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3断块开发中后期综合治理研究
2017-05-12王雪中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王雪(中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海南3断块开发中后期综合治理研究
王雪(中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通过对海南3断块开发中后期面临多种不利因素的现状分析,针对复杂地质条件,进一步挖掘剩余油潜力,开展长停井复产排查工作、着力改善水驱状况、持续开展剩余油评价,以完善注采井网及注采对应关系,达到了减缓产量递减、改善开发效果的目的。
海南3断块;开发中后期;完善注采;减缓产量递减
1 概况
海南3断块位于海南—月东披覆构造带海南构造的北部。探明含油面积11.86 km2,地质储量1321.77×104t。储层为中孔中低渗储层,储层物性中等。区块最大井斜78.13°,最大位移3184.28m,平均井斜45.8°,平均位移1532m。
至2011年底,海南3断块日产液991t,日产油171t,综合含水82.76%,年产油6.02×104t,采油速度0.33%;日注水1431m3,年注水50.0×104m3。
2 区块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20年的开发调整,目前区块的开发效果逐年变差。
(1)产量递减趋势大 至2011年,综合递减率已上升至32.28%,自然递减率22.68%,年产油量6.7万吨。
图1 海南3断块年产油量柱形图
(2)平面、纵向渗透率差异大,注水受效不均衡 海南3断块储层渗透率差异大,最大渗透率极差1955,突进系数16.31。沉积相为多种沉积微相。在平面上物性差异较大,导致部分油井水淹,部分油井水驱效果较差;纵向上,层间矛盾突出,动用情况差异较大。
(3)井况变差,停产井增多 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因井斜大,作业频繁等原因,造成油层动用不均导致地层压力不均衡,加之油气井别的反复转换,井况变差,造成套损、落物井增多,给调整带来困难。
(4)注水对应不完善 因井况复杂,以及采用的逐级上返的开采方式,有的井内存在多级封隔器和水泥灰塞,使得完善注采对应存在极大难题。目前区块内近五分之一油井与注水层位不对应,造成了区块注水对应不完善。
总的来看,海南3断块水油比增长快,地下剩余油分布状况进一步复杂,套管腐蚀和井况变坏等原因,产量呈阶梯状下滑趋势,因此我们开展了断块油田高含水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3 采取的主要技术对策及成果
(1)采取的主要对策 ①完善注采对应。2011年至今,针对海南3断块井况复杂且重复作业导致套损井、井下落物井增多的现状,逐步实施油水井大修,同时,依据新构造及剩余油富集部分,分别针对主力油层进行剩余油挖潜。近5年实施大修19井次,侧钻9井次,油井转注14井次,效果显著。目前区块能够有效利用的故障井基本恢复。
②改善水驱状况。优选长效解堵工艺,实施注水井解堵,降低注水压力。2011年以来共解堵16口井,效果显著,平均注水压力下降10.7MPa。在日常注水井洗井工作中保证水质。2014年进行转换开发方式试验,优选两个井组实施深部调驱,见到效果,4口井见效,含水平均下降8%,累计增油425吨。海南3断块注水开发工作从笼统注水逐步升级向细分注水、精细注水过渡,部分区域多元化注水,调整吸水剖面,改善水驱状况。
③持续开展剩余油评价。2011年以来对非主力低渗透储层重新进行评价对比,寻找潜力油层实施挖潜。高水淹油井上返非主力层位,补充产能,恢复主力油层压力。近几年调补层工作主要是针对主力油层进行注采关系对应,针对上部非主力油层优选构造高部位实施挖潜,取得一定效果,5年来区块的综合递减由22.7%下降到9.1%。
(2)措施主要成果 共进行了油井大修25井次,成功复产长停井18口,目前日增油29.3吨;注水井大修6井次,水驱控制程度提高了0.6%,提高了4个井组的水驱效果,累计增油3.5万吨。
4 效益分析
经过三年多的综合治理,共实施各类油水井措施百余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累计增油6.1万吨,共创效4178万元。区块综合递减率下降至目前稳定在10%以内,自然递减率下降至10%左右。水驱控制程度由73.1%上升至78.4%,水驱动用程度由66.7%上升至76.5%。2015年产油4.3万吨,2016年海南3断块日产油100吨,综合含水89.8%;日注水1200m3。地质储量采油速度0.27%,可采储量采油速度1.32%。
5 结论及认识
①通过断块开发中后期的综合治理,海南3断块达到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开发效益的目的。②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分析剩余油分布特点,进行单砂体注采系统调整,能够为开发中精细调整及措施挖潜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区块产能。③老区综合治理,是改善高含水期开发效果的主要手段,在深入分析油藏开发状况、油藏水驱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有效加强了水驱效果,改善剩余储量动用状况。
[1]闻晶.欢西油田稀油区块开发中后期综合治理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7:71.
[2]张润奎.海南3断块油藏的生产认识和解决方法[J].中国科技博览,2013,16:10-11.
[3]孙玉香.辽河滩海油田改善注水研究与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7:133-135.
[4]温静.“双高期”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J].特种油气藏,2004,11(4):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