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7-05-13李志国
李志国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对于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但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能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然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以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果,从而更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始于美国,是一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促使师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然而,万事万物都不可能没有一点儿瑕疵,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只有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不断改进,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更大的发挥出来。
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新时期广泛应用于课堂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合作学习在应用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变成阻碍学校以及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1.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不足。
相关资料表明,我国大部分学生认为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没有任何作用,教师也没有重视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以及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不足。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经验不足等原因,不能从客观的角度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而社会、学校以及教师也没有重视,最终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成为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牺牲品。教师之所以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认识,最重要的原因是对现代教育理念的认识不足,不明确如何构建这种教学模式。
2.合作意识不强,合作技能欠缺。
由于教师未能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合作学习方面的指导,导致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强。一些学习好的学生总认为自己可以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只要依靠自己,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而一些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认为自己拉低了整个小组的水平,遇到问题不敢向其他同学提问,不敢参与到数学知识的讨论中。一些学生缺乏合作的技能,不知道该如何将自己的观念和见解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导致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课堂秩序混乱,小组成员交流词不达意,学习效率低下等。
3.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不合理
要想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就必须做到合理地对小组进行分工,必须要结合学生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当下,很多教师在理论意识上已经接受了合作学习,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不懂得如何运用,在教学分组时,他们不会考虑学生怎样分才合理、为什么要分组等,也不会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一些教师,他们明确要认认真真地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但是却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和策略研究,最终只能选择放弃。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1.提高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要提高对合作学习的认识。教师首先要积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数学,而不是按部就班、死记硬背,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完善自身;其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能力,对于学生讨论的结果,要及时地给予意见以及看法,积极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错误认识,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另外,教师要在学生倾听、发言、质疑的过程中让学生懂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在此基础上,要构建科学性的合作学习小组。第一,依照一定原则进行小组的划分,这种原则包括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或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应注意的是,不管采用什么原则进行划分,都要考虑到合作学习的目标;第二,小组模型的确认,当下,人们普遍认可的模型有四种,分别是拼板模型、调查模型、编号模型以及配对模型,教师可以在不同课堂上选择不同的模型,也可以在同一課堂上结合几种模型;第三,教师要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也要意识到其存在的共同点。
2.创设合作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我在教学一册的《比一比》时,创设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在教学《9加几》时,创设了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创设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3.明确学习的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4.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中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与人交流的良好机会。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公式”时,让他们合作动手搭“积木”探讨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出不同的长方体,说出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并填写表格(略)。完成后,让学生观察表中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数据之间的关系,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通过合作,学生很快完成了表格,并在观察、思考之后自主地发现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个问题一个学生虽然可以准备,但是不全面,只有学生合作在一起,人人动手,相互协作,共同展示,资源共享才可以获得更多更广的认识。
新课改以后,在教育方面,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当中最基础的就是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其次,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