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2017-05-13苏会艳

魅力中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活化学科情境

苏会艳

摘要:数学学科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想象能力、数学思维的重要学科,并且数学学科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提高数学学科教学的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

教学的方式丰富多样,但更多的老师为了备课方便,忍使用原始的纯理论教学,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就初中数学而言,教学应该生活化,老师在教授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事件相结合,一方面便于其接受新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所帮助,能真正的学有所用。所以,对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的研究显得有必要。

一、以丰富的生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滋生厌倦情绪,学生不仅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相反还会认为数学抽象而枯燥,对数学学科彻底失去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头等要务。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开展数学教学,能以熟悉的生活来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来学习枯燥而抽象的知识,让整个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而积极。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我们可以出示平时所学用的三角形教学具,然后让学生帮助教师再来制作一些三角形学具,要求形状一样,大小各异。一听说要帮教师制作教学具,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积极动手。学生对于大小各异可以理解,但如何才能保持形状不变呢?这一直困扰着学生,同时也激起了学生更大的探究热情。这样的探究是建立在学生乐学愿学的基础之上,可以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来参与教学,这样,学生就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实践证明,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将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教学真实可信而亲切,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对数学学科的喜爱,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以集中的注意力与活跃的思维来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生活情境,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新课程改革提出要用学生的生活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主动探究,从丰富的生活中来抽象出数学原型,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深化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就知识本身来进行机械的讲解,而是要与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丰富的生活素材中获取信息,展开认真的思考与分析,展开深入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知识的形成过程来加深理解。如在教学关于“线段、射线与线段”的内容时,枯燥的讲解使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来演示学生所熟悉的手电筒射出的光以及车灯所射出的光等,利用现代信息技術的特殊功能,让学生意识到射线是直线上一点和它们的一旁的部分,有一个顶点,只能向一边无限延长;在多媒体中将直线无限延伸,直线没有顶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展现地图两点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线段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有两个顶点,不可延伸。这样的教学不是就概念本身来讲解,而是将概念的讲解寓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熟悉而直观的生活事物中理解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由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认知过程,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形象而深刻的理解。

三、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以致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理念。教学不能只是局限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要从封闭而狭窄的教学视野中走出来,走向宽广的现实生活空间,让学生用所学的教材知识来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与实践水平,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讲解完知识点后,我们不要机械地布置教材上的习题,而是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创编富有实践性的习题。这样的设计才能实现活学活用,让学生通过解决习题来加深对抽象知识的形象认知,提高实践能力,能够将知识灵活地用于实践生活之中,更好地为生产生活服务,充分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让学生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如在教学“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时,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富有操作性与个性化的活动,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来展开设计。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而富有个性化的,给予学生展现个性的舞台,不仅可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学生想到了剪纸,将纸张对折,然后剪下图案,再将其打开,这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纸片;有的想到了墨迹。方法很多,但学生都可以得到一个轴对称图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就过程展开交流,让学生可以多方面地了解,这样自然就可以实现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本质的理解与认知。

虽然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带来教学的良好效果,但毕竟生活不是数学的全部,数学也不是生活的全部,因此在进行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时,要准确地拿捏“度”,要做到适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效果。首先,数学生活化学习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分清应用数学与纯粹数学的区别;其次,要准确把握生活作为数学教学的工具性,明确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程度。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限度要适当,不可为了生活化教学而牵强附会。

参考文献:

[1]杜智瑞.初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意义与实践及其反思[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2]屈鹏飞.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

[3]陈晨.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学时代,2014,20:17.

猜你喜欢

生活化学科情境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