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诗的女先生,《朗读者》叶嘉莹

2017-05-13

北广人物 2017年17期
关键词:叶先生朗读者叶嘉莹

讲诗的女先生,《朗读者》叶嘉莹

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研究与普及,她登上央视《朗读者》的舞台说:“一个人不经过绝大的困苦,不会觉悟。”

不少孩子都有这样的经历,家里来了客人,爸爸妈妈会让你背诵古诗。还未记事起,叶嘉莹就把李白的《长干行》背得溜溜的,“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客人们直乐:“你才几岁呀,就知道坐愁红颜老了?”那会儿的叶嘉莹,当然不知道“坐愁红颜老”,但不管懂不懂,背就是了。叶先生的亲身体会是:以孩童鲜活之记忆力,诵古代之典籍,如同将古人积淀的智慧存储入库;随着年岁、阅历和理解力的增长,必会将金玉良言逐一支取。

第一本开蒙读物是《论语》

叶嘉莹第一本开蒙读物是《论语》,她当时对《论语》中所记述的孔子的仁者与智者的境界,同样没有真正的体悟,但书中有关人生修养的话,却激起她直观的感动和好奇。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叶嘉莹深受震撼:“‘道’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啊?怎么有那么大的力量?为什么说早上懂了这个东西,晚上死了都不白活?”她读到“五十而知天命”,又想:“‘天命’是什么?‘知天命’是什么感觉?”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生活将以近乎残酷的方式磨砺她,让她渐渐参透“天命”和“道”,让她以内心的持守,确信天虽有百凶而必有一吉,超越自己的小我,不再只想自己的得失、祸福,就能使目光投向更广大、更恒久的向往和追求。

虽说小时候读书不求甚解,但叶先生读书是从识字开始的,当时叫“认字号”。父亲用毛笔把字写在一寸见方的黄表纸上,如果一个字有多个读音,父亲就按照声调,分别在这个字的上下左右画上小红圈。黄纸、黑字、红圈,给叶嘉莹留下了深刻记忆。她还记得父亲叫她学“数”这个字时的情景:当它表示“数目”的意思时,应读成“树”的发音,去声,父亲在字的左下角画一个小红圈;当它表示“计算”的意思时,应读成“蜀”的发音,上声,父亲在字的左上角画一个小红圈;当它表示“屡次”的意思时,读起来像“朔”的音,这是个短促的入声字,古代汉语里有入声字,但现代汉语里已经没有入声字了,父亲会在字的右下角画个小红圈;“数”还能表示“繁密”的意思,读起来像“促”的音,是另一个入声字,父亲在字的右下角再画一个小红圈。父亲还把第四种读法“促”的出处一并告诉叶嘉莹。

古典诗词对心灵和品质的提升

回忆到这里,叶先生的声音有点激动:“新闻报道中说,渔民用最密的网打鱼,小鱼捞上来就扔掉,这是断子绝孙的做法。现代人眼光之短浅之自私之邪恶,不顾大自然不顾子孙后代,这种败坏的堕落的思想和习惯是不应该的。”让她痛心的是,如今很多年轻人守着文化宝藏,却被短浅的功利和一时的物欲所蒙蔽,因而不再能认识到古典诗词对心灵和品质的提升功用,可谓如入宝山空手归。“而我是知道古典诗词的好处的。知道了而不传述,就是上对不起古人,下对不起来者。所以我的余生还要讲下去。”

正是因为古典诗词对心灵和品质具有提升功用,因而它们天然就是启蒙和教化的最好载体,简而言之便是“诗教”。“温柔敦厚,诗教也”,“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不学诗,无以言”……孔子最早提出“诗教”,他认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不满,诗可以让人变得温柔敦厚;不学诗,就不懂得怎样说话。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诗教”发展为我国古代重要教育理念。“诗教”起源于“乐教”,《尚书·尧典》中“帝曰:‘夔,命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讲的是舜帝把诗与乐结合在一起,对年轻人提出了修身的要求,即正直而温和、宽厚而谨慎、刚毅而不粗暴、谦恭而不傲慢。

传播古典文化

2013年12月,在“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颁奖典礼上,主持人向手捧奖杯的叶先生讨教如何养生益寿。叶先生公布了独家秘笈——钟嵘《诗品序》里的一句话,“使贫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一个人无论是贫贱艰难,还是寂寞失意,能够安慰人、鼓励人的,没有比诗词更好的了。

从小接受传统“诗教”并获益终生的叶先生,这七十多年来执鞭杏坛,一直在做的正是“诗教”。1995年起,叶先生在指导博士生的同时,开始了少儿诗教。对于国内一些少儿国学班让不识字的孩子摇头晃脑吟诵经典这件事,叶先生是反对的。

“学诗要和识字结合在一起,还要遵照兴、道、讽、诵的步骤。”叶先生介绍道,“这种古老的读诗方式起源于周朝,兴是感发,道是引导,讽是从开卷读到合卷背,最后才是吟诵。”叶先生拿杜甫的《秋兴八首》举例,“先要让孩子了解杜甫其人,知晓他的际遇,再在吟诵中感受诗人的生命心魂。这样才能‘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这句话是古代儒家思想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讲的,前面还有五个字“君子之学也”。整句的意思是,君子做学问,是把所学的听在耳朵里,记在心中,表露在身体的仪态上,显现在行动举止上。叶先生与友人合编了《与古诗交朋友》一书,为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她亲自吟诵编选了100首诗,并给读本配上了磁带。她还多次到电视台教少年儿童吟诵诗歌。叶先生设想在幼儿园中开设“古诗唱游”的科目,以唱歌和游戏的方式教儿童们学习古诗,“在持之以恒地浸淫熏习之下,中国古典文化就会在他们心里扎根。”2016年9月10日教师节这天,南开大学幼儿园的孩子们为叶奶奶朗诵了《相思》《春夜喜雨》等古典诗词以及自己创作的小诗,还送上了贺卡和手工花。叶奶奶给他们的礼物则是新书《给孩子的古诗词》,她精心遴选了218首经典古诗词,倾心讲诵,分10多次录制了几十个小时的录音资料。叶先生吟诵诗词,是带着调子的。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叶先生特别强调:“‘好雨知时节’的‘节’字和‘当春乃发生’的‘发’字应读入声,现在的音调没有入声,可以用短促的去声代替。这样念,平仄才对。”

再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中的“独”“节”“插”等字,在诗词的声律中也应该读成仄声。掌握了平仄,才会写诗。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小就背诗、吟诗的叶嘉莹,正是在吟诵中不知不觉掌握了诗词的声律。

据中新网整理

猜你喜欢

叶先生朗读者叶嘉莹
诗词的女儿叶嘉莹
学人书话·叶嘉莹与徐培均
叶嘉莹,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透明独木舟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
赌一个未来
《朗读者》:冰冷的历史沉思与深刻的人性寓言
赌一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