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得厅堂下得酣眠的罗汉床

2017-05-12小林

艺术品鉴 2017年3期
关键词:待客古典家具小睡

小林

上得厅堂
下得酣眠的罗汉床

小林

罗汉床,“床”如其名,一面有着神佛的庄严面孔,另一面有着罗汉无拘无束的潇洒个性。

在古代,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庶民百姓,对于日常家居中的床都相当重视和讲究。古人睡觉有大睡和小睡两种,而具体表现在睡眠和卧具上可分出很多种层次和说法。大睡自然是晚上正式的睡眠,小睡则是午睡和小憩。以明清时代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看到的罗汉床便是小睡的标准卧具。罗汉床不仅可以用来小睡,还可以用来待客。

中国古典家具总被人冠以一副正儿八经的面貌,坐在官帽椅上,就得正襟而坐,目不斜视,似乎连在自家休息时,身体也得不到完全的放松。事实上并非如此,比如罗汉床的出现就完全打破了古典家具古板严肃的形象。

简单来说,罗汉床可以被称为古代人家庭中的沙发——家居活动、待客的中心。中国人最开始是席地而坐的,到了汉朝之后才逐渐出现坐具、卧具、床具等。而罗汉床也是这种坐姿演化的一个见证。虽然名曰罗汉“床”,但这种家具的款式介于沙发与床之间:坐面的宽度比床要窄,但比现代沙发深。用一个地道的传统词汇来形容,就叫做“榻”(狭长而较矮的床)。这样的造型设计,决定了罗汉床是一个坐卧两用的实用至上的家具产品。

摆上小茶几,恣意闲坐,与友人焚香品茶,谈古论今亦可;撤去茶几,清凉的夏日午后,凭靠扶手,悠闲小憩亦可。生长在北方的人可能会对这种坐具更为熟悉,现在很多地方仍然在使用的炕也是类似这种功能。在五代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就可以看到,主人与朋友高谈阔论、谈笑风生的地方,正是围绕着一张坐卧兼宜的罗汉床。到了明清,在罗汉床上就像如今的沙发一样成为固定的家居待客中心了,这样的画面在很多明代的插图小说中十分常见。久而久之,形成了国人待客的等级观。清朝以前,甚至民国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一直在床上或炕上。

◆海南黄花梨罗汉床尺寸:212×129.5×80cm成交价:25,760,000拍卖公司:上海联合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2015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一木一器”就是一木成一器,一件家具用一块木料制成,因其反映“道器一体、文物一体”的宗旨,这在中国古典家具词藻中是令人向往的。在明清家具中一木一器多指黄花梨家具。一木成一器使整件家具在颜色、纹理、材性方面一致,有浑然天成之美感。宫廷黄花梨家具特别是大器多为直纹大料,主要是明朝至清中期黄花梨大料容易得到。如今因材质稀缺,在制作大件黄花梨家具时市场已基本放弃了“一木一器”这个说法。“一木一器”在人们的意识中,只有去博物馆里才找寻得到。此件罗汉床则为珍稀的“一木一器”的海黄大件。其床面尺寸212*129.5cm,与传世宫廷同类器物相比,亦属全尺寸大小。床面板心三拼,长度均为190cm,宽31.5cm、31.5cm及28.7cm。整器纹理齐整,色泽匀净,呈现迷人的象牙黄色,属近年难得一见的海黄重器。

罗汉床有着一个颇具禅修意义的名字,但这个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不一定与佛教相关。一说是罗汉床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早期多为僧人使用,在崇尚佛教的年代,人们常常在罗汉床上谈经论道。还有一说是罗汉床的三面矮围子就像是建筑结构中的“罗汉栏板”,因此得名。还有一说将罗汉床与“弥勒榻”混淆,榻是比较短而宽的款式,所谓“三尺曰榻,八尺曰床”,但两者的功能类似,均可以“置之佛堂、书斋闲处,可以坐禅习静,共僧道谈玄,甚便斜倚”。也有人认为罗汉床得名于其外形敦实厚重,像罗汉打坐的镇定自若的样子。这些名字的由来离不开罗汉床的外形与功能,其精神面貌与中国人中庸、变通的处世之道一脉相承。

◆明式铁梨木罗汉床尺寸:205×95×75cm成交价:4,370,000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201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此罗汉床床身有束腰,床面为藤编软屉。大挖鼓腿需用大料,马蹄兜转有力,亦为明式手法。三面围子采用竖棂,靠背略高,两侧微低,线条错落有致,格调文雅,具静穆闲逸之趣。此床整体从结构到装饰都十分整洁简练。

从无坐具到有坐具,中国的传统坐具在历史上也是不断变化的。如今我们所见的罗汉床多为明清款式。其特点是坐面较床要窄、三面有矮围子(实木面板或有雕刻或镂空装饰),并有四只弯曲度大的“香蕉腿”。虽然体积较大、不便移动,但从一些历史画作和插图看来,古代人对罗汉床情有独钟,放在卧室作为小憩之用,放在书房作为待客之用,甚至放在庭园作为屋外纳凉之用都是十分常见的。

从宋代至明代,再至清早期、清中期,桌几床榻腿足部演变的基本轨迹,是由轻巧灵秀向壮硕有力发展,由纤细向粗大变化,最后以方正、敦厚、繁复收官。

中国古典家具行进路线及标识,按时期粗略划分,大致如此:宋代如意足足尖上翘,亦有个别足端长平者;明代马蹄足多呈扁矮状,也称为扁马蹄(矮马蹄),重点就在于其足尖的突显,还偶见长平足和内卷球足;清早期腿部自身加粗,足尖退化,马蹄趋高,有的呈鼓腿状。在此之前,各种资料中未见鼓腿式样;清中期腿部益壮,马蹄变方正加回纹,称回纹马蹄足;清末民国腿部足端膨胀、臃肿,出现花叶纹足、兽面纹足等。

◆明 楠木三围屏罗汉床尺寸:高80cm;宽137cm;长210cm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罗汉床三围屏式,围板光素简雅,不雕不斫,纯以天然优美的纹理示人,是最能体现明式家具崇尚自然追求简约风格的制作手法。正背围板略高于两侧围板,两侧围以独木所制。围板均方直规整,只在转角处倒圆角,以走马销相互衔接落于床面边抹之上。床面攒框凿眼编织软屉,柔软舒适。边抹宽厚异常,以确保足够的抗弯强度。冰盘沿线脚也极为干净爽利,仅在接近边抹下沿处才缓缓内收,至底踩出一道宽绰的边线。如此做法即消弱了边抹宽厚带来的滞淤感,又下行顺接打洼的束腰曲线,过渡自然,优雅流畅。

罗汉床腿部当然也体现这种趋势。罗汉床腿弯曲度大,兜转力,俗称“香蔗腿”。从床腿亦可区分出明做还是清做。清式鼓腿彭牙与明式的大挖缺做工,区别完全在于对罗汉床腿的理解,是有力而含蓄,还是有力而夸张。总体上,明式罗汉床挖缺腿足,给人有力度但十分含蓄,清式罗汉床的类似腿足,在力度上多了活泼,显得夸张了一些。

猜你喜欢

待客古典家具小睡
Sit quietly
小睡
中国古典家具赏析
学会待客
学会待客
小睡熊迷路了
学会待客
传统茶文化对古典家具艺术形态的影响
在春的屋檐下小睡
在春的屋檐下小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