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微课化的需求和设计原则
2017-05-13李栋
李栋
摘 要:精美的视频配上悦耳的音乐,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并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微课”丰富了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发展为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方式,网络技术对其内容的编排、教学流程以及师生互动方式都进行了优化与重构,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基础性教学结构,带来了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微课的迅速崛起及飞速发展,获得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微课是指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设计的、以微视频为核心,具有相对完整知识结构的学习资源。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就小学数学“微课化”的需求和小学数学微课化的设计原则两个方面做一简单的介绍。
一、小学数学“微课化”的需求
(一)小学数学内容需要“微课化”。对小学生而言,数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枯燥、无味,不易理解和掌握,但是由于小学数学教材结构清晰、逻辑性很强、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所以我们可以对此进行一个个的微课分割,将一个章节的内容分成若干小节,形成一个系列。学生既可以循序渐进从头开始学,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某一节的学习,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微课化”。通过将数学内容“微课化”,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从复习的角度来看,很多同学课堂中没有听明白老师的讲解,课后也没有得到相应的辅导,长此以往,不懂的知识点越积越多,成绩会直线下降,但是通过微课,学生们可以自行选择不同类型的内容,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二、小学数学微课的设计原则
(一)时间上:微原则。微课区别于其他网络课程及传统课堂,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微”,所以课程时间一定要短。脑科学研究者认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10分钟,对于小学生而言,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更是短暂,因此,我们在设计微课视频的时候一定要把长度控制在10分钟以内。
(二)内容上:完整性、实用性、趣味性、系统性原则
1.完整性。如果是提供给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使用的微课,那么必须确保它的两方面的完整性:一是整个微视频必须是完整的,包括片头(介绍目标)、内容的详细阐述以及最后的总结,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更加明确自己需要学习什么;二是除了微视频之外,还要提供相应的纸质版或线上习题练习,这样的微课资源才是完整的。如果教师设计的是课堂上使用的微课,同样也是需要确保它的完整性,哪怕是截取某个视频的片段,也是要保证这个片段是完整的,这样的听课效果会更好。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省略上述的片头和片尾,因为这个部分可以由教师当场介绍。
2.实用性。数学源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实用性显得更加重要,教师在设计每一节微课的时候,不论是概念的阐述,还是习题讲解,都要创设实际情境,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趣味性。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而成功的体验会使其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强调趣味性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学生通过微课进行自主学习时,通常没有老师的监督和管理,更容易出现一旦没有兴趣就关闭不学的现象。因此,在其微课的设计中,要充分融入趣味性元素。
4.系统性。上述三个原则主要是针对单节微课的设计而言,而我们设计小学数学微课时,还要注意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将一个个独立的微课根据单元、年段汇总,最后再综合为小学阶段的微课资源,每一个微课之间既相互联系又保持独立,便于小学生建构知識体系,学生既可以循序渐进进行系列学习,又可以按需选择某一节的内容。
(三)应用交流上:开放性原则。由于微课具有容量小、便于网络传输的特点,在应用交流上我们有条件实现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这样既可使学生享受到名师的指点,实现教育公平化,又方便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取长补短。这里的开放性除了指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外(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自由地获取“微课资源”,并且自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还指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可以修改和补充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及传播方式的开放性(微课视频的格式兼容性大,可以通过网络传播,也可以通过U盘等各种存储介质、移动设备进行传播)。
微课可以用故事、动画片、足球赛等视频的片段作导入,也可自制微课作为导入环节,主要用来创设情境、引出话题。课堂教学使用的微课与学生自主学习微课并不相同,因为课前使用的微课一般都是包括“提出问题”并“说明答案”,而这里强调的是创设问题情境,答案则可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索,也可由教师讲解,但不需要由微课来说明。如讲解“小数点的意义”时,可用“小数点的悲剧”的短视频作导入,使学生对小数点产生感性的认识。
课程中间可采取微课进行过程演示,如遇到几何、空间图形等相对较抽象的问题时,可制作微课来演示,学生更容易掌握;也可制作闯关练习,同时加入故事情节,如解救某个动画片中受孩子喜欢的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开展竞赛,活跃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在结尾部分,可利用微课进行总结,整理出知识框架,供学生复习;还可进行知识拓展,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