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之我见
2017-05-13吴玉琴
吴玉琴
摘要: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现,而数学教学却与社会实际相脱离,为此,数学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对其实施作了初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和探索,并给学生提供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机会,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的理念被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童趣化,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流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这在低年级尤为明显,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富于情感,向师性强,容易受感染。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在不影响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巧妙地运用生活化、童趣化的数学语言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充满童趣的语言交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享受,才能使他们学有兴趣,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增添一份异样的色彩。例如在认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两边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简单而又生动的语言,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时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亲近、有趣,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数学情境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努力把问题情境生活化,使问题情境的创设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中“交换律”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然后观察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同桌兩位同学交换位置,结果不变;进而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鼓励学生举例说明。利用“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生活现象引出“交换律”,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创新与实践的学习环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又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观察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短视频,从四个季节更换,周而复始,获得了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接着引导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有的学生举出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无穷无尽,有的学生举出每星期七天周而复始 ……最后让学生观察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循环”的现象呢?学生通过试算“4÷3,142÷22”,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含义。
三、从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在于为学生提供体验数学的机会,通过数学活动促进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好地使他们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深刻含义,形成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思想,真正体会到学习“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逐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估算,让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带多少钱才能回来;购物时发现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的重量。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如此切身的问题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更是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的最佳途径。
四、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时间实际上是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日常的行走、上下楼梯实际是在进行平移、旋转的活动,从家到学校在经历位置的变化等等,而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不仅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而且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一课,以课件形式向学生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以及手指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从而总结出植树问题中出现的三种情况(两端都栽、两端不栽、只栽一端)的解决办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还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的眼光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
长期以来,我国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严重脱离。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是现在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指导下,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与探索[N].四川科技报,2014.10.31.
[2]如何做到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N].河南科技报,2015.11.03.
[3]马秀敏.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充满生活情趣[J].未来英才,2015(11).
[4]邢改萍.[M].中国教育学术论坛(第三卷)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