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江苏南通童子戏发展与保护

2017-05-13李永贞

魅力中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童子南通文化

童子戏俗称香火戏,起源于江苏南通,南通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南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它的表演形式和曲调方面都有着其独特的地方,曲调使用了南通地方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风俗特色,为南通的文化点上靓丽的色彩,也为中国的戏剧文化添上了又一缕沁人的芳香。

一 南通的地理文化背景

美丽的南通城坐落在我国大陆的东南部,靠近黄海,与长江相邻,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北边,和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和美丽的苏州城相依偎,被人们称为“北上海”。它的面积大概有8001平方千米。南通在中国虽然不是最发达的地方,却拥有着两大天然优势,“黄金水道”和“黄金水岸”。长江岸线中有226公里都是属于南通市的。南通的地形是以平原为主的,除了在狼山周围有一些小的山丘群,其它的都是平原。因为南通的地理位置相当的特殊,所以导致它的文化是具有兼容性的特征的。五大宗教和原始宗教在这里共同存在,它们相互联系着发展,而这些也恰恰反映了南通文化的独具特色。

南通文化一大特色,就不能不说童子戏了,童子戏也被称作是“僮子戏”或者“侗子戏”。它起源于古代的巫术说,就是以说唱歌舞祭祀神灵、驱除病魔、祈福消灾。童子戏是原始宗教的表现,是“童子”赖以生存的途径,至今任然存在在南通市大部分农村地区,成为村民们特别是老年人寄托感情和文化娱乐的一个重要活动。

二、童子戏仪式的分类和基本过程

村民一般在童子会之前都会开一个集体的会议,选出童子会的会头,之后会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来决定童子会具体的规模和参加童子会的人数,然后会选择一天当做黄道吉日,做好一切童子会的准备工作。包括选地点、搭台子等等。

童子戏的仪式有三类,一是圆光,这是占卜吉凶的一个环节,就是通过窥探烛光和烟火在白纸上的影像来占卜所选的日子是否适合做会,当然,这一环节属于巫术的范畴。第二类是上童子,就是由童子担任巫师来为病患或者遭遇灾难的人祈福消灾的仪式。第三类是童子会,即童子戏,是最常见的一类。活动中有会首,有观众。会前一般会搭一个台子,称为神坛。神坛的地点一般会选在比较开阔的地方,例如房前空地或者田间。神坛是由坛门等设施组成的,在坛门前面还会摆上一张桌子,桌子上会放上各种特殊的法器和祭祀用品等等。童子仪式在进行中的程序也是相当严格的,其中包括:开坛请神,开门接驾,敬神还原,祁神投表以及送神安宅这样五个步骤。然而这些步骤又各自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形式,都是一些内容相对独立的执事单元。其中,有一些执事是可有可无的,有一些执事就是不可缺少的了。仪式程序对应的应该是请神仙、迎神仙、敬神仙、祈福和送神仙这样的一个流程。这些流程是无法用其它执事单元取而代之的。执事单元在安排和组织上有着很强的灵活性,删掉哪些单元等行动一般是根据将要举办的童子会规模的大小来决定的。在这之中,最大规模的童子会称为“九表十三圣”,其中的执事单元大约有108项之多,是非常复杂的一种童子会。童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一般被称为执事的那个童子常常会戴上一顶三尖功曹帽,手上会拿着特殊的法器去扮演着故事或传说中的任务或者鬼神等角色。他们当场进行演出,给人们制造出一种神喜人欢欢快热烈的胜会场面。”给广大农村人民带来了欢乐。

三 童子戏的传承与保护

童子戏作为一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得到了南通市政府的重视和保护。通过接二连三的组织童子会的交流会演,童子戏的演员队伍得到了壮大,一些老艺术家的技艺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拥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精湛的创作技巧的专业童子戏研究和编排队伍在南通已经初步形成了,由南通市通州文化局拍摄的《南通童子戏》的电视专题片,博得了来自苏、美等80多个国家的一致好评。2004年,童子戏还以唯一地方戏剧的身份代表中国参加了为期5天的分别在日本和韩国举办的两个传统艺术节。[2]在近期的计划中,南通市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还在积极筹建通州童子戏博物馆,并将努力完善已经建成的童子戏剧团。

(一)宗教观念的存在给了童子戏赖以生存的基础

如果说宗教存在和发展的根源是人世间的苦难生活。那么,宗教的存在和发展又给了南通童子戏这一巫文化戏剧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所信奉的神仙,包括道教的三清,佛教的如来、观音,儒家的孔夫子,他们对巫术的信仰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遇到什么事,想当然与神仙相联系,认为是神的保佑,亦或天降灾祸与某某。在这些时候,多数人会选择用童子戏胜会的形式来感谢神灵或者乞求上天的庇护。因此,童子戏就有了赖以生存的基础。

(二)文化娱乐性给了童子戏得以发展的基础

童子做會,除了消灾避难、祈祷神灵庇护之外,更深层意义上来说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它的内容包括历史、地理、宗教等多个领域。表演具有丰富的民间艺术的积累而童子戏的主要角色“巫师”是博学多才的神人,在当时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文化人,最重要的是,他能歌善舞做会时,常常会做滑稽的动作来取笑逗乐,幽默风趣,让人们乐而忘返。现在的童子戏改名之后称为通剧。通剧有着比较通俗的唱词,在音律和宾白方面也相当注重。但是词采却不怎么好。只是在插科打诨或者协韵方面比较重视。[3]它的言语相当朴素,十分口语化,即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也可以随便跟着哼唱。在劳作之余,这样的一种隐行的消遣巫文化戏剧活动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无穷尽的欢乐和放松休闲的机会,而且,童子戏致力于劝人行善积德,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一方面来看,又是必不可少的。

结语

童子戏作为一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但十分贴近人们的生活,而且大大的丰富了朴实劳动人民的精神生活,陶冶了情操。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各种新兴的文化科技的进步,童子戏越来越没有了市场,正在以想象不到的速度淡出人们的记忆,濒临被这个时代淘汰的边缘。如果童子戏最后真的失传,那么对南通的文化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作为21世纪的南通人,我们应该尽我们的全力来挽救童子戏这一文化,它是南通人宝贵的精神食粮。或许我们的力量是绵薄的,但千千万万南通人汇聚起来,所有爱艺术懂文化的人汇聚起来力量就是不可忽视的。童子戏的明天靠我们去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鸾.浅论原始巫傩文化的祭祀仪式——以南通童子戏为例.[J].大众文艺(理论), 2009.21期

[2] 黄瑾.历史渊源及其文化传承思考.[J]. 艺术百家, 2010 S1

[3]新闻中心专题.江海记忆——南通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N].http://www.nantong.gov.cn/art/2011/5/9/art_23785_778901.html

作者简介:李永贞,1987.2,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从事音乐教育学方向。

猜你喜欢

童子南通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展览纪录
小白菜
故事里的狼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放学了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