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 感受 建构—吴正宪“平均数”教学赏析

2017-05-12保定市红星路小学张丽琴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免票节约用水平均数

○保定市红星路小学 张丽琴

体验 感受 建构—吴正宪“平均数”教学赏析

○保定市红星路小学 张丽琴

●“平均数”一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对平均数的算法和概念的理解,更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学生愿意用平均数来刻画数据。

平均数是统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最常用的统计量,也是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平均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目光聚焦于纯粹的平均数数量关系的掌握应用上,学生会套用公式进行计算,就算达成教学目标了。这样只注重计算而忽视运用方法提取信息、体会方法价值的做法,其结果是当学生遇到真正的数据需要分析时,很少想到应用平均数。

那么,怎样帮助学生体验、感受平均数的产生,建构定义背后的真实意义,应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平均数》一课的几个案例给我们以很好的诠释。

教学片段1:在数据中体验平均数的价值

师: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条信息——

(1)出示节约用水图(图略)。

师:为什么要节约用水?

(教师根据回答评价学生的节能意识。)

师:再来看看我们国家的淡水情况。

(2)出示: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

师:看到这条信息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认为水并不少,世界100多个国家,我国排在第四名。)

师: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条信息——

(3)出示: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2300立方米,名列世界第121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师:这条信息里,你发现了什么?

(意图:这里想让学生通过名次下降或资源贫乏再次提起对平均数的理解。)

师:“贫乏”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有那么多水,怎么用“贫乏”来形容我们国家了呢?

(学生各抒己见。)

师:看来同学们对平均数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了,光比总量是不行的,还要看我国的人均水资源。显然,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就更应该节约用水了。

首先提出我国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出示我国的淡水资源情况,使学生体会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很多,居世界第四位;最后出示我国的人均水资源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在水资源这个问题上,我们光看总量是不能说明问题的,还要看人均水资源。利用节约用水这一真实的信息,学生体会了平均数的价值,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在真实案例的呈现中,虽然没有过多的说教,但思想品德教育却润物无声地寓于其中。

教学片段2:在决策中感受平均数的作用

(1)出示:儿童乘车免票线“长个”了的标题。

师:你知道什么叫“儿童乘车免票线”吗?我们来看看。

(2)出示:经过市发改委与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将北京市6岁以下儿童1.1米乘车免票线提高到了1.2米。

师:为什么要提高?

(孩子们都长高了。)

师:我们是怎么来确定这个标准的呢?

(学生回答:可以调查一下。)

师:调查谁?如果数据来了,有高的,有矮的,如何处理?

(学生结合对平均数的理解,一致认为,调查完了可以计算平均数。)

师:我们一起看看实际是怎样做的。

(3)出示:据统计,目前我市6岁男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9.3厘米,女童身高平均值为118.7厘米。

师:市发改委正是参照了北京市6岁男孩、女孩的平均身高,才确定了儿童乘车免票线的高度。看来,这平均数是根据实实在在的数据算出来的,它的作用真是不小啊!

平均数的实质是用一个数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一般情况。根据“北京市6岁儿童的平均身高,确定了免票线的高度”这一学生熟悉又真实的例子,不但能够使学生再次体会平均数的实质和价值,而且还体会到数据调查、数据分析对于决策的作用,渗透了抽样调查的想法。

从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学平均数,首先需要设计合适的例子,鼓励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从而做出决策和推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和数据分析的价值。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就这样悄然无声地渗透给学生。

教学片段3:在选择中体会平均数的随机性

师:你们能利用平均数帮王老师判断一件事情吗?

(学生跃跃欲试。)

出示:据统计,周一至周五晚高峰时,平均每小时需要通过1号桥的车辆为1756辆,需要通过2号桥的车辆为965辆(两个桥的宽度等条件差不多)。王老师回家这两条路都可以,并且驾车路程差不多,你们觉得走哪条路好?走这条路一定快吗?为什么?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好,平均数可以用来作参考,但是它反映的只是一般情况,并不能反映出某种特殊情况。

走哪条路,学生根据平均需要通过的车辆,帮助王老师选择线路并且进行分析。通过精心设计的这样一个生活情境,给学生的思维碰撞搭建了平台。在辨析中,学生们深切地体会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要考虑数学因素,还要考虑其他的相关因素。学生也意识到:一方面,平均数可以用作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它反映的只是一般情况,并不排除某种特殊情况。从而既体会了平均数的意义,又体会了数据的随机性。

教学片段4:在估算中理解平均数的本质

在练习环节,出示:五一期间北京自然博物馆门票统计图(图略)。

师:请你估计一下,这五天中平均每天售出门票大约多少张?

(学生估计的有1000张、1100张、900张、1500张……)

师:估计得准不准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

(结果是平均每天售出门票1000张。)

师:你是怎样验证的?

生1:我把1300张中的300张移到700张上去,把1100张中的100张移到900张上去,这样每天售出的门票数量都是1000张。

生2:我用计算的方法:(1100+ 1300+1000+900+700)÷5=1000(张)。

教师问估计“1500张”的男孩:“请你下去采访一下,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估计得这么准确的,好吗?”

被采访的是一个小女孩:“五一期间售出门票最多的是1300张,最低的是700张,所以平均数肯定在700~1300之间。我又看到图中的数据大多和1000比较接近,所以我就估计是1000张。”

小男孩顿悟:“人家估计的都在‘里边’,我估计到‘外边’去了。”

借助条形统计图,学生很顺利地发现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在估算时,借助图得到“移多补少”,学生通过直观验证加深了对平均数统计意义的理解。吴老师适时且把握本质的追问:“估计得准不准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其他同学是怎样估计得这么准确的”,来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的本质。而估到“外边”的男孩,在和同学们的交流中,对平均数的认识和理解也由迷茫到清晰……

纵观上述几个教学片段呈现的案例,不难发现:课堂虽然没有热闹的情境,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判断,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已经向深处漫溯。

猜你喜欢

免票节约用水平均数
节约用水
少林寺免票引发大堵车的“另类启发”
儿童免票理应兼顾“身高与年龄”
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
惠民举措
儿童免票
不一样的平均数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