘 要:王国维的“古雅”说对康德美学及中国古典美学有继承也有创造性发挥。它的基本精神和内涵来源于中国古典文艺中,又进行了“美学”的延伸和专门的论述。它汲取了康德美学之营養,又增补了美的范围和适应性,并侧重于人的直观感觉和人文素养、典雅气质之含蕴。“古雅”说仍对中国文艺建设有重要价值和未来启示。

关键词:王国维;古雅说;理论内涵;现实启示

相对而言,“古雅说”是王国维文艺美学中并不格外引人注意的一维,然而“古雅”学说既是对康德“天才”论的影响和反动,也是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创造性发挥,蕴含了王国维在现代美学上的独到之见。

1907年,王国维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1]一文中明确宣布:“古雅”,是他的独创概念。他说“因美学上尚未有专论古雅者,故略述其性质及位置如右。”很显然,王国维是从“美学”意义上来谈“古雅”,且是“专论”古雅的。这是古代文论所没有出现的。那么,“古雅”说是王氏凭空创造的吗?可有历史美学渊源?其基本内涵又是什么,有何创造性特点呢?我们将围绕此些问题进行探析。

一、“古雅”之词源系谱学

从词源上看,“古雅”一词其实古已有之,并不是自王国维始。在中国传统文艺中,“古雅”主要流行于文字、音乐、绘画等领域,是作为一般意义上来使用。

文字、音乐之古雅。从文字角度来说,“雅”就是正。凡雅必属正。许慎《说文解字》:“正,是也。凡正之属皆从正。”[2]而在音乐上,中国传统“古雅”主要是指“先王之乐”。当然,若把“古”与“今”相对,“雅”与“俗”相对,将“古雅”与“浅俗”并举,就失其本意了。

诗话、词话之古雅。诗话、词话中用到“古雅”处也不少。张炎《词源》:“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峻拔,质实则凝涩晦昧。”[3]沈义父《乐府指迷笺释》:“腔以古雅为主。”[4]王士祯《带经堂诗话》亦有论及“古雅”处:“然六朝以前事,用之即多古雅,唐宋以下便不尽尔,此理亦不可解。总之,唐宋以后事,须择其尤雅者用之。”[5]以上张炎、沈义父、王士祯等所论,似就艺术的典雅风格而论的。

绘画之古雅。清代画论家,亦重“古雅”,如清代画家王昱说:“气骨古雅,神韵秀逸,使笔无痕,用墨精彩,布局变化,设色高华。明此六者,觉昔人千言万语尽在是矣。”

可见,王氏之“古雅”说,承接了中国古典“古雅”论述。但是,作为“美学”及“专论”意义上的“古雅”确是王国维的重要发挥和创造性“发明”。

二、王国维对“古雅”美之界定

王国维对“古雅”是如何界定和创造性发挥呢?在《古雅之在美学上的地位》中,他用三句话阐释了古雅:其一,“它处于非真正的艺术品而又决非实用品之间”(美之性质);其二,“它的创作者非天才而看其作品又近似天才之作”(美之创造);其三,“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这是‘第二形式之美”(美之表现)。

可以看出,前两句王国维是从美的性质和创造出发来讨论“古雅”。在王国维看来“美之性质,一言以蔽之,曰: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也”。这是根据康德美学认为审美判断是无关于利害和概念的判断。古雅的作品不属于天才的艺术品,当然也绝不能是仅供实用的物品。

而就创造来说,艺术中古雅美的作品,其创作者,虽非天才,但只要“人格诚高,学问诚博”,其艺术无天才,也可有古雅之作。如:清初著名画家王翚,善于临摹古人作品,人称“清初画圣”、“四王”之一。他画《南巡图》,人称“笔下可与古人齐驱,然未尽山川之真”。所以,王国维则评价他,“摹古则优而自运则劣”。与此相近的例子,他认为就是宋代黄庭坚的诗。这些人作品的特点,是“其去文学上之天才盖远,徒以有文学之上修养,故其所作遂带一种典雅的性质。而后知无艺术上之天才者,亦以其典雅故,遂与第一流之文学家等类而观之,然其制作之负于天分者十之二三,而负于人力者十之七八,则固不难分析而得之也”。

从美的表现来说,王国维认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这是‘第二形式之美”,这是王国维“古雅说”的核心,下面会进一步详加分析。

三、王国维“古雅”说之核心:“第二形式之美”

“形式美”是康德美学的核心,意指美是一种不涉及“利害感”及“概念”的形式。所以,康德指处“鉴赏判断除掉以一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作为根据外没有别的。”康德的“形式美”兼具材质(内容)和形式双重意义。

王国维“古雅”说汲取了康德美学思想,并有细化和本土化之创造性运用。主要体现在,王国维在认可康德所谓“第一形式”美之基础上,提出了“第二形式”。与康德一样,王氏把“第一形式”视为自然与天才创造之美,但是王国维在此之外,增加了“第二形式”之美,扩大了美的范围和适应性。

王国维说:“一切形式之美,又不可无他形式以表之,惟经过此第二形式,斯美者愈增其美,而吾人之所谓古雅,即此第二种之形式。即形式之无优美与宏壮志属性者,亦因此第二形式故,而得一种独立之价值,故古雅者,可谓之形式之美之形式之美也”。简而言之,美的“第一形式”已经存在,而“第二形式”则是用新的形式将这些美再度表出,“第二形式之美”即古雅美。

所以,王国维拈出的“古雅”说有一定创造性意义,首先它弥补了“第一形式之美”不能涵括的艺术之作;其次,“古雅”说只存在于艺术领域中;第三,“古雅”说不是一种直观的形式,更是一种理解、欣赏、体味的过程,所以它对于人的文化素养和古质典雅有较高要求。

四、结语:“古雅”说对未来文艺之启发

总之,王国维的“古雅”既有形式的因素,也有内容的因素;既有再度表出的人文内蕴,也有别有韵味的艺术美感。他用这个深有东方文化内涵的词填补了西方美学体系中的遗缺,唤醒了古老时间中的历史美感,也唤醒了中国文化血液中的艺术精神,而在此对古雅说理论内涵的再解读,是愿我们也能唤醒与思考中国文化艺术的未来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王国维.王国维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3.

[3][4]张炎、沈义父.词源注 乐府指迷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5]王士祯. 带经堂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猜你喜欢

理论内涵现实启示王国维
王国维:不能接受他们的欢迎
王国维??《人间词话》??李敬伟书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东北抗联精神对我军改革强军实践的现实启示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及实践方式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简论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困境与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